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收尾的几点做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收尾的几点做法
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起句当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这句话的意思是,写作文的开头要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结尾要简
洁有力,意味深长。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成
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草收场,也会功亏一篑。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课已尽而意无穷”的享受。

为此,我不断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尾的教学设计,以下几点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

一、总结
总结是语文课堂常见的收尾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利用几分钟时间,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脉络顺序,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有机地组织
起来,经过辨析、比较、分类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巧
妙地记忆,理解文本。

比如一位老师复习鲁迅的作品时,采用这样的总结方式:
他问学生:“这些作品中哪些是小说?”学生好不容易才找出《社戏》、《孔乙已》、《故乡》。

怎样才能把这三篇小说与其他体裁区分开来呢?然后教学生记
住了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回到故乡看了一场社戏”,学生非常感兴趣,一连念了
好几遍,记忆非常深刻,半年后再问起他们,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

再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可以归纳为“水深火热”,《变色龙》可以归纳为
“狗仗人势”等。

教师只要多找寻找一些规律,多采用一些方法来归纳所讲的知识,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留白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

如只画一叶扁舟
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


使如此,却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
让欣赏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了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
结课时“留白”,余音绕梁。

在学习内容结束时,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留出
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让学生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补充这些
“空白”,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可给学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就可这
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
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

又如在教
《最后一课》时,教师提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阅
读对文本有了自己的体会和不同角度、层面的理解,这时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
拓展情节,填补结尾的空白,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续写
在语文的经典篇目中,有些课文的结局设置得很巧妙,不明确交代人物最后
的命运到底怎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广阔空间。

在教完这类课文后,如能拨动
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就能达到读写
相长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这样写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
免再遇见他。

”针对这个结尾可设留白:如果菲力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
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不合理的制度下,亲情被金钱奴役,
人际关系异化的现实,激发同情、憎恨之情。

课后再留下一篇习作《于勒来到我
们身边》来对比迁移,使这种情感得到延续和升华。

学习《范进中举》之后,鼓
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
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

这不仅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课文的
理解与消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
提高写作兴趣。

四、迁移
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主动引导学生跳离课文,补充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
关的课外知识,将教学内容转移到一个新的领域,这就是能力迁移式的运用。


过迁移后的教学内容有了变换,具有新鲜感,重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
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比如学习了《论求知》可
以提出“你认为还有哪些求知的方法?”;学习《曹刿论战》可以提出“鲁庄公
与曹刿相比确实目光短浅,但是在他的身上也有可取之处,你发现了吗?”;学
习了《范进中举》可以提出“范进是个醉心功名、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丑态人物,我们是不是也能从他的身上找出闪光点,是不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当然,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知识储备。

只要我
们用心探索,每一堂课都会有巧妙生动响亮有力的“豹尾”,就能使语文课堂
教学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诚如此,就能使语文
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