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堂反馈】
1.读下面景观图片,判断该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2~3题。
2.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D.乙和丁
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分别是()
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风力搬运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4~6题。
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4.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5.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
A.②—外力作用 B.③—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融
6.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___,
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_。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
(4)在中国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右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
其“玉颈"变细是受_______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度为8 844.43米,比之前的8 848。
13米“矮"了3.7米,专家大致认为是“雪降岩升”。
2008年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致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原来是一片海洋。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2。
关于2008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
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既有岩浆活动又有变质作用
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读下图,回答3~4题。
3.对影响四处自然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风力堆积 B.b—流水侵蚀 C.c—海浪侵蚀D.d—变质作用
4.a图所示景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
6.“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各序号,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①⑥ B.②③ C.①② D.④⑤
8.本图对地壳物质循环的表述尚不够完整,以下有关完善本示意图的方案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 ( )
A.补充从“沉积岩”“变质岩”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①
B.补充从“岩浆”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②
C.补充从“沉积物”“岩浆”到“变质岩”的箭头,标注⑥
D.补充从“变质岩”“沉积岩”到“岩浆岩”的箭头,标注⑤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b类岩石形成于地下,c类岩石形成于地表,回答9~10题.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a为岩浆 B.c为喷出岩 C.d为沉积岩 D.e为侵入岩
10.图中各个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11.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变质作用②侵蚀作用③内力作用④外力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
(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青藏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