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PPT课件 图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 安”?
• 答:(1)与别的昆虫不同,它常常慎重选 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 阳光。
• (2)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洞 穴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 对于蟋蟀住宅的特点,作者主要是从哪三 个方面来介绍的?
• (选址、外部、内部)
第三单元复习
•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 感情。表现作者对鹅的喜爱。
•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也是文章的过渡 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多音字:
• 似sì(似乎、相似)
• shì(似的)例子:天上的云像一团棉花似的。
答:打比方(把长城比作马路) 列数字(五六匹)
这句话把“城墙顶上”的宽度和 马路相对照, 使我们很容易想象出 城墙顶的平整、宽阔。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 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方面是因为长城“长”----“一万三千里”; 另一方面是因为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在世界上 是独一无二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工 具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 这项浩大的工程,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了他和朋友__两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
见所闻,第一次经过,时间是_傍__晚____看到
了_高_大__茂_盛__,_充__满__生_机__的_大__榕__树_,第二次是在
__早__晨___,他们看到了_鸟__飞_鸟__鸣_的热闹景象,
所以作者赞叹道: “_鸟_的__天_堂_”__的_确__是_鸟_的天堂啊!
第四单元复习
• 13.白鹅 • 14*.白公鹅 • 15.猫 • 16*.母鸡
13.白鹅 丰子恺
• 作者在写白鹅的时候,紧紧抓住了白
鹅 __高__傲____ 的特点,从 __叫__声_____、 ____步__态_____和__吃__相____ 等三个方面进
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 在这篇文章之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 来突出鹅的特点。(鹅和鸭进行对比)
• 文章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大__榕_树。 • 不加引号的鸟 的天堂指的是
鸟__儿_们_在__这_里_的__生_活_十__分_自__由_、_幸__福_,_像__在_天_堂__中_生__活_一_样。
3.鸟的天堂
• 描写鸟的形态的词:大的、小的 • 描写鸟的颜色的词:花的、黑的 • 描写鸟的动态(动作)的词:叫、飞、
• 9.巨人的花园 • 10*.幸福是什么 • 11.去年的树 • 12*.小木偶的故事
9.巨人的花园 英国 王尔德
• 〈〈巨人的花园〉〉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是____能__和_大_家__一_起_分__享_的_快__乐_才__是_真_正__的_快_乐__。
• 反义词: • 允许--- 反对 荒凉--- 热闹 喧闹--- 安静
“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 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 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 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 山岭。
红字部分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难。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 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5.古诗两首 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
在江西庐山。 ③缘:因为。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 宋)代诗人 ( 苏轼 ) 。 诗中描写庐山雄奇壮观,千 姿百态的诗句是_横__看_成__岭_侧__成__峰__ , _远__近_高__低_各__不_同___ ,这两句诗蕴含着人生哲 理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
扑
• 主题(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大 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4*火烧云
•长江作业第9页: •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 •半紫半黄 半红半紫 半青半白 半红半百 •葡萄灰 西瓜红 宝石蓝 象牙白 茄子紫 •金灿灿 绿油油 白花花 黑漆漆 黄澄澄
第二单元复习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不敢再讨厌
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是 一位伟大的鸡母亲。
第五单元复习
• 17.长城 • 18.颐和园 • 19*.秦兵马俑
17.长城
远
像一条长龙,在崇山
看
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近
高大坚固
看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
凋谢--- 开放 温暖--- 寒冷 冷酷--- 热情 • 近义词: • 允许--- 同意 孤独--- 孤单 喧闹--- 热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训斥--- 斥责 凋谢--- 枯萎 冷酷--- 冰冷
凋零
10*.幸福是什么
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 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 人们有益的事情.
