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1)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分别多见于图中的()
1.(2)导致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1.(3)关于③④地区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1.(4)下列地理环境的特点,属于③地区的有()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耕地以水田为主
③河网密集,水运便利
④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②
【答案】C
【解析】照片甲水乡景观位于③南方地区,乙麦田景观多见于图中的④北方地区;C
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甲图所示的是南方地区水乡景观,乙图所示的是北方地区收割麦田景观,造
成我国南北方地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气候。

【答案】B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图中我国四大区域中,③南方地区与④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
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
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
界线等。

【答案】A
【解析】图中的③是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耕地以水田为主,河网
密布,水运便利,民居屋脊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2.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那条经线重合()
A. 0^0经线
B. 20^0W经线
C. 180^0经线
D. 160^0经线
【答案】C
【解析】解: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circ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照顾180^\circ 经线附近居民生活
的方便,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
与180^\circ 经线重合.
故选:C.
3.(1)图中③地位于()
3.(2)图中②地和③地之间的时间相差()
3.(3)当北京时间(③地)为6月13日下午14点时,澳大利亚悉尼(④地)时间
是6月13日()
A. 东四区
B. 东六区
C. 东八区
【答案】C
【解析】(1)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

从西经
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

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
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时
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

读图可以发现③地位于东八区。

故选C。

【答案】C
【解析】(2)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我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

从西经
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

从格林尼治所在的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读图可以发现,②地和③地之间的时间相差六个时区,即相差六个小时。

故选C。

【答案】C
【解析】(3)北京(③地)所在时区为东八区,澳大利亚悉尼(④地)所在时区为东十区,两地相差2个时区,也就是两地相差2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当北京时
间下午14点时,澳大利亚悉尼时间是6月13日16点。

故选C。

4.以下语句中,描写北方地区景观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答案】A
【解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
地区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

故选A。

5.(1)湖北省的潜江、天门、仙桃三市地处图中的哪一地理区域()
5.(2)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1)湖北省的仙桃、潜江、天门三城市都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第二级行
政单位;都是湖北省直管市;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即丙区域。

故选C。

【答案】D
【解析】(2)①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划分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划分③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乙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丙南方地
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6.下列聚落在多雨气候中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地区;B图所示的是蒙古包;C 图所示的是平顶房,适宜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D图所示的高架屋,适宜分布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下。

7.“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的模式。

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

“互联网+农业”通过众多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销售直接面向网络消费群体,可有效解决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

下列问题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解决的是()
A. 土壤肥力低
B. 农业生产市场定位差
C.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D. 交通运输不便
【答案】B
【解析】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使农业生产的市场定位更加准确,故B正确。

“互联网+”不能直接解决土壤肥力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和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

故选B。

8.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相对应的省名和地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 ①—云南省—南方地区
B. ②—内蒙古自治区省—西北地区
C. ③—陕西省—北方地区
D. ④—云南省—青藏地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A错误;
②是甘肃省,地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地区,B错误;
③是陕西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C正确;
④是云南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D错误。

故选C.
9.贵州省某河谷两岸,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这就是著名旅游胜地西江千户苗寨。

如图为西江千户苗寨和吊脚楼景观图,关于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推测正确的是()
A. 用不同长度的木料支撑房子(吊脚)主要是为了造型美观
B. 吊脚楼对木料的需求较少,对钢铁、水泥的需求量大
C. 窗户多、对外敞开有利于通风散热
D. 吊脚楼呈梯状逐级抬升,方便邻里交流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吊脚楼窗户多、对外敞开有利于通风散热,可以适应南方地区潮湿的气候环境,C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17年6月4日,北京时间22:15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东一区)进行的世乒赛男子双打决赛中,中国的樊振东、许昕组合4比1击败了日本的大岛、森菌组合,获得了冠军.在德国当地比赛的时间是()
A. 6月4日03:15
B. 6月4日15:15
C. 6月4日16:15
D. 6月5日5:15
【答案】B
【解析】德国杜塞尔多夫位于东一区,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相差7个时区,也就是相
差7个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当北京(东八区)为2017年6月4日22:15,
则德国杜塞尔多夫(东一区)时间为2017年6月4日15:15。

