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学年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2课 第3节 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形似字——看清细微差别。 形似字读错,大都因为答题时一瞥而过,没有看清他们的细微差别。如 1992年高考第一题中的“庇护”的“庇”,考生容易把它误读成pì。 ④方言字和习惯误读字——矫正地区缺陷与习惯读法。 也就是说,对这一类字音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标准来矫正所在地方 言区的读音缺陷和习惯读法。如“钥匙”的“匙”读shi,不读chí;“包庇” 的“庇”读bì,不读pì等等。
(4)据单用或合成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单用时是一个读音,作合成词时是另一个读音。如 “剥”“削”,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bō,作一个单个语素 使用时,读作bāo;削,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xuē,作一个单个语素 使用时读作xiāo。这类词还有“薄”“逮”等。 (5)归纳法辨多音字 有 的 多 音 字 可 以 通 过 归 纳 法 , 将 其 串 起 来 方 便 记 忆 , 如 “ 当 ” 读 dānɡ 音 时,有“门当户对”“首当其冲”“螳臂当车”“锐不可当”“独当一面”; “ 量 ” 读 liànɡ 音 时 , 有 “ 量 体 裁 衣 ” ( 山 东 卷 第 1 题 )“ 量 入 为 出 ” “ 量 才 录 用”“度德量力”等。
2.我们从相声段子中能悟出什么道理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课堂活动”首先引用了一个著名的相声段子《白字先生》。这位 白字先生跟前边那位老先生一样,对语言一知半解却又自以为是,只机械地 “读字读半边”,所以受到他人的讥笑。而这一切,都是汉语中的“形声字” 惹的“祸”。
新课标导学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1
学习目标
2
因事悟理
3
双击要点
4
针对性训练
5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学习目标
1.掌握多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做到正确认读多音字、形声字。 2.了解异读词产生的原因,按规范读音认读汉字。
因事悟理
1.白字老先生为什么会读出那么多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翻—到—死”说的是一位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老先生在主持一家丧 礼时错字百出,把本来挺严肃悲痛的丧事搞成了一场闹剧的笑话。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情况呢?固然跟这位老先生的学识浅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汉语中 有一种形声字,它的声旁是用来表音的,有些字确实是可以读半边音的,但不 是所有“形声字”都可以读半边音。“老先生”不明白这一点,一味照半边音 读,自然会闹出笑话来。
针对性训练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谢谢观看
下课
“差”字:他在出差(chāi)途中看到许多差(chā)可告慰或差(chā)强人意的 现象,城郊发展已不差(chà)多少了,仅就住房来说,以往那参差(cī)不齐的农 舍,已大都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了。
“载”字:那是个十年八载(zǎi)也忘不的载(zài)歌载(zài)舞的夜晚,我 和他在网上下载(zài)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4)方言字和习惯误读字 我国人口众多,方言比较复杂,如“姊妹”的“姊”,北方考生容易读成 jiě;“结束”的“束”南方考生容易读成sù。有些字也会由于人们的习惯读法 而出现错误,如“埋怨”的“埋”读成mái,“包括”的“括”读成ɡuō等。 对以上四类容易读错的字,可分别采用如下四种识记方法。 ①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 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以示区别,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 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读音。如1997年高考第一题中的“参与”的“与”,意 为 “ 参 加 ” , 它 就 不 读 yǔ 而 读 yù ; 又 如 1998 年 高 考 第 一 题 中 的 “ 押 解 ” 的 “解”,意为“押送”,它就不读jiě而读jiè。
(3)形近字 汉字中有很多字形体相近,认读时很容易将一个字读成另一个字。例如, “昧”“味”相似,有人便将“冒昧”的“昧”读成wèi;“肓”“盲”相似, 有人将“膏肓”的“肓”读成mánɡ……凡此种种,都是不注意形似字之间的细 微差别造成的。 注意两种情况:①形近音同的字,如“楼”“耧”“蝼”读lóu;②形近音 异的字,如“栗”读lì,“粟”读sù等等。 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要全神贯注看字形,不可马虎从事,如“概(ɡài)、慨 (kǎi)、戈(ɡē)、弋(yì)”。
(2)据词性辨多音字 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会不一样。如辽宁卷第1题D项,“处理”中的“处” 字,作名词时,读作chù,作动词时,读作chǔ,如“处理”;全国卷Ⅱ第1题A 项“纤夫”和“纤尘不染”、“来日方长”和“拔苗助长”、“强求”和“牵 强”,均可以根据词性加以判别。类似的还有“创”“丧”“传”等多音字。
②形声字——谨防声旁误读。 形声字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 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都能根据声旁来推断读音。在识记过 程中一定要打破“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老话,谨防声旁误导。如1985 年高考第一题中的“畸形”的“畸”,它就不读声旁“奇(qí)”而读jī:又如 1997年高考第一题中的“旖旎”的“旖”,它就不读声旁“奇(qí)”而读yǐ。
