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duction Fundamental Geo-entity Data Basic on 1∶10000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CHEN Changwei
(Liaoning Inspection,Examination &Certification Center,Shenyang 110036,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ilot project of fundamental geo-entity entity prod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this paper takes Shenyang and its surrounding counties as the trial production area of fundamental geo-entity data,probes into the technical process and content of 1:10000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making fundamental geo-entity data,introduc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data production,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fundamental geo-entity data.Keywords :fundamental geo-entity;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
陈长伟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本文结合辽宁省基础地理实体生产试点,以沈阳市及周边县区作为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试生产区域,探索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技术流程和内容,总结了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大规模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础地理实体;地理信息;数据【DOI 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4.03.046
0引言
地理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空间位置,具有同一独
立语义属性或功能的自然地物和人文设施,是其他地理实体和相关信息的定位框架与承载基础。
地理实体数据作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国家试点建设工作中,各建设单位充分利用1∶500、1∶1000、1∶2000基础测绘成果制作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而对地形级地理实体的生产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探索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工艺流程和内容,归纳和总结利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认识和体会,对后续地理实体数据大范围采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试验区范围
以沈阳市为中心周边共计7个区县作为研究全省基础地
理实体数据试生产区域,以2022年更新生产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结合同年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成果、专题资料、其他数据资料成果为参考及补充转换生产地理实体数据库。
由于所用的本底数据、参考及补充资料均在同一格式下,故不需要进行格式转换。
但在使用中各数据存在采集指标、属性定义不统一等问题致使部分地理实体不能接边和相融的现象,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拼接融合处理。
2工艺流程
根据试验区实际,收集现势性高的基础资料,通过对数据
采取接边处理、要素拼接与合并、要素补充采集、完整性处理等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
最后通过映射表制作、标识码赋值、语义化处理得到二维地理实体数据库。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陈长伟: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业内思考
-
-151
2024年第3期
品牌与标准化
图1
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流程图
3数据生产
3.1
数据分析与确定
选取试验区范围内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本次制作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主要数据源。
遥感影像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及其他行业部门权威资料作为参考和补充数据源。
在进行项目生产前,从法定性、现势性、范围、要素表达及资料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后,确定各类参考及补充数据源的用途及参考优先级。
3.2数据预处理
3.2.1
数据拼接、融合、裁切
此次地理实体数据制作采用的是已通过第三方验收的数据,因此在数据生产中仅对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进行接边检查,再将分幅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进行拼接处理,对边界处要素进行连接、合并,确保要素数据的完整性。
3.2.2
数据补充采集
因所采用的生产数据源不能提供全部所需的图形基础和属性参考。
故在实际生产中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城市国土空间检测数据等补充采集交通、构筑物及场地设施、管线、院落、河口等面状图元和实体。
3.2.3
完整性处理
由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技术要求与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存在差异,在成果转换开始前,对源数据中不符合基础地理实体技术规定要求的图元要进行属性编辑和处理。
例如,在生产中对水系结构线、干堤面作补充采集,对道路交叉口、道路连通、道路共享等进行处理,对存在的面裂隙、微小面、拓扑关系不正确的进行改正等,以满足基础地理实体成果要求。
3.3映射表制作
数据映射的目的是将生产源数据抽取到地理实体数据库
中。
在实际生产中利用辽宁省《入库数据生产规定》与本实验设计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分层、分类表相对应。
依据映射关系自动导出输出。
转换过程遵循如下原则:
1)对与基础地理实体存在映射关系且映射后图元和基本属性无需处理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直接转换。
2)对与基础地理实体存在映射关系且映射后图元和基本
属性仍需处理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进行数据编辑。
