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小清新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节气风俗介绍PPT模板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露时节,南方应适时播油菜、种蚕豆等。
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
寒露的农事
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蓝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
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
寒露的由来
“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华西秋雨: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秋收、秋种有影响。
寒露风:冷空气入侵南方,显著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
高原山区雪害:雪量大,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热带气旋:有热带气旋活动,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的强度。
寒露的天气危害有哪些?
寒露的农事
寒露时节,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介绍
立秋农谚
立秋节气养生
Part 04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
一、精神调养:闷热别烦躁天凉莫悲秋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早卧早起,初秋少吹空调防“阴暑”,薄衣御秋寒保暖不能忘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洗秋澡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农事相关
Part 03
立秋农事相关
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立秋农事活动
秋后还有一伏,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
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不过,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黄。另外,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寒露的习俗
习俗五:觅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茶分春秋,喝茶却能不分时间地点。寒露已过,新茶已上。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
主讲:XXX
时间:20XX年
寒露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介绍
目录
一
二
三
四
寒露的由来
寒露的三候
寒露的习俗
寒露的诗词
寒露的
由来
寒露的由来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立秋农事活动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古人认为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立秋农事活动
立秋歌谣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主讲:XXX
时间:20XX年
目录/content
立秋气候特点
Part 01
立秋气候特色
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寒露时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
寒露的习俗
习俗四: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寒露的习俗
习俗三喝菊花茶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据说对身体有益处。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立秋气候特色
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立秋节气物候特点
寒
露
寒露的
三候
寒露的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的天气
气温降得快: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三、运动调养:锻炼有节制练功养肺气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
四、饮食调养:少辛增酸,宜食麻等柔润物以润其燥,禁寒饮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
寒露的养生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
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宜吃葡萄、香蕉、桃、梨。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古诗词
Part 05
立秋古诗词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一叶秋 —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寒露的
诗词
寒露的诗词
秋夜曲[ 唐 ] 王涯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清平调·其一[ 唐 ]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暮江吟[ 唐 ]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感谢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
寒露的天气
雾和烟霾: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
立秋节气风俗
Part 02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这天,还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为立秋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会存在。喝立秋水。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以免秋天腹泻、闹肚子。食小赤豆。从唐宋时起,就有立秋之时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寒露的习俗
习俗二讲养生、吃芝麻:寒露时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注重足部保暖,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
寒露的
习俗
寒露的习俗
习俗一: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
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
寒露的农事
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蓝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
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
寒露的由来
“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华西秋雨: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秋收、秋种有影响。
寒露风:冷空气入侵南方,显著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
高原山区雪害:雪量大,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热带气旋:有热带气旋活动,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的强度。
寒露的天气危害有哪些?
寒露的农事
寒露时节,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介绍
立秋农谚
立秋节气养生
Part 04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
一、精神调养:闷热别烦躁天凉莫悲秋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早卧早起,初秋少吹空调防“阴暑”,薄衣御秋寒保暖不能忘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洗秋澡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农事相关
Part 03
立秋农事相关
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立秋农事活动
秋后还有一伏,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
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不过,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黄。另外,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寒露的习俗
习俗五:觅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茶分春秋,喝茶却能不分时间地点。寒露已过,新茶已上。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
主讲:XXX
时间:20XX年
寒露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节气介绍
目录
一
二
三
四
寒露的由来
寒露的三候
寒露的习俗
寒露的诗词
寒露的
由来
寒露的由来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立秋农事活动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古人认为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立秋农事活动
立秋歌谣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主讲:XXX
时间:20XX年
目录/content
立秋气候特点
Part 01
立秋气候特色
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寒露时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
寒露的习俗
习俗四: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寒露的习俗
习俗三喝菊花茶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据说对身体有益处。
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立秋气候特色
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立秋节气物候特点
寒
露
寒露的
三候
寒露的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的天气
气温降得快: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三、运动调养:锻炼有节制练功养肺气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
四、饮食调养:少辛增酸,宜食麻等柔润物以润其燥,禁寒饮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
寒露的养生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
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宜吃葡萄、香蕉、桃、梨。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古诗词
Part 05
立秋古诗词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一叶秋 —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寒露的
诗词
寒露的诗词
秋夜曲[ 唐 ] 王涯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清平调·其一[ 唐 ]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暮江吟[ 唐 ]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感谢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
寒露的天气
雾和烟霾: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
立秋节气风俗
Part 02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节气风俗
立秋这天,还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为立秋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会存在。喝立秋水。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以免秋天腹泻、闹肚子。食小赤豆。从唐宋时起,就有立秋之时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寒露的习俗
习俗二讲养生、吃芝麻:寒露时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注重足部保暖,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
寒露的
习俗
寒露的习俗
习俗一: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时期是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其中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