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很多人还要去抄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很多人还要去抄书?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印刷史上的重大革命。

宋代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书籍的需要量大增,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比雕版印刷更省工省事、效率更高的
办法。

在这样的社会需求推动下,布衣毕昇在宋仁宗年间发明了胶泥活字,创造了世界上最早
的活字。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雕版费用,缩短出书时间,又经济,又方便,和现在的铅字排印是
一致的。

但是虽然宋代印刷技术已经相当普遍,但手抄书籍仍是书籍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仍然相当普
遍。

据统计,1177年,宋代的皇家藏书,包括主要藏书机构和皇家档案馆,有59.5%的抄本、32%
的稿本,印本仅占8.5%。

仁宗嘉佑年间,一次抄书一万六千余卷,同时的刻印本是四千七百余
卷,只及抄写本的四分之一强,也从侧面证明了抄本书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

宋代抄书盛行,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抄书工序简单
与书籍的印刷传播相比,手工抄写只需要人和笔墨纸砚即可,工序简单,操作起来也十分容
易。

而印刷传播,工序复杂,需要刻工、写工、印工、装订工、运输工、编辑校对人员等,而
且是一系列的连续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

书籍的印刷传播在当时尽管属于新鲜
事物,但作为新兴传播方式,在社会层面上普及和推广,以及被普通群众所接受,仍然需要一
定时间。

抄书可以练字
宋代从皇帝到文人学士,几乎都有崇尚书法、练习书法的风气。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
仁宗、宋徽宗、宋高宗等皇帝,都喜欢书法。

被称为“书法四大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
襄,他们的书法各有千秋。

正是在这样一种书法氛围下,宋人更喜欢抄书。

同时,这些名家的
抄本由于稀缺难求而显得弥足珍贵,往往被人奉为至宝而沉醉其中。

宋代一些精美的抄本往往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抄书可以谋生
抄书者在古代是一种职业,特别是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之前,书籍都靠人工抄写,很多士子用
抄书来获取报酬。

宝元初,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范仲淹对其进行抨击,后被指控,贬到饶
州,蔡襄作了“四贤一不肖”诗,为范仲淹打抱不平,这首诗歌出来之后,通过手抄传播,受到广
大民众欢迎,一些抄书人抄写后拿来出售获利。

在这里,抄书本身就是一种生存与生活的方
式。

抄书可以祈福禳灾
宗教信仰者通过抄写佛教、道教经籍能够修炼功德。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之下,抄写经书活动经
久不衰。

比如,宋哲宗“性庄重,从学颖悟,自皇帝(神宗)服药,手写佛书为帝祈福”宋哲宗通过
抄写佛经来禳灾祈福。

抄书还可以用来收藏。

宋代许多私人藏书家都通过抄书这种方式来收藏书籍。

“宋代私家藏书,多手自缮录,故所藏之书,抄本为多。

”为了保证藏书的质量,藏书家在抄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其中的错误进行校对,通过抄写,可以给自己留下副本。

此外,笔墨纸砚是抄书者不可或缺的抄写工具,没有这些工具,抄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

文字的产生,笔墨纸砚的发明,书籍的抄写传播,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字为之大辂,载籍为之六辔,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物之功,与造化均,不可忽也”,书籍传播的这种影响不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