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二章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效益: •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
1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矿物资源,能源与水运。 • 社会效益:观光旅游、教育、科研。
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切合作文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以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与材料相关 的观点。
• 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明确: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A.诗的首联写夏州城楼巍峨,武器精良,从而说明夏州是军力强大、固若金汤的城池。
洞庭湖
洞庭湖
洞庭湖
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号称 “八百里洞庭湖”。1852年洞庭湖天然湖面近6000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 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缩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此后30年间,由于 大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缩小。自80年代之后,情况得到控制。至 1995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亿方米。
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四驱法”规范学生思维并训练如何思考的深入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多次写到”等作答动词和“线索”“作用”“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考向2:理解句子含意
影响: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⑤霍嫖姚:即霍去病。
? 探究:P37思考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 势条件? 2.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2
水分条件(排水)。 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三 湿地
湿地
滩涂
湿地
滩涂
湿地
注释: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②石泓:石砚。③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 ⑭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日”是“除旧布新”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或“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梅尧臣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 [考点分析] 2、对对象的行为的产生原因作评价;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课堂练习
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
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
之“肾”,回答3~5题。
3.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珍稀动植物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对湿地的认知过程,说明我国在保护生态环 境方面的重要努力,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也说明国家对只追求 2 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传统发展道路的反思和纠错。总体来说,这是 我国政府的明智之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更可让三江平原这块湿地发挥它更大的生态价值。
(二)“任务驱动” 内涵解读:以2015年高考作文为例
1 • 水环境受到污染破坏; 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注)夏州:故址在今陕西靖边东北。晋代时为夏王赫连勃勃建都的统万城,后北魏灭夏,改名夏州。
• 气候恶化,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黑土退化;
• 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
? 探究:P38思考
3.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 “退田还湖”?
围湖造田的危害 • 湖泊不断淤积,湖泊面积减少; • 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水患(洪涝)增加; • 土地生产潜力下降;
3 • 生物多样性减少。 退田还湖的原因 • 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水的发生; • 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 •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课堂练习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
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
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北大荒
北大仓
北大仓
? 探究:P37思考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 势条件? 2.在三江平原上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黑土肥沃; 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 1 宜农荒地多,开发潜力大; 农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国营农场,政策支持; 粮食商品率高。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榖,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
•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水旱灾害增多; 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
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矿物资源,能源与水运。 社会效益:观光旅游、教育、科研。
湿地的保护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 严禁不合理经济活动,禁止大规模采伐湿地植物; 综合利用湿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 停止围垦,退田还湿,人工补充湿地水量;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探究:P37思考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微弱。 地势低平,土质黏重。 夏秋多雨,排水不畅。 河网密集,河流有凌汛现象,地下水位高,地表易积水。 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
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北大荒
明确:峥嵘岁月。画面就叫“峥嵘岁月”吧。在这峥嵘岁月,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热情奔放。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 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字,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军阀,视他们如粪土。 难点: (12)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助词,无意义) 4.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核心事件)讨论。 [命题特点]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住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考点分析] 参考答案: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 “ 星河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⑤词不达意:指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使用正确。 ②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 (1)其阴,济水东流(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地支纪月法 反馈与评价:
课堂练习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析简述其成因。
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 探究:P38思考
1.湿地具有哪些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2)“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论)
A.围湖造田 B.森林破坏 C.兴修水利 D.荒漠化
4.华北地区湿地水污染带来的后果主要是
A.北方干旱季节加长 B.危害人体健康
C.增加酸雨的次数
D.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5.关于湿地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A.通过湿地改造发展种植业 B.通过湿地自然条件建立蔬菜瓜果基地
C.利用湿地空间发展建筑业 D.利用湿地景观和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
北大荒 为什么停止开发“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 位置与范围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 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也称为“合江平 原”。
二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水文
自然环境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雨季集中; 土壤:土质黏重,以黑土为主; 水文:河网密集,多沼泽。
红树林
湿地
红树林
湿地
沼泽
湿地
沼泽
湿地
湖泊
湿地
湖泊
湿地
河流
湿地
河流
湿地
水田
湿地
水田
湿地
池塘
湿地
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类型:
自然湿地: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滩涂、低潮时水深小于6米的浅海区、 红树林等
人造湿地:稻田、水库和池塘等
效益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 物多样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