11.去年的树 (日本)新美南吉
使:出使。
送元二使安西
点儿空隙。 • (看长江作业18页:第四题)
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答:不行。因为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 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 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7.蟋蟀的住宅
• 称蟋蟀的住宅为“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挖掘洞 穴的工具仅仅是它那细弱的前足和后腿, 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 铺土、修正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 差啊!所以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 勾当(gòu dàng)
15.猫
• 1.作者老舍 •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是前
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 中概括。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读课文1 2 3自然段,填空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 1.既老实又( 贪 玩 ),既 贪玩又( 尽 职 ) ;
2.高兴时,( 温柔可亲 ), 不高兴时,( 一声不出 ); 3.既(胆小 )又( 勇猛 )。
读课文4自然段,填空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作者从两 个方面具体描写:(1)刚﹍满﹍月﹍,﹍腿﹍脚﹎ ﹎还﹎站﹎不﹎稳﹎就﹎ 爱玩; (2)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 ﹎大﹎,﹎也﹎就﹎更﹎ 淘﹎ 气 。
16*.母鸡
母鸡
一向讨厌
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因为它 无病呻吟 、 欺软怕硬 、 拼命 炫耀。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主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8.颐和园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登上万寿山
游览顺序
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
眼望不到头。
按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照 游
览
的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当陷入困境,看似已经无望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 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会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3.诗人陆游以一个“游” 字贯穿全诗的主线
喜爱之情
6.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 找出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作的词。 触、变、巴、拉、贴
• (第2自然段)长大的叶子有三个特点: • 1.颜色:嫩绿 • 2.叶子的方向:叶尖一顺儿朝下 • 3.在墙上铺得很均匀,既没有重叠,也不留一
• 知道了: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用不同的 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 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 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 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等。
• 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 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格 林童话》共有210篇,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 兄弟。
由远到近的顺序
雄伟壮观的特点
2*雅鲁藏布大峡谷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 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 列数字)
•2.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
谷一争高下.
( 作比较)
3.鸟的天堂
• 《鸟的天堂》是作家___巴__金__的作品。记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18.颐和园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登上万寿山
游览顺序
练习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一个“滑”字,颇具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 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颐和园一文作者按浏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
写是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如:长廊 的“ 长 ”; 佛香阁的“ 高 ” ;排云殿的“ 大 ”;昆明湖的 “ 静 ”和“ 绿 ”;十七孔桥的“ 长 ”等。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复习
• 1.观潮 • 2*.雅鲁藏布大峡谷 • 3.鸟的天堂 • 4*.火烧云
1.观潮
• 1、《观潮》是按照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 • 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 2、潮来时:
• 课文在描写潮来时壮观景象时,从 形状 和
• 声音 两方面描写的。画线部分按照什么顺序
写的?突出了大潮的什么特点?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顺序,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记 叙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问题
18.颐和园
长廊2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登上万寿山
游览顺序
练习
列 数 字 “长”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18.颐和园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昆明湖--静 --绿
比 喻
登上万寿山
游览顺序
练习
• 词句解析: •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主 题:通过 讲述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 言四处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树,赞美了高
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从这篇童话中,我明白了,朋友 之间要_信__守_诺__言__、_ 珍惜朋友
12*.小木偶的故事
遥远的_广__陵__。 (扬州)
悟诗情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老朋友的依依借别之情。 想像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
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烟花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此时 此刻作者却没有心情赏春,而是默默地注 视着江上,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独自忍 受离别之苦。
1.“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 2.“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3.“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 开头的“一万三千里”相呼应。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 民的无限赞 叹之情。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 匹马可以并行。
问: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9*秦兵马俑
中心句
列 数 字 和 作 比 较
五个小朋友都抱不过来。
它比2000层楼还高
秦兵马俑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 的规模宏大?
①总面积. ②兵马俑的数量. ③兵马俑的排列. 面积之大、数量之多、阵容巨大、气势恢弘
第六单元复习
• 20.古诗两首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送元二使安西
• 角jué(角色、净角) 供gōng(供养)
• jiǎo(角度)
gòng(供品)
•
14*.白公鹅 俄国 叶·诺索夫
• 课文从白公鹅的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 两方面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
• 多音字: • 将jiàng(上将、将领) • jiāng(将来、将要) • 奔bēn(奔跑) • bèn(直奔、投奔)
• 21.搭石 •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23*卡罗纳 • 24*给予是快乐的
去、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湖北省 武汉市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发生在 三__月______,_李__白__在 黄__鹤__楼___送_孟__浩_然__到
是不相同的。
• 作者认不清庐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诗 句回答)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学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 (用一句俗语表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1. 描写了农家的淳朴热情的诗句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其中 “足” 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
盛情。这两句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景 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