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居家护理的效果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居家护理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对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使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居家护理方法进行使用。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上所述,将居家护理干预应用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所以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该将其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应用效果
老年人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较高的慢性病患病率,而且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自身不断衰退的器官功能,想完全治愈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出院时仅仅是病情已经稳定,在出院以后需要持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1]。

因此本文主要选取我院在在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治疗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现有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次研究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50例,年龄为(60-70)岁,平均年龄为(65.32±2.61)岁,其中小学文化患者、初中文化患者和高中以上文化患者分别为18例、22例和10例。

观察组为50例,年龄为(61-72)岁,平均年龄为(66.51±2.76)岁,其中小学文化患者、初中文化患者和高中以上文化患者分别为23例、12例和15例。

这两组患者的年龄、年龄和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

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对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使用,其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为主要的护理内容。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居家护理方法进行使用,具体的护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将居家护理小组及时成立,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护士、全科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

要培训小组成员,让其将老年慢性病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掌握,同时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将个性化的居家护理干预方案合理的制定。

(2)电话随访,由居家护理小组的护士专门负责电话随访工作,一般2个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工作,
电话随访的内容内容如下:一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状况、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服药和控制血压的情况等实时的关注,对患者控制疾病的情况要及时的了解,而且对于患者的服药情况要及时的叮嘱[2]。

二是要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将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三是将健康教育不断强化,让患者对清淡、容易消化以及低盐的食物大量食用,对患者的服药状况及时的了解,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要正确的指导。

四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沟通力度要不断加强,将其存在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的缓解,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加强。

(3)上门访视,由居家护理小组的两名成员完成上门访视工作,一般1月访视1次,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将医院编写的关于慢性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其对慢性病的了解程度。

二是在现场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指标情况进行测量,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将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提供给患者。

三是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基本护理工作进行查看,如控制血压情况和清洁皮肤状况等,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指导[3]。

四是将简单的康复运动教授给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进行长期的锻炼。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其中进食、穿衣、行走以及如厕等几方面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主要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PSS18.0,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研究和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表
组别进食穿衣行走如厕
对照组68.52±3.5479.54±4.2675.34±5.2172.31±4.65
观察组94.36±4.0193.21±5.2695.62±6.1396.21±5.32
P值<0.05
3讨论
大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基本上在病情稳定以后选择出院回归家庭,但是生活照顾是患者家属在进行家庭护理工作中主要关注的内容,这样会中断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工作,使相应的后遗症得产生。

而在居家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使用过程中,患者在出院医以后对医院专业的医疗服务可以继续享用,这为患者正确执行和延续康复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4]。

另外当前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就是居家护理模式,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的需求状况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合理的制定,而且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这样可以将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的消除,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加强,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同时可以将患者对生活的乐趣激发出来,对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可以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居家护理干预应用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所以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该将其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参考文献
[1]李林.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武及干预有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71):221.
[2]胡娟萍.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
25(12):13-14.
[3]徐新玲,张春梅.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11):228—229.
[4]朱信美,翟晓晴,黄敏,潘奎静.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3(10):726-728·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