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饶县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沪核桑,菜茹苻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B。

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因地制宜
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
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
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
4.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
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5.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手抄报比赛中学生搜集的一组图片,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手工技艺的发展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江南市镇的兴起D。

城市布局的变化6.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


有识之士认为“市通则寇
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
A.导致了沿海倭患出现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促进了海上贸易发展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7.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立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

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B。

属于资本本义工业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8。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B。

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
C。

③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发展
9。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朝时中国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
B。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时受值”
C.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D。

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10.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轮船招商局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D。

发昌机器厂1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A。

戊戌变法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护法运动
12.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
续关门"的景象。

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仅存100家,
而开工者只有20家。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挤压B.日本的经济掠夺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3.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

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
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1841年在英国的倡议下,英国、奥地利、法国、普鲁士和俄国在伦敦签订了《取缔非洲奴隶贸易条约》,英国转而成为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

英国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贸政策的调整B.黑人奴隶的反抗
C.人道主义觉醒D.工业革命的开展1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写道:“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由此可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主要是为了
A.伸张民权 B.抵抗侵略C.振兴工业D.挽回利权
15.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6。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B。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1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

……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

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B.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18.民国时期,孙中山融合中西文化,亲自设计了有着深刻思想政治含义的中山装.如衣领
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笔架型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

中山装的设计风
格反映了
A.近代民主思潮的不断发展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D.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9.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面对
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
这一事件从本质上说明了
A.保守派对西方技术的抵制B.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C.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D.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20.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④B.③C.②D.①
2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2.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冲击与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3.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24。

1938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

这些法规
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D.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
25.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20分)古今中外无论何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历来政府都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
——《孟子·滕文公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

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

……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

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三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

……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材料四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

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制定的目标未能达到的原因.(4分)
(4)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四中苏联的哪些做法?(4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4分)
27.(14分)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6分)
(2)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4分)
28(16分)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

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依据材料概括世界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4分)
(2)观察上图,分析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3)近代以来,中国人为迎接工业文明的挑战、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而不懈努力。

观察下列图片,分别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分)
上饶县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
1—5:CBBAB 6-10:BCCBC 11-15:CADCC 16-20: DABDC 21—25:CCDDA
26.(1)井田制.(2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2分)
(2)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4分)
(3)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生产并没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

(答到任何二点均可给4分)
(4)借鉴: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五年建设计划;成立农业合作社.(4分)积极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4分)
27。

14分(1)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存在抵触心理.6分
(2)时段:1912—1919年.外部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分
(3)因素:列强侵略、思想观念、国内政局、世界形势等。

4分
28(共16分)
1. 变化: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分)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2分)
2。

特点:范围广泛,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2分)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具有海上交通的便利条件(或优越的地理位置).(4分)
3。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2分)
建立经济特区: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2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