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红袄(wǎo)岁月(yuè)悠闲(xián)
B. 恬淡(tián)沉默(mò)谨慎(jǐn)
C. 悠然(yōu)碧螺春(luó)美轮美奂(huàn)
D. 灵犀(xī)融洽(qià)轰鸣(hōng)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谦逊豁达恣意
B. 漫不经心娇嗔美轮美奂
C. 息息相关豁然开朗漫不经意
D. 恣意妄为豁达开朗谦虚谨慎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立意新颖,但表达方式不够成熟。
D.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一轮明月,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心中的喜悦。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
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强调作者热爱自然、热
爱生活的情感。
5.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作文。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壮阔的景象。
B. 诗的第五、六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的愿望。
C. 诗的第七、八句表达了诗人对垂钓者的羡慕之情。
D.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仰之情。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B. 诗的第五、六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的愿望。
C. 诗的第七、八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垂钓者的羡慕之情。
D. 诗的结尾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仰之情。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壮阔的景象。
B. 诗的第五、六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的愿望。
C. 诗的第七、八句表达了诗人对垂钓者的羡慕之情。
D.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佩之情。
【丁】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
B. 诗的第五、六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的愿望。
C. 诗的第七、八句表达了诗人对垂钓者的羡慕之情。
D.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佩之情。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
B. 诗的第五、六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的愿望。
C. 诗的第七、八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垂钓者的羡慕之情。
D. 诗的结尾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佩之情。
四、作文(50分)
题目:成长路上的风景
要求:
1. 立意自定;
2. 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3. 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