11.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B. 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C. 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
D. 外出时多使用私家车
【答案】B
【解析】解: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节约用电,人走灯灭,节约了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超市购物大量使用塑料袋,浪费了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外出时多使用私家车,浪费了能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
理念.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2.图中序号分别代表乌鲁木齐、石家庄、拉萨、武汉四个城市。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所在省区典型的传统民居是竹楼
B. ②所在省区位于西北地区
C. ③所在省区1月平均气温大于0℃
D. ④所在省区位于我国的珠江流域
【答案】B
【解析】①海拔最高,为四个城市中的拉萨,传统民居是碉房,A错误。

②1月均温最低,海拔第二,判断为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最低,B正确。

③海拔较低,且冬季低于0℃,判断为位于北方的石家庄,C错误。

④1月气温最高,且海拔最低,为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D错误。

13.(1)甲图景观和乙图景现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13.(2)甲图中的房屋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多雪环境而修建的“合掌造”,其倾斜的屋顶有利于()
①获得更多光照②冬季阻挡冷风③秋季晾晒谷物④积雪自然滑落
A. 气候和植被类型
B. 日常饮食和服饰
C. 建筑物和交通
D. 语言和风俗习惯
【答案】C
【解析】
(1)从图中看,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是建筑物和交通。

故选C。

【答案】C
【解析】(2)从图中看出,屋顶建成倾斜60度,有利于排水,防止雨水渗透;茅草较厚,减少阳光热力和冬季冷风不易进入,而“合掌屋”最主要是为适应当地严寒的气候,冬季阻挡冷风,可以使积雪自然滑落。

故选C。

14.(1)图中最高峰的海拔是()
14.(2)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14.(3)D表示的村庄所在地发展聚落有利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500—600米
B. 700—800米
C. 900—1000米
D. 600—700米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15.“风吹麦浪”是下列哪个地区的风光()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华北平原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答案】B
【解析】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6.(1)土耳其地跨________两洲,主要位于北半球、________半球。

16.(2)该地林木多分布在谷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6.(3)该地古代木屋少,多在石柱上开凿洞穴居住。

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

16.(4)简述卡帕多西亚成为“最适合乘热气球的地方”的原因。

________。

【答案】亚、欧, 东
【解析】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答案】降水较少, 谷地土壤和水分条件较好
【解析】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降水较少,林木稀少,谷地土壤和
水分条件较好,该林木较茂密。

【答案】该地林木稀少,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料;石柱的主体是比较松软的凝灰岩,开挖洞穴的难度低;洞穴内冬暖夏凉,适合居住
【解析】该地古代木屋少,多在石柱上开凿洞穴居住,其原因该地林木稀少,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料;石柱的主体是比较松软的凝灰岩,开挖洞穴的难度低;洞穴内冬暖夏凉,适合居住。

【答案】该地区降水较少,天气晴朗;地表崎岖,不适合陆路交通;风力较小,热气球飞行安全;在高空俯视“精灵城堡”更能感受其美感
【解析】卡帕多西亚成为“最适合乘热气球的地方”的原因:该地区降水较少,天气晴朗;地表崎岖,不适合陆路交通;风力较小,热气球飞行安全;在高空俯视“精灵城堡”更能感受其美感。

17.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主要差异
【答案】
【解析】解:乡村的人口数量较少,自然景观改变较小,建筑物较低,道路较稀疏,城市的人口数量较多,自然景观改变较大,建筑物较高,道路密集.
18.节能、环保、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身边的环境洁净优美,充满生机,抬头可望蓝天白云,低头可见清水长流。

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家乡的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答案】1.坚持“环保优先”和“节约优先”的发展思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广环保产业;
2.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加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步伐,发展风电、生物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3.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宏观管理,解决洪涝、缺水、水环境恶化的问题。

【解析】家乡存在水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缺少清洁能源等问题,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可从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以及
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宏观管理等角度分析作答。

19.(1)如图漫画反映的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
19.(2)为缓解②问题的加剧,我们应参与的行动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漫画中看出,①是地球变暖,致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上,危机沿海
一些国家,为全球性环境问题;②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局部问题;③为交通拥堵,为局部问题;④为酸雨,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答案】D
【解析】漫画②反映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做的就是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积极推广节水措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