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核心,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研发设计、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人力资源、团队合作等方面,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经营之道。
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市场选择、投资决策和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企业运营实践尝试,在实训中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是高职财经商贸专业群面向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必修的职业平台课,是通过体验市场选择、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和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研发设计、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人力资源、团队合作等方面,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经营之道,使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前修课程是各专业基础实训课,为后续专业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工学交替,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
邀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企业专家与课程组教师一起,立足地方,结合企业需求,分析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对完成需要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详细的描述,同时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制定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
(二)学做一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工作的设计理念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按岗位重组课程,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实施融学、教、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产学研融合,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强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灵活釆用案例导入法、实践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分析法、课堂讨论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业务处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企业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知识目标
1.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2 .熟悉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容;
3.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念;
4.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施过程及基本方法。
(三)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够学会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技能操作。
(四)素质目标
1.具有从事财经工作所必需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各项工作;
2.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中,能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热爱工作。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一)教学条件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该门课程的编写紧紧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要求,教材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涉及的全部知识点,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提高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践教学环境
为方便学生运用系统软件进行模拟练习,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需要配备一定
的机房及实训软件(ERP用友、ERP金蝶等软件)及设备。
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职业资格考试培养的教学环境,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学为了方便学生自学,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自学指导书、配套的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练习题、视频、网站链接等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库等各种资料,体现“全面对接”的特色。
(-)设施要求
1.多媒体教学设施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一体化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学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大教学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形式多样的课件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注重网络资源的运用
为注重实训软件和虚拟实训平台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积极利用电子书刊、电子图书馆和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ハ、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视频、实际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树立会计职业道德,增强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将知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
应将会计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应遵循的新法规和制度及时纳入其中。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
L结合课程内容特点,以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为主线,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典型的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职业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企业实际运营流程、多媒体、录像、实物单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准备案例、安排实训并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按岗位学习技能。
6.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教室与实训室统-,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统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教、学、做合一,充分启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考核评价建议
1.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过程考评占50分,期末考评占50分。
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线上线下学习、作业练习、课堂提问、学生项目实战、实训结果考评,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其中,过程考评包括平时在线学习成绩(30%)和课堂表现(20%),期末考评是指实训结果考评(50%)
o
2.将理论、实践技能测试以及综合素质测试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本课程按百分制考核,60分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四)学生学习资源建议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查看电子课件、电子教材、视频、教学录像等。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教材,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注重实训软件和虚拟实训平台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同积极利用电子书刊、电子图书馆和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九、附录
(一)常用术语解释
4.企业资源计划:将企业的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库存和其它业务功能整
合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从而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
5.物料需求计划:物资需求计划即(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
后顺序,是一种エ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6.制造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简称为MRP II,它是Manufacturing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缩写,是在物料需求计划上发展出的一种规划方法和辅助软件。
它是以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为核心,覆盖企业生产活动所有领域、有效利用资源的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人一机应用系统。
7.业务流程重组:是指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高速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工具的价值,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环境。
8.网络技术与安全: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9.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库(Network Database)其含义有三个:①在网络上运行的数据库。
②网络上包含其他用户地址的数据库。
③信息管理中,数据记录可以以多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一种数据库。
7.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由决策支持系统(DSS)、エ业控制系统(CCS)、办公自动化系统(0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组成。
(二)专业英语单词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o
物料需求计划:简称MRP ,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o
制造资源计划:简称MRP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o
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o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