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 灭火与防火

合集下载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方法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方法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方法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随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化剂生成了与原来物质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许多物质还能在氯、氟中燃烧。

1、燃烧条件①要有可燃物。

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钠、镁等。

可燃物从化学组成上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从物质状态上分为气体、液体、固体可燃物。

不同可燃物的燃烧难易程度不同,同一可燃物的燃烧难易程度也会因条件改变而改变,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为不燃物,而在另一定的条件下成为可燃物。

如铁、铝等在空气中是难燃物质,而在纯氧中则能发生剧烈的燃烧。

②要有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

如空气、氧、氯酸钾、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必须指出,有时可燃物和助燃物是合二为一的,这类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如硝化甘油的爆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③要有着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均称为着火源(也称点火源)。

着火源可以是明火,也可以是高温物体,它们可以由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转换而来。

电器开关、电器短路、静电等产生的电火花、炉火、烟头、火柴、蜡烛等,是常见的引起火灾的着火源。

金属与金属、金属与岩石之间的撞击、摩擦所产生的火星,其温度可达1000℃以上,可引燃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以及棉花、干草绒毛等物质。

雷电是很强烈的放电现象,其电火花往往是古建筑、森林的着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在燃烧过程中缺一不可,统称燃烧三要素,是发生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燃烧一旦发生,火焰中必定含有自由基,自由基一旦消失,则燃烧无法继续维持。

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持燃烧持续进行需有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和自由基。

2、制定防火和灭火措施的依据维持燃烧的四个条件是制定防火措施和灭火措施的依据。

①防火措施:a.控制可燃物。

4-1-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doc

4-1-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doc
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情意目标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
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准备
燃烧条件的实验白磷红磷的对比试验
(设问)
(1)燃烧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用自己的话描述燃烧的定义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哪些物质能燃烧?
(演示实验)烧不破的手绢:
将2体积的95%的酒精与1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实验现象: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物质燃烧时需要条件的。
(结论)酒精易燃,水不能燃烧,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可燃性。
(演示)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根燃着的蜡烛,观察那根蜡烛先熄灭,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结论】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气
分析: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往上升,使杯中上部空间的氧气含量少,所以先熄灭,而下部空间留有较多的氧气,所以后熄灭。
(结论)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不同,小木条的着火点较煤块的低,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引导学生认识着火点的概念,分析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思考:如何来证明燃烧的条件的确是由以上三条,缺一不可?
(演示)将一小块白磷放在80℃热水中;再分别将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磷放在两支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80℃热水中。

最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讲义ppt

最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讲义ppt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学案导学,温故知新 3.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4.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5.学以致用 ,关注社会 6.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7.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魔术表演:
“烧不坏的手帕”
【设计意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我特意以 魔术表演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化学知 识的神奇之处。
教学过程 3. 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探究2:教师演示实验7-1
图2
【设计意图】教师改进实验可以使操作简单,实验时 间短,实验效果好。安全性能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3. 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探究3:请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燃烧对人类 有利和有害图片、资料或视频。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材分析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初步探究;应用燃烧条
件和灭火原理说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学情分析
知识状况
教学过程
4.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生活应用
(3)下列现象应该如何灭火、解释(选做两个) ①熄灭酒精灯:
②油锅着火:
③酒精灯失火:
④电路着火:
⑤ 魔术“烧不坏的手帕”中手帕烧不坏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样的反馈练习能够突出重难 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击中 考,使学生认识到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重 要性,也解决了情境创设中的问题。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讲义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讲义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现象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比如我们常见的蜡烛燃烧,会发出明亮的光,同时周围会感到温热;木材在篝火中燃烧,火焰升腾,散发出大量的热。

燃烧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炉灶中的燃气燃烧来煮饭,到汽车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提供动力。

了解燃烧的本质和条件,对于我们有效地利用燃烧以及防止火灾的发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得以进行。

1、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可燃物包括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炭等。

不同的可燃物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比如燃点(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燃烧速度等。

例如,纸张的燃点相对较低,容易被点燃并迅速燃烧;而煤炭的燃点较高,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开始燃烧。

2、助燃物助燃物是支持燃烧的物质,常见的助燃物是氧气。

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 21%,这为大多数燃烧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助燃条件。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他物质也可以作为助燃物,比如氯气可以支持某些金属的燃烧。

