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科学家已经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3号至第119号元素, X原子在生成数微秒后会衰变成 Y.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114号元素衰变成112号元素是化学变化
B . 114号元素位于第12列
C . X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49
D . 112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ⅡB族
2. (2分) (2018高一下·重庆期末)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饮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Z与Y、W均相邻,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Y、Z和W三种元素可能位于同一周期
B . 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C .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 .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Y>W
3. (2分) (2015高三上·广州期中)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 T的氧化物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B . Q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均含极性共价键
C . R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电解质
D . W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Cl
4. (2分) (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 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通过燃烧植物的方式开始利用生物质能
B . 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人们只能将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 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的直接燃烧煤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
D . 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传送到地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光和热
5. (2分)(2017·西城模拟) 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Y<Z<W
B . 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 . 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 . 室温下,0.1 mol/L 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
6.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 . Ca2+、K+、Cl﹣、S2﹣四种离子的半径依次减小
C . 、、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4、125、126
D . ⅥA族元素氧、硫、硒(Se)的位置从上至下,故H2O、H2S、H2Se稳定性依次减弱
7. (2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 丙烷的分子比例模型示意图:
B . 醛基的电子式:
C . 苯基
D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8. (2分)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 氯化氢的电子式:
B .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C . 8个中子的碳原子:12C
D .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9. (2分)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液态氟化氢中存在氢键,所以其分子比氯化氢更稳定
B . 由碳、氮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比金刚石硬,其主要原因是碳氮键比碳碳键更短
C . S8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NH4Cl和CaC2都是离子化合物
D . 若ⅡA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m,则同周期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可能为m+10
10. (2分) (2017高一上·茂名期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个()
①标准状况下,1L HCl和1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g H2和14g N2的体积相同;
③28g CO的体积为22.4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11. (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正确的是()
A . 用Na2O2作潜水器的供氧剂
B . 自来水厂可用明矾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C . 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再用酸清洗
D . 工业制取粗硅是高温下用C还原SiO2
12. (2分)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与H2化合的能力:At2>I2
B . 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C . 砹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
D . 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13. (2分) (2019高一下·扶余月考) 关于铯(Cs)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 金属铯的熔点比金属钠高
B . CsOH比NaOH的碱性弱
C . Cs与H2O能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D . 碳酸铯难溶于水
14. (2分) (2018高一上·江苏期中)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5. (2分)(2020·临朐模拟)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E、F均是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四元化合物,C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化合物,E是单质。

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产物未标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c>d>e
B . 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a>c>d
C . 氢化物的沸点:c>d
D . C和E反应生成F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6. (2分) 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B . 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 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
D . 反应①、反应②的焓变之和为△H=﹣218kJ•mol﹣1
17. (2分) (2017高二上·上饶期中)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 ,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 + O2 2SO3 ,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 . 等于P%
B . 大于P%
C . 小于P%
D . 无法判断
18. (2分) (2018高一上·惠州期末) 在反应3Cl2+6KOH(浓) KClO3+5KCl+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5:1
B . 4:1
C . 1:5
D . 1:4
19. (2分) (2016高一下·安庆期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B . 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 第IA族元素与第VII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 . 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0. (2分)下列有关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
B .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 . CH2=CH2和CH≡CH分子中含有的π键个数相等
D . CH4、CCl4、SiH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二、填空题 (共3题;共21分)
21. (7分)已知:A、B、C、D、E、F、G七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A原子在基态时p轨道半充满且电负性是同族元素中最大的;D、E原子核外的M层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G原子核外价电子数与B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B、E两元素组成化合物B2E的晶体为离子晶体.C、F的原子均有三个能层,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KJ•mol﹣1)分别为578、1 817、2 745、11 575;C与F能形成原子数目比为1:3、熔点为190℃的化合物Q.
(1)
B的单质晶体为体心立方堆积模型,其配位数为________ ;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 .F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G的高价离子与A的简单氢化物形成的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
试比较B、D分别与F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
A、G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该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其晶胞的边长为________ cm
(4)
在1.01×105 Pa、T1℃时,气体摩尔体积为53.4L•mol﹣1,实验测得Q的气态密度为5.00g•L﹣1,则此时Q 的组成为________
22. (7分) (2019·南通模拟) 消除含氮化合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1)已知:N2(g)+O2(g)=2NO(g) ΔH=akJ·mol-1
2NO(g)+O2(g)=2NO2(g) ΔH=b kJ·mol-1
4NH3(g)+5O2(g)=4NO(g)+6H2O(l) ΔH=c kJ·mol-1
反应8NH3(g)+6NO2(g)=7N2(g)+12H2O(l) ΔH=________kJ·mol-1。

