小班跷跷板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跷跷板教案
【篇一:小班语言活动——跷跷板(讲述活动)】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跷跷板(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序观察图片,学习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让幼儿自由交际玩跷跷板的感受,学念儿歌《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跷跷板”的儿歌引出活动的内容。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和交流。

启发幼儿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来了以后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逐幅启发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讲述图片
内容。

1、图①:公园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们玩得怎么样?
(丰富词汇:开心)
2、图②③:这时来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对的事?它是怎样对
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样?(丰富词汇:害怕)
3、图④小熊还说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了?
四、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图片的内容。

五、要求个别幼儿利用挂图或操作材料中的《跷跷板》,在集体面
前完整讲述图片的内容。

六、讨论交流,给图片取名。

议一仪:小熊做了哪些不对的事情?它应该怎么做才对?小伙伴要
怎样玩跷跷板才会玩得高兴又快乐?我们可以给图片取个什么名字?
【篇二:跷跷板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跷跷板教学反思
昭阳街道西万中心小学王园园
我执教的《跷跷板》这节课,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科学教
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
书。

在本案例中,学生们从游戏中,不仅对平衡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且从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这些绝不是靠老师和学生坐在课堂上
讨论就可以做到的。

通过探索自身生活上或所处社会上的问题,借
此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体现了“科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科学课要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

在三年级一班上课时,我组织学生
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当学生亲历了“玩跷跷板”这一活动时,
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了:“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
呢?、”“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呢?”、“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
这归根于学生在有了深深的体验后,问题意识格外强烈。

这样,学
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兴趣更高,活动效果更好。

在本课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
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问题提出后,我把
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
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
支撑点。

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
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

学生的表达是多种
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现场演示等。

最后通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
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教学,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
的课下探究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课教学,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
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把每个探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篇三:幼儿小班教案】
9月第一周星期一
活动名称:颜色对应
活动目标: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学习区分、配对。

2、学习从左向右两点连线。

一、导入活动:感知、分辨红色、黄色、蓝色。

1、教师出示红黄蓝颜色宝宝,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

2、请幼儿说说教室里面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分别有哪些?
二、互动游戏:蝴蝶找花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个积木,请幼儿辨认颜色。

2、观看ppt观察小动物的服装颜色。

3、学习连接两点,从左向右连线对面的相同颜色的衣服。

三、幼儿操作本1作业指导。

1、介绍作业内容,引导幼儿找到相应的练习。

2、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3、出示答案,总结。

课后反思:
孩子们对本节课
星期二
星期三
活动名称:形的对应
活动目标:1、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受图形基本特征。

2、学习连接两点,从上到下连线。

一、导入活动:认识圆形,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1、出示圆形的物品,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2、打开操作盒,取出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圆形——没有角、光滑的、圆滚滚的。

二、幼儿操作:
1、认识正方形,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1)出示正方形的物品,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2)打开操作盒,取出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认识三角形,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1)出示三角形的物品,初步感受形状特征。

(2)打开操作盒,取出图形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三角形——有三个角,尖尖的、三条边。

3、游戏:图形宝宝回家
三、互动游戏:图形宝宝回家
教师引导幼儿将刚刚操作的图形按照要求,送到前面对应图形标志的篮子里。

四、布题指引:
1、理解图形对应关系说一说小动物对应物品的名称、形状。

2、学习由上到下两点连线。

五、幼儿操作本作业指导。

1、介绍作业内容,引导幼儿找到相应的练习。

2、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3、出示答案,总结。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物品。

2、完成亲子本第2、3页。

星期四
拉拉手(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愿意参与歌唱活动。

2、学习交朋友,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3、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资源准备:
1、配备资源:多媒体
2、乐器准备:铃鼓一面
3、自制教具:小妞妞、小冬冬手偶
活动过程建议:
一、活动导入:我和铃鼓做游戏
2、教师手持铃鼓走到小朋友身边,一边说出小朋友的名字一边按节奏敲鼓,小朋友听到自己的名字,一边按节奏敲鼓,一边回应。

如:
二、初步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旋律
1、,教师出示小妞妞手偶,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演示小妞妞手偶,跟音乐范唱第一段歌词。

提问:你们知道她的名字了吗?(小妞妞)你们想不想和小妞妞拉
拉手呀?
教师利用小妞妞手偶一边唱歌一边和每位小朋友拉手,使幼儿进一
步熟悉歌词、旋律。

3,教师出示小东东手偶,教师跟音乐一起范唱歌曲第二段。

提问:你们知道他的名字了吗?(小东东)
你们想不想和小冬冬拉拉手呀?
再利用小东东手偶一边唱歌一边和每位小朋友拉手。

3、完整欣赏歌曲。

1),教师跟音乐演示小妞妞手偶和小东东手偶完整演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利用手偶带小朋友学唱歌曲(1~2遍)。

2、教师和小朋友分角色对唱,教师唱小妞妞,幼儿唱小东东,再交
换角色。

3、小朋友分角色对唱,一组来唱小妞妞,一组来唱小东东。

4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请每位小朋友自己去找好朋友拉手唱歌。

(前奏时鼓励幼儿更换伙伴演唱)
星期五
社会活动
《我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活动中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

2.知道自己长大了,到幼儿园能够学到很多的本领。

活动资源准备
1.教师教具小布熊手偶。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建议
一、表演游戏:小布熊上幼儿园
1.教师用手偶表演故事:“我是小布熊,我今年三岁了,我要上幼儿
园了,小朋友,你们上幼儿园了吗?”
2.师生互动一问一答:“小朋友,幼儿园都有些什么好玩的,告诉我
好吗?”引导幼儿回答:有好玩的滑滑梯,跷跷板、好多的小朋友可
以一起玩。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
(2)点击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说出:一个人在家里,孤孤单单真没趣。

2.点击多媒体课件第二页。

(1)
(2)点击音乐图标,请幼儿听音乐观察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引
导幼儿说出:幼儿园里朋友多,一起游戏真快乐。

3.点击多媒体课件第三页。

(1)
(2)点击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请幼儿打开用
书翻到第一单元《上幼儿园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做阅读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