3、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当可燃物被加热到着火点以上时,与助燃物接触就会引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在室温下,将白磷暴露在空气中,只要温度达到 40℃以上,白磷就会自燃。

这三个条件相互关联,共同作用。

只有当可燃物、助燃物同时存在,并且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燃烧才会发生。

三、燃烧的类型燃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燃烧的形态分类(1)气体燃烧气体燃烧是指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物混合后燃烧。

例如,天然气、煤气在炉灶中的燃烧。

(2)液体燃烧液体燃烧通常是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

像汽油、酒精等液体的燃烧就属于此类。

(3)固体燃烧固体燃烧又可以分为简单固体燃烧(如木材、纸张的燃烧)、复杂固体燃烧(如煤炭的燃烧)以及蒸发燃烧(如石蜡的燃烧)等。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15PPT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15PPT

新课讲解
【思考】怎样才能使没有燃烧的物质,燃烧起来呢?
铜片上的红磷由于温度没有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不能燃烧,可以用酒精灯对铜片加热,当温度达到 红磷的着火点时,红磷就能够燃烧。
开水中的白磷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 可以将白磷从水中取出,白磷可以燃烧;或者向水 中通氧气,白磷也能在水下燃烧。
新课讲解
二、灭火的原理
在不同情况下,灭火的方法千差万别,但遵循的原理只有三种。 这三条原理都可以阻止物质燃烧的发生。
(1)移走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易错点: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
新课讲解
【思考】下列灭火方法各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
强化练习
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
【方法点拨】燃烧的条件有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物质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燃烧 时应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从实验图来分析实验探究的是影响燃烧的哪一个条件。
【解析】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与氧气隔绝而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故A 正确;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 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燃烧, 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故C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 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错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 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 体以及一些可以 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 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
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D )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具有还原性
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解析 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人
吸入CO会造成人体缺氧,故选D 。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灭火的原理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
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
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促进燃烧的方法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 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含义是( D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查角度 1
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 不可.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 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选B.

辅导讲义(4.1燃烧与灭火)

辅导讲义(4.1燃烧与灭火)

4.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叫做着火点。

燃烧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最低温度(着火点)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特殊情况下的燃烧:(1)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 + CO2 C + 2MgO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白色两种固体。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2)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化学方程式: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4、燃料的充分燃烧(1)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物质。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分比较事项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充足燃烧速度快慢释放热量多少燃烧效率高低生成物(以碳、氢元素为例)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以碳的燃烧为例碳+ 氧气二氧化碳(充足)碳+ 氧气一氧化碳(不充足)启示从获取能量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烧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连续通入足量空气(氧气)——鼓风;将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4)危害如不充分燃烧,除浪费燃料,一般还会产生有毒气体CO,污染空气。

(5).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5、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爆炸: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在有限空间的急速燃烧,骤然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一切可燃性的气体、可燃性的液体的蒸汽、可燃性的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都可能发生爆炸。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课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课件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 理
(第一课时)
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 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吗?
火柴可燃 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呢? 小石块不可燃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室温下存放的 点燃后呢?
蜡烛会燃烧吗?
不燃烧 持续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 的温度
着火点
在空气中,已点燃 用烧杯倒罩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住呢?
持续燃烧 需要空气或氧气
火焰慢慢熄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讨论与交流】 1、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没燃烧? 2、为什么热水里的白磷不燃烧? 3、能不能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90℃)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沙 子
隔绝空气或氧气


你真棒



灭火原理:
一、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二、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趣味小实验:
想 一

点燃蜡烛,把粗铜丝制成 的线圈从火焰上方罩下去,观 察实验现象。分析原理?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或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和灭火燃烧和灭火是人类社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

掌握它们,不仅能够保证生命的安全,还能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一系列的文章中,我们将分别介绍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和光,同时产生新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在燃烧中,燃料是指支持燃烧的物质,它通常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氧气则是燃烧的氧化剂,是燃烧反应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同时,在燃烧中还需要一定的能量,使得反应开始,并持续下去。

燃烧的条件通常可以用三角形来表示。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燃料、氧气和点火的能量。