3)对于原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中多类要素合并为同类基础地理实体,将原要素蕴含的信息作为对应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属性。
4)对于原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中无对应的要素,由于不属于地理实体定义范畴,删除原要素类型或将原要素蕴含的信息作为对应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属性。
5)对与基础地理实体不存在映射关系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例如等高线、高程点),保留该部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统一归为制图要素数据集,作为成图辅助数据进行存储或管理。
其几何图形映射表如图2
所示。
图2
几何图形映射表
3.4
标识码赋值
地理实体经过编辑整理、属性修正后应当对其身份进行编码,用以实现对基础地理实体的唯一标识。
在试验区范围内统一采用“专有标识域+标准域+扩展域”三段划分的编码范式,对基础地理实体的编码结构和内容进行规范。
其中,“专有标识域”由2位根标识符码、4位基础地理实体专用码组成,用以基于MA 国际标识体系进行基础地理实体的专有标识;“标准域”由26位位置码、8位分类代码、4位顺序码组成。
基础地理实体编码结构如表1所示。
表1基础地理实体编码结构
专有标识域
MA10016位
标准域
位置码EN209D3421543312211111111126位
分类码230402018位
顺序码00014位
扩展域*****不定长
-
-152
3.5实体关系构建
根据辽宁省建库项目工作方案,本省地理实体数据库分为图元和制图两大要素数据集,其中图元参与地理实体的构建,制图要素不参与地理实体构建。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到地理实体数据后,对地理实体进行标识码赋值并通过影像数据和专题资料等人工参与构建图元间的地理实体关系。
地理实体关系主要包括归属、附属、相邻、连接、途经、流经、汇入等。
地理组合实体是由空间上连续、类型上相同的实体合并而成的地理实体。
本次试验中主要对水系、水利、交通和院落进行组合实体构建,对部分交通及水系实体进行构建,主要包括水库、铁路等,聚合实体未进行构建。
4心得体会
经过2023年全年的生产,利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作基础地理实体空间数据库圆满通过专家验收。
针对本次项目实践的几点认识和体会如下:
首先,利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数据错误,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它实现了对多源数据的有效利用,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和升级。
在生产成本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缩短了地理实体数据库的建设周期,从而有利于全省范围内基础测绘事业的转型升级和服务变革。
其次,利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可派生出多种形式、多种专题的数据。
面对用户需求,对部分地理实体按需组合,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社会各行业的定制化链接,最后派生出特定应用的主题产品。
最后,利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从内容、产品形式、管理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是一次创新探索。
对其他专题数据构建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可行性有引领作用。
虽然利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是可行的,但在生产中也发现一些不足。
其一是地理实体的构成,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适用于二维表达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生产,对三维表达和更精细化的生产并不适用,这对未来我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优化数据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改进要求。
其二是地理实体的对象仅限于地形图上的内容及补充采集的数据,未包括所有的地理要素。
这样会导致生成的组合地理实体与现实世界存在差异的情况。
其三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缺乏联动更新,导致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实时化、服务化方面大打折扣。
其四是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跨行业共享应用,由于采用的数据源属于秘密级,其所衍生的产品也属于涉密数据。
在数据的使用中会形成信息孤岛效应,如何应用转换后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为社会各行业进行服务,也是需要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5结束语
本文通过设立试验区,利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
数据转换后不仅能快速获取大量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而且能大幅度缩减建库的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新型基础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精准、实时的地理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基于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生
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技术规程[S].
[2]刘敏,王国良.1∶10000地形图数据的地理实体改造方法
研究[J].测绘通报,2021(增刊1):58-60.
[3]张帝华,朱宏,冯小林,等.基于存量数据的基础地理实体
生产技术路线探讨[J].测绘,2023,46(2):51-55.
[4]许鹏,李井春,夏立福.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实体构建与生
产研究[J].经纬天地,2023(2):84-86,93.
[5]尹鹏程,王守东,宋玉兵,等.新型基础测绘实体数据关键
技术研究和应用[J].北京测绘,2020,34(7):881-885. [6]李成名,印杰,刘晓丽,等.“实体中国”与新型基础测绘的
思考[J].测绘科学,2019,44(6):230-234.
[7]祁信舒,龚芳,向浩,等.湖北省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研究
[J].地理空间信息,2019,17(10):125-127.
【作者简介】
陈长伟,男,1983年出生,高级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测绘产品质量检验。
(编辑:于淼)
陈长伟: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业内思考
-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