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服饰的结构特点及传承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服饰的结构特点及传承发展
摘要:
本文通过对苗族服饰的类型、特点、样式、工艺等进行归纳总结,从广西壮
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人穿着的服装款式、类型、特点、上下装结构、工艺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苗族服饰的演变和发展,以深入挖掘少数
民族服饰中的内涵,同时研究了苗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对发展我国少数
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苗族;结构设计;服装制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包括汉族、回族、壮族、藏族、苗族、彝族等,在少数民族中,各民族的穿着打扮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服装款式、结构、材料、工艺、配饰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
族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人口来看,主要分布
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等。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
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传统服装作为分析对象,从苗族人穿着的服装
款式、类型、特点、结构、工艺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服饰中
的内涵,同时研究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

一、苗族服饰的类型
苗族服装款式众多,有超过两百种样式,具有精细、繁复、有序的形式美。

研究和分析苗族服饰的结构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
们经常从民族服装中寻找设计灵感。

除了参考特定的图案或局部形状外,我们还
可以从服装结构、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穿着方式等方面重新思考设计理念。

苗族
服饰的结构和服饰风格是构成苗族形体美的重要因素。

它们在塑造苗族服饰艺术
形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现代服饰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其次,苗族服装几千年来仍保持有中国古代服饰的特色。

从款式来看,贯首
服延续着春秋战国时代的样式,百鸟衣是从唐代的百鸟裙延续而来,百褶裙来源
于宋代的千褶百叠裙,而飘带裙则和明清的凤尾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古代开始,苗族人就喜欢穿各种颜色的衣服,从款式上来看,也分成了很
多种。

如果从地域来区分,苗族服饰的样式主要以湘西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和海南型这5种。

由于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从县
中各苗寨的地理位置和服饰特点来看,他们的服饰属于黔东南型,其款式结构特
点是:上衣基本的样式是交领右衽、对襟无扣、大领上衣,多为长袖,在门襟、
袖子上一般会镶嵌上花边,同时衣服上会铺满大面积的苗绣。

而下衣根据场合和
季节的不同,一般苗族女性会穿百褶裙或者是宽脚裤。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多元文化涌入,对当地苗族人的穿着打扮也产
生了影响,使其在服装结构设计、面料、工艺,以及刺绣图案等方面都发生了一
定的转变。

按照以往的传统,苗族男装和女装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而在男女装里,
又根据不同的年龄分成了幼儿类、少年类、青年类、中年类和老年类。

但现在和
原来相比,苗族服装除了依旧分成男女装外,已经基本不太按照年龄分类了,只
是按照不同的穿着场合分类,基本上分为日常装和盛装。

1.日常装
苗族女子在平时的日子里,一般穿的上衣是无扣对襟的或是交领右衽、以长
袖为主、面料是镶嵌有苗绣,衣服颜色以蓝色、黄色、黑色为主,用棉花先纺成鲜,再把这些线织成土布,土布再经过染色就形成了能做成服装的面料,颜色以
蓝色和黑色为主。

传统的绣花线也是如此,先用棉花制成纺线,然后染成各种颜色,这样就成了绣花线,不过棉质的绣花线较粗,也容易断,现在已经开始使用
涤纶质的绣花线作为基本材料。

在苗寨中,现在很多人也会直接从市场中买一些
面料,这是因为手工制成得面料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且制成后容易褪色。

2.盛装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中,各民族在重大的节日
或者活动中,会穿着盛装,大家的穿着打扮都会和平时不一样,充分体现了自己
民族的特点,而苗族也是如此。

从款式来看,苗族就算是日常装也是五颜六色的,而盛装的款式样式就更丰富了。

对苗女来说,穿着盛装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只有
出嫁、下葬或是遇到重大节日时才会穿。

