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舞剧版和话剧版的表现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孙 俏:白鹿原舞剧版和话剧版的表现特点研究
白鹿原舞剧版和话剧版的表现特点研究
孙 俏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0)
【摘 要】小说《白鹿原》是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讲述了陕西白鹿原地区白、鹿两大家族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纷争。

该作品获得了我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基于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该小说被改编成多种版本,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本文以白鹿原话剧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为依托,进行了全新、深入和多层次的对比,旨在通过欣赏视角,对白鹿原舞台剧的理解和推广带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白鹿原;话剧;舞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2-0028-01
一、前言
2007年,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对小说《白鹿原》进行了舞剧创编,使得观众享受到了舞蹈与纯美艺术的有机融合。

舞剧的优势在于完全通过肢体语言,能够将原著的精髓以及要表达的意蕴更加自由地释放出来,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束缚,因此成为了舞剧与话剧最为本质的区别。

二、白鹿原话剧版本的特征
(一)原著要素的集中展现。

首先,话剧版本白鹿原是由林兆华执导,同时孟冰担任编剧,为了还原白鹿原的人文情貌,超过两小时时长的话剧全部运用陕西方言,除了北京人艺的实力派演员濮存昕和宋丹丹之外,还启用了众多秦腔、老腔演员。

在舞美、道具上的投入巨大,不仅全部在陕西实地采集,而且全方位地展现了陕西白鹿原地貌风情,演员服装、戏剧结构都仅仅围绕原著精髓。

其次,整部话剧文化信息和氛围相当浓郁,深刻地传达了无奈、叹息和感唱。

话剧版本白鹿原在老腔和秦腔的渲染下,在特定民俗仪式和文化符号中,沧桑古原彻底地凸显出来,而且独具文化象征感的舞台张力是原著小说无法呈现的,可以说对观众极为负责,同时深层次的暗示影响让该剧情进一步延伸。

最后,该剧在设计中,并没有选用场次隔断生活流程,而是集中于同一空间下,利用时间的节点和流转延展剧情,这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时空观,而且又满足了观众对改变语言的适应,使得话剧舞台上能够活生生地展现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及历史厚重感。

(二)突出文化氛围。

话剧白鹿原在展现白、鹿两家人物关系的过程拿捏十分准确,极大增强了故事的审美效果。

而且话剧在处理家庭紧张的关系中,对其进行了软化,这种改变既延续了两家的矛盾,同时反映了面对时代更迭苦楚当中,人类是渺小和颠簸的,因此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可以说话剧改编将原生态关中文化以点带面地全效展现。

话剧固有的优势在于借助戏剧冲突和角色动作将信息有效传递,而话剧白鹿原真正没有让人失望,一方面,舞台地面是实打实的黄土,人物置于之上立马出现身临其境的错觉,这种原汁原味的感觉以及充满文化气息的文化底蕴和符号,共同开启了史诗级表演的大门。

话剧白鹿原在有限的时间里秉承了原著的叙述结合,以货真价实的道具来看,完全遵循了作者的本意,可谓是小说的精华版,最终实现了挖掘独特内涵、呈现深刻主题的本意。

三、白鹿原舞剧版本的精髓
(一)浅析白鹿原舞剧。

现代交响舞剧白鹿原分为二幕六场,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推出,其中和谷担任编剧、杨青和张大龙领衔作曲、夏广兴担任舞蹈总编导,经过三年多精心筹划,在多方建议和论证下,以独特的艺术方式重新演绎了白鹿原,借鉴了陕西原生态的歌舞精华,乡土气息浓厚,可以说凭借其制作精良的投入班底,取得了效益和口碑的双丰收,这在同类舞剧中极为罕见。

舞剧白鹿原以田小娥和黑娃、白孝文为主线,运用民族化的舞蹈肢体语言,按照田小娥的两段爱情之路,达到震撼人心的目标。

(二)编舞上的创新。

舞剧白鹿原的问世,成功打造成为了时代的艺术精品。

由于在舞蹈演员的选取上,除了三位特邀的年轻专业舞蹈演员外,其余都由本院教师和学生承担,因此开创了我国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结合的先驱。

与话剧白鹿原相比,在演员阵容上无疑是一种创新,更是首都师大探索艺术实践模式的有力途径。

通过这种以剧促教的方式,其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舞剧创作本身。

当然在筹备过程中,剧组人员曾经多次组织去实地考察和体验生活,同时为舞蹈语言升华做好了重构的准备。

(三)兼具大气磅礴和标致细腻的音乐。

以文化的视野看待舞剧白鹿原,能够让人深刻感悟岁月的变迁、盛衰的兴替以及人生的短暂沧桑。

这既是编导以文化为依托所要表达的意境,更流露出人类心智与时代碰撞后舞感的升腾。

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气磅礴和标致细腻的音乐,这也是话剧无法比拟的重要环节。

通过白鹿原的音乐,不仅呈现出了均匀的地域性色彩,而且与舞蹈表演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将白鹿原舞剧百回千转的人物命运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为此跃然呈现出具有民族灵魂特征的现实主义舞蹈画卷。

四、结语
总之,自从小说《白鹿原》问世20多年间,其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而且取得了极佳的社会反响。

其中人艺话剧白鹿原利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方式原生态地呈现了上世纪50年代贫穷落后的陕西农村面貌,而且紧紧把握了中国农民精神被剥离这一绝望的主题,从而塑造了史诗般的艺术效应。

而舞剧白鹿原则运用了舞蹈这一艺术方式,将其与艺术实践有机融合,进而为现代舞蹈、音乐、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肖云儒.话剧《白鹿原》的得与失[N].中国艺术报,2006-7-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