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古诗文阅读(39分) (共4题;共39分)
1. (15分)(2020·乾县模拟) 经典诗文默写。
(1)树木丛生,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 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五色交辉。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 ________,灌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8)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________。
(朱自清《春》)
(9) ________——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
(10) ________,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2. (4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的“天山”代指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开头两句,描写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 .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 “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3. (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
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①。
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谓其朋曰:“盍②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已而取差③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④之甘也,遂大爵⑤而忘其醉。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
麓人追之相蹈藉⑥而就絷无一得免焉。
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节选自明﹒刘元卿《醒世恒言》)
古代的一种酒杯。
⑥蹈藉:践踏⑦就絷,被拘囚。
(1)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陈之饮器陈:__________ ②盍少尝之盍:__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
(3)翻译: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后来者亦然”中的“然”指代什么内容?
(5)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语言故事,它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4. (11.0分)(2020·吉林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柳州罗池庙碑(节选)
韩愈
柳侯为州① ,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②……
先时③民贫,以男女相质④ ,久不得赎,尽没为隶。
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
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注释]①柳侯为州:815年,柳宗元从永州司马迁任柳州刺史。
②矜奋:勤奋努力。
③先时:指柳宗元初到时。
④质:抵押、人质。
⑤佣:出卖劳动力。
此处指出卖劳动力所得的报酬。
除:扣除,抵消。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悉:________
(2)柳宗元任职柳州四年,逝于此。
他在柳州为百姓做了哪些实事? (列出两项)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读了《柳州罗池庙碑》(节选)后,你如何评价这个时期的柳宗元?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共2题;共40分)
5. (18.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
①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
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
”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
“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
“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
“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
②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
而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
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③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有想到过的东西之中。
”怎么才能想到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种“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
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
还必须打破锁闭我们心灵的“心理枷锁”,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
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
④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
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
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为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
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
⑤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
”
⑥其二,“要合规矩”。
有些人总是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
”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
⑦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
⑧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这两种想法同样是心理枷锁。
许多人由于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
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
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
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中画线的“这样”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
B . 文中画线的“这两种想法”是指“那不是我的专业”和“我没有创造的天赋”。
C . 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的观点。
D . 作者在分析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时,列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引用了一个试验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而且该试验可以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B . 文章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举了牛顿看到苹果掉落想到万有引力的例子,论证“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
C . 文章第⑤段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为此我们要大胆打破心灵枷锁,发挥我们的
D . 全文从现象到本质,探究束缚我们创造力的真正原因,也有力地论证了题目中提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
(3)结合选文,说说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6. (22.0分) (2017九下·灌南月考)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__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___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划线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三、综合运用(11分) (共1题;共11分)
7. (11.0分) (2017八下·江都月考) 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请按要求
(1)请你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写几句有哲理的话。
(2)作为中学生,你会用哪些实际行动来爱鸟、护鸟?
(3)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鸟的迁徙是否会带来禽流感。
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得造成疾病的传染,你该如何劝说他呢?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
8. (60分)任选一题完成。
(1)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2)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看到路旁鲜艳的花朵;当你坐在静谧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请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古诗文阅读(39分) (共4题;共39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答案:1-6、
答案:1-7、
答案:1-8、
答案:1-9、
答案:1-10、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答案:3-3、答案:3-4、答案:3-5、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答案:4-3、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共2题;共40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三、综合运用(11分) (共1题;共11分)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四、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答案:8-1、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