(2)水体中过量氨氮(以NH3表示)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①用次氯酸钠除去氨氮的原理如图1所示。

写出该图示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温度过高时氨氮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

图1 图2
图3
②取一定量的含氨氮废水,改变加入次氯酸钠的用量,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氨氮去除率、总氮(溶液中所有可溶性的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总量)去除率以及剩余次氯酸钠的含量随m(NaClO)∶m(NH3)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点B剩余NaClO含量低于点A的原因是________。

当m(NaClO)∶m(NH3)>7.6时,水体中总氮去除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电极生物膜电解脱硝是电化学和微生物工艺的组合。

某微生物膜能利用电解产生的活性原子将NO3-还原为N2,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①写出该活性原子与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②若阳极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理论上可除去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3. (7分)(2018·龙岩模拟) 乙二醛(OHC-CHO )化学性质活泼,是纺织工业中常用的一种有机原料,能增加棉花、尼龙等纤维的防缩性和防皱性。

其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乙二醇(HOCH2CH2OH )气相催化氧化法和乙醛液相硝酸氧化法。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乙二醇气相催化氧化法
以乙二醇、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250℃左右开始缓慢进行,生成乙二醛和副产物乙醇酸
[CH2(OH)COOH]的反应方程式:
I.HOCH2CH2OH(g)+O2(g) OHC-CHO(g)+2H2O(g) △H1
II.HOCH2CH2OH(g)+O2(g) CH2(OH)COOH(g)+H2O(g) △H2
已知反应I中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C-H C-O H-O O=O C=O C-C
E/kJ·mol-1413343465498728332
①△H1=________kJ/mol,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②欲提高I的平衡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降低温度
D.减小压强
③提高乙二醛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

④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I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填标号)。

A.v正(O2) =2v逆(H2O)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乙二醇与OHC-CH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E.混合气体中乙二醛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2)乙醛(CH3CHO)液相硝酸氧化法
11.0g40%的乙醛溶液和40%的硝酸,按一定比例投入氧化反应釜内,在Cu(NO3)2催化下,控制温度在38~40℃时,反应10h,再通过萃取等操作除去乙醛、硝酸等,最后经减压浓缩得4.35g40%乙二醛溶液。

①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时,有N2O产生。

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利用上面数据,计算乙二醛的产率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5分)
24. (8分)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通常利用浓硫酸与乙醇混合加热制乙烯,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黑色现象出现.过一段时间后,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经分析得知: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同学认为能证明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了;乙同学认为不能证明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了.
(1)写出乙醇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写方程式):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同学的观点正确?________ (填“甲”或“乙”),理由是(从下列选项中选)________ A.(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
B.(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通入的气体是纯净物
D.(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证明通入的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
(3)丙同学取(Ⅱ)瓶中少量溶液于试管里,加入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他认为乙烯中一定混有二氧化硫,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__ (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4)丁同学想证明乙烯能否与溴发生反应,于是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I)和(II)之间增加一个装有足量________的洗气瓶,且将(II)瓶中溶液换成________.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5. (7分) (2018高一上·安平期末)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反应装置略去).
注:C中为氧化铜粉末,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4) A中试剂是________,D中试剂是________;
(5) 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6)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填空题 (共3题;共21分)
21-1、
21-2、
21-3、
21-4、
22-1、
22-2、
22-3、
23-1、
23-2、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5分) 24-1、
24-2、
24-3、
24-4、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