从样式来看,苗族的盛装一般是上衣加上裙子,上装以交领右衽为主,系上
彩色腰带。

同时衣服上会绣上比日常装更华丽的图案。

由于是右衽上衣,内搭就
需要穿兜肚,同时兜肚上也会带有苗绣。

而搭配的下装一般是黑色或是棕色的百
褶裙,腰部系有花带,花带宽约3-5厘米。

小腿部会搭配上腿套和彩带。

同时,
配饰需要佩戴银冠、项圈、银锁、耳环、手镯等。

[1]
二、苗族传统服装的结构特点
1.上装结构特点
苗族传统服装和中国其他很多民族的服装类型一样,属于平面造型结构,而
西方服装则有比较具体的立体造型。

苗族人的上装是一般是平袖结构,没有袖山,整体呈T字样。

从款式来看,有的上装两边有开叉,有的则没有,根据年龄、穿
着场合、用途等不同,上衣前后的长度也会有所变化。

但由于苗族服装中也会进
行一定的省道转移,因此穿着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立体感。

以融水杆洞屯苗族女子的日常上装为例,其基本结构是上装为无领对襟,服
装结构为T字型,整体为十字交叉型,衣长65cm左右,袖长多为七分袖,其结
构有点类似于宋代的背子。

主要有4个裁片,分别是左右各1个一衣片,袖子2片,袖片在腋下缝合,上衣两侧开叉。

而对襟一般需要配有方形彩带,同时需
要镶有苗绣。

内里需要搭配菱形肚兜,一般要比上装长几厘米。

根据年龄的不同,需要腰间搭配腰带或者围裙。

[2]
2.衣领结构特点
对苗族女装来说,领部结构的造型设计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领口变化。

呈现出
不用的样式,苗族服装的领部样式种类并不太多,大约可以概括成V领、圆领、
U领、横向领口、加缝领窝领口5种。

其中V领、圆领、U领这三种是较为常见的领部样式。

3.下装结构特点
下装一般着百褶裙或者大裆裤。

百褶裙是由总共16片45cm宽、50cm高的长方形的亮布制成。

因为亮布的幅宽有限,只有45cm左右,所以百褶裙必须要用很多片亮布缝制在一起,为了达到立体的造型,缝制的片数就会比较多。

而下装的裤子一般就是大裆裤,由于受到幅宽的限制,一般需要7片制成。

和其他民族相比,苗族在小腿部位需要穿着腿套,腿套的展开结构呈梯形,一般从膝盖到脚腕,覆盖整个小腿,长短根据穿着者的身高进行适当调节,上端用彩带固定于膝盖。

腿套有很强的功能性,因为苗寨基本都在高山中,夏天蚊虫多,腿套可以用来防止蚊虫叮咬,而冬天又可以用来保暖。

[3]
三、苗族服饰的演变和发展
在上世纪20年代,苗族男装上衣仍以右衽为主,保持了清代的男装特点,而当时的苗族女装也并未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仍以较为原始的样式为主。

进入到上世纪30年代之后,苗族男装开始汉化,女装则依旧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融水苗族男性穿汉装的人越来越多,而女子则还保持着穿苗装的传统,这也与当时广西境内的苗族和汉族、壮族等其他民族在经济上的差距有关,由于苗族男子和外界接触较多,而当时苗族经济水平不高,因此为了弱化自己的苗族身份,外出的男子多穿汉装,也因为这样,在当地,苗族女子的服装比男子要保存的更完整。

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影响,苗族服饰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多,又因为传统亮布、绣线等制作工艺复杂,年轻人愿意学的越来越少,传统的民族技艺传承开始面临瓶颈。

而现在,融水苗族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依托扶贫政策与城镇建设、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等相结合,比如在县城中建立了“苗家小镇”,就是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依托产业和地理优势,建成了多栋苗族传统特色的商铺楼,将苗族移民新居与旅
游休闲和商业街区相结合,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资源共享。

如今,“苗家小镇”已经成为本地脱贫致富的就业新渠道,通过这种方式,苗族
的传统技艺也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茂繁,秦红增等.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黎焰.苗族女装结构[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尹红.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融融,1987年4月生,女,汉族,北京人,在职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史、服装制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