(6)依据人姓地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人姓用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如“单”,作人 姓、地名时,读作“shàn”,姓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án)于(古代匈奴的 君主);类似的字还有“任”“蠡”“燕”等。 (7)依据语境辨多音字 有些字因其读音太多而考生一时无法掌握。其实,只要把它们放入一个特 定的语境当中,辨别记忆就容易多了。 例如全国卷Ⅱ第1题B项“宿”字,可设计这样的语境:他们俩有宿(sù)仇 以后却要在一起共事,刘将军作为一名宿(sù)将,为此一宿(xiǔ)没睡着,只好起 来数着天上的星宿(xiù)。
2.哪几种字容易误读? (1)多音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往往不止一个意义。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因而一个字常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例如“宽宏大量”的“量”读 liànɡ , 而 “ 车 载 斗 量 ” 的 “ 量 ” 读 liánɡ ; 又 如 “ 瓶 塞 ” 的 “ 塞 ” 读 sāi , 而 “敷衍塞责”的“塞”读sè。多音字包括同义多音字和多义多音字。
3.多音字有什么记忆规律? 多音字在字音考查题目中所占比重有加大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掌握多音 字,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据词义辨多音字 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如天津卷第1题B项“与会”,指“参 加、加入”意时,读yù,其它意时读yǔ音;“熨帖”的“熨”如表示“妥帖” 意,读作yù音,表示“用烙铁或熨斗烫平”意时,就读yùn;又如山东第1题, “力能扛鼎”中的“扛”,指“用两手举”意时,读ɡānɡ,指“用肩膀承担物 体”意时,读作kánɡ。可见词义不同,读音也相应不同。
“形声字”是指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形”指形旁,或叫意符,其作 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声”指声旁,或叫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 形声字在汉语中占绝大多数,学好它是学好汉字的关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形声字发展到今天,不少形旁的字义已经很难理解, 大多数声旁已不能准确地表示或根本不能表示出读音,“读字读半边”是不足 取的。前边提到的“老先生”和“白字先生”因为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才洋相 尽出。正确的方法是遇到拿不准和不认识的字,或请教老师同学,或查阅字 典,直到弄清楚为止。
①同义多音字。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没有显著的不同,字音却不 同了,主要有三种情况:单用和构成词时读法不同,如“剥花生”的“剥”读 bāo,“剥削”的“剥”读bō;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如“秘”在 “秘诀、秘书”等词中读mì,而在国家名“秘鲁”中读bì;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时读法不同,如“血”在口语中读xiě,而在书面语中读xuè。
(2) 造 成 读 错 字 的 另 一 个 原 因 是 “ 多 音 字 ” 的 存 在 。 多 音 字 是 “ 一 字 多 音”,在特定的语境中只能读某个指定的音,当不会区分时,就有可能读错。
双击要点
1.什么是异读和误读? “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有人这么读,有人那 么读,这是由读音的不统一造成的。比如“波浪”,有人读“bōlànɡ”,有人 读“pōlànɡ”;再如“比较”,有人读“bǐjiào”,有人读“bǐjiǎo”。对于这 种并不区别意义而又同时有多种读音的情况,显然应该选择其中一种读音作为 正确读音,特别是当有关部门审订了读音之后,就要按照规范的读音来读。 “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 “错”了;另一种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 另一个音,也就是读“混”了。造成误读的原因各不相同,“读半边”、“多 音字”和“方言音”都可能造成误读。
(3)据语体色彩辨多音字 在不同的场合,有的字是书面语,有的是口语,故读音也有所不同。如山 东卷第1题,“露”字的读音,在书面语中读为lù,如“露骨、露天、原形毕 露、崭露头角”等;在口语“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等词语中读作lòu。 另外如“给”,口语读作ɡěi,书面语读作jǐ;“薄”字,在书面语中多读为 bó,譬如“薄弱、单薄、日薄西山”等,而在口语中多读为báo,譬如“衣服 穿得薄,被子盖得太薄”等。
如果碰到词性都相同的多音字,借助语境去辨别是最好的办法。如“澄 清”可以是形容词,形容水的清亮;也可以是动词,是搞清楚、弄明确或液体 的浑浊物沉下去的意思。说“冤假错案一定要澄清”时,就要读“chénɡ”; 说“把水澄清了再喝”时,就要读作“dènɡ”。“矫情”为动词,指“强词夺 理,无理取闹”意时,“矫”就读作“jiáo”音;指“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 超 或 与 众 不 同 ” 意 时 , “ 矫 ” 就 读 作 “ jiǎo” 音 。 类 似 的 还 有 “ 大 夫 ” 中 的 “大”、“难兄难弟”中的“难”、“累累”等字的读音。
②多义多音字。有些字的字义不同,字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 错读成一个音。如“耙”(bà)是一种碎土的工具,使用这种农具碎土平地叫 “耙地”,如果读pá就是另一种农具,如钉耙、竹耙子等。
(2)形声字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一般说来,形旁和字义有 关,声旁与字音有关,根据一个字的声旁,大致可以推知这个字的读音。但 是,由于形声字声旁声母、韵母的变化,含有某一声旁的字不一定读某一声旁 的音。例如“良莠”的“莠”,读yǒu不读xiù,“澎湃”的“湃”读pài不读 bài,这是声母发生了变化;“浸渍”的“渍”读zì不读zé,“酗酒”的“酗” 读xù不读xiōnɡ,这是韵母发生了变化;“联袂”的“袂”读mèi不读jué,则是 声母、韵母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