只有当三者达到合适的比例关系时,才能产生燃烧。

在这三个条件中,氧气不具备选择性,它会将周围所有可以氧化的物质都进行氧化反应。

而选择燃料和能量,则是人类需要考虑的。

选择合适的燃料对于燃烧过程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可燃物质,比如木材、汽油、天然气等,可以被用作燃料。

不同的燃料燃烧时会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燃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有些则会挥发出强烈的气味。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燃料非常重要。

除了燃料的选择,点火能量也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这个能量可以来自任何适当的来源,比如摩擦、火柴和电火花等。

当能量刚好可以引发反应时,点火就成功了。

总之,燃烧的条件是非常讲究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燃烧才能保证安全,同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是指消灭火势的行为。

当火灾发生时,消防员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消除火灾,从而把火势扼制住,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灭火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切断燃料、氧气和点火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当某一条件得以消除时,火势会逐渐熄灭。

近年来,灭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有效地扑灭火灾。

火灾扑救的常见方法之一是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因为灭火器小巧方便,可以在突发火灾的时候迅速启用,以快速灭火。

市面上常见的灭火器有水压灭火器、七氟丙烷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 讲义

《燃烧与灭火》讲义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要发生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以及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就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助燃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氧气,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如氯气可以支持某些金属燃烧。

着火点则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各不相同。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比较低,大约在 40℃,而煤的着火点则相对较高。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二、燃烧的类型燃烧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比如,我们在打开装有汽油的瓶子时,有时会看到瓶口瞬间出现的火苗,这就是闪燃。

2、着火着火是指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比如,木材在被点燃后持续燃烧,就属于着火。

3、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由于自身的发热、积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比如,堆积的煤堆在内部温度过高时会自行燃烧。

4、爆炸爆炸是一种极为剧烈的燃烧现象,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声响。

常见的有瓦斯爆炸、粉尘爆炸等。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预热阶段在这个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2、分解阶段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燃物开始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

3、燃烧阶段可燃性气体与助燃物充分混合,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4、蔓延阶段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传递给周围的可燃物,使燃烧范围不断扩大。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既然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和过程,那么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件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件

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⑤,向门⑤浇水,发出
求救信号
9.(7分)(2016,郴州)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10.(7分)(2016,鄂州)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
的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A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11.(7分)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起的火灾,可选用
干粉灭火器

(3)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可选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

7.(10分)将下列灭火时所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森林着火后铲出一条隔离带: 清除可燃物

(2)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清除可燃物
(3)厨房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③④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
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②④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到最低程度并能得
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图
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填“甲”乙
或“乙”)更能体
1.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 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用二氧化碳熄 灭点燃的蜡烛
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 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二氧化碳为 什么能灭火? 什么能灭火?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共同点
点燃镁带, 点燃金属钠, 点燃镁带,立即放入 点燃金属钠 , 放入入 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 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 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 。 瓶里。 瓶里。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红黄色的火焰,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红黄色的火焰,有白 烟产生,放出热量; 集气瓶内壁有黑色和 烟产生,放出热量;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集气瓶里氯气的颜色 变浅。 变浅。 2Mg+CO2 点燃 2Na + Cl2 点燃2NaCl C + 2MgO 发光、发热、 发光、发热、剧烈的反应
思考: 思考: 1、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 、 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 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 、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 水下白磷燃烧? 水下白磷燃烧? 3、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炒菜时油锅着火 炒菜时油锅着火 2.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着火 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着火 3.森林着火时将前面的树木砍倒 森林着火时将前面的树木砍倒 4.炒完菜时,将煤气阀门关闭火 炒完菜时, 炒完菜时 熄灭 5.图书、档案、贵重设备失火 图书、 图书 档案、
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定义:
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一种发光、 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 化反应。
演示实验
中放 80℃ 在 烧杯 中 放 入 半 杯 80℃ 左 右的热水, 右的热水 , 热水中放一小粒 白磷; 白磷 ; 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 片 , 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 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 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 , 过 一会儿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起来, 起来 , 而热水中的白磷与铜 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6.电起火时 电起火时 7.油田起火能否用水灭 油田起火能否用水灭 8.解释:釜底抽薪 解释: 解释
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使可 燃物的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
讨论: 讨论
试分析下面灭火的实例的原理: 试分析下面灭火的实例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 可用水扑灭 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