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尔伯格与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皮尔伯格与电影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电机工程师,母亲过去曾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童年的斯皮尔伯格是个腼腆的男孩,自以为鼻子太大而羞于见人。
直到有一天,他从父亲的手中抢过一台8毫米摄影机。
在摄影机后,那个优柔寡断的男孩突然变成了一个精力充沛、百折不挠的专制导演。
早在青年时代,斯皮尔伯格就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
在他于1958年加入童子军后,就因为拍摄了一部名为《最后的枪战》的9分钟8毫米短片,获得嘉奖。
13岁时,斯皮尔伯格拍摄了一部40分钟的战争电影——《无处容身》,再次获奖。
16岁时,他用8毫米的摄影机拍摄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科幻电影《火光》,影片拍成后,父亲租了一家影院放映,一晚上居然收入了500美金。
但斯皮尔伯格的早年生活并不如意,在父母离婚之后,斯皮尔伯格随他的父亲搬到加利福尼亚。
由于他沉迷于拍摄,而荒废了学业,所以搬到加利福尼亚之后,斯皮尔伯格三次申请加入位于长滩的电影学校,均因为糟糕的C等成绩被拒之门外。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采访了环球公司电视部的总经理并因此于不久有幸成了与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签订长期合同的最年轻的导演。
刚开始时斯皮尔伯格用他的才能和冲劲成功地说服了本来不信任这个毛头小子导演能力的工作人员及演员。
1971年,初出茅庐的斯皮尔伯格仅用十天就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视片《决斗》。
这部成本仅为30万美元的片子在欧洲上映时竟为环球公司赚了几百万美元,令圈内人士刮目相看。
不久,他又拍摄了他的首部巨制《大白鲨》那令人战栗的场景为好莱坞赢得空前的高达4.58亿美元全球票房收入,而制作费用才800万美元,差不多是投资额的60倍! 让整个电影界目瞪口呆。
此后,斯皮尔伯格结合个性,抓住了人们求幻想、求刺激的心理,从1977年开始,陆续执导了和制作了《第三类接触》、《外星人ET》、《回到未来》和《夺宝奇兵》系列等诸多巨片。
这些影片都以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离奇感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以《外星人ET》为代表的讲述地球上的人们与来自外层空间的生物接触的影片更给了观众以巨大的幻想空间和心理刺激,令斯皮尔伯格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1993年,他更是用近6亿美元的巨额成本制作了《侏罗纪公园》,首映至今,该片已创利近十亿美元,突破了《外星人ET》创下的最高纪录。
数月之后,斯皮尔伯格用镜头把五十年前二次大战中德国纳粹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惨剧搬上了银幕。
—他又推出一部与《侏罗纪公园》风格迥异的写实抒情的人文黑白片《辛德勒的名单》。
斯皮尔伯格明知冷肃的题材、沉重的主题不被票房看好,但敢于冒险的他却抛弃了最拿手的玩意儿——电影特技,而采用了黑白底片与手提式摄影机。
终于,斯皮尔伯格战胜了挑战,他以深沉的激情拍出了影片的真实感、历史感与人道主义襟怀,影片不仅赢得了高票房,还与《侏罗纪公园》一起,真正实现了他追求已久的奥斯卡之梦。
到1998年,斯皮尔伯格拍摄了战争巨片《拯救大兵瑞恩》,影片重现了5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人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
导演着重刻画了战争中人的关系和人性的表现。
进入21世纪后,斯皮尔伯格平均每年都有一部电影问世,例如《人工智
能》、《猫鼠游戏》、《幸福终点站》等都是不错的影片。
2005年,他连续推出了《世界大战》和《慕尼黑》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虽最终两片均颗粒无收。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包含了几个重复出现的主题。
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表现了普通人与非常人的接触以及在特殊环境中对自我的寻找。
这点在《飞轮喋血》、《大白鲨》、《第三类接触》、《ET外星人》、《太阳帝国》、《霍克船长》、《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猫鼠游戏》、《幸福终点站》、《世界大战》和《慕尼黑》中表现尤为明显。
在2000年8月美国电影学会(AFI)对斯皮尔伯格的一次采访中,他谈及了自己对外星生物的兴趣以及这种兴趣如何影响了他的电影。
出于这种对于外太空的热爱,他曾多次将星空作为电影的背景,比如在《大白鲨》中。
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另一个一贯的主题是童真、好奇心和信念,表现在《第三类接触》、《ET外星人》、《霍克船长》和《人工智能》等影片中。
根据的说法,斯皮尔伯格的这类主题一般都是通过低位拍摄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而这也成为斯氏的导演风格之一。
在出现孩子的电影中,这种手法会得到更频繁的应用,但是这种手法也出现在《慕尼黑》、《拯救大兵瑞恩》、《幸福终点站》、《少数派报告》和《断锁怒潮》等电影中。
比如《大白鲨》中的水底镜头即从低角度拍摄人物的游泳动作。
另一个与儿童有关的主题即童真的丧失和成熟。
《太阳帝国》讲述了一个平日被娇生惯养、备受宠爱的英国男孩在日本点燃的二战战火中备受磨难,最后褪去童真,长大成熟的故事。
同样的,在《猫鼠游戏》中,弗兰克幼稚地相信如果他能够积攒足够多的钱,就能使破碎的家庭重归圆满。
他的大部分电影表现出了天然的乐观主义。
评论家经常批评他的作品对于感情的表露过于直白,而斯皮尔伯格则认为感情的直白表露和含蓄各有好处。
这种风格在早年的电影中表现的更是明显。
而在他的近期作品中则有例外的,如《横冲直撞大逃亡》则是带有悲观的结局——Lou Jean失去了她女儿的抚养权,以及最近的一部电影《人工智能》中戴维从未被他的人类母亲接受的命运。
而犯罪片《猫鼠游戏》中弗兰克——这个不断地对权威人物进行反抗的人——最后反而成为他反抗的人所代表的系统的一部分,是对现实的莫大讽刺。
在《世界大战》中斯皮尔伯格第一次表现了邪恶的外星人。
《慕尼黑》,他的最近一部也是最富有争议、最为暧昧的电影,展示了一个永无终结的暴力循环结局。
斯皮尔伯格自1971年至今导演电影20多部曾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2009年,斯皮尔伯格荣获第6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终身成就奖,这正是对其成就与影响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