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内容
教材P59~P64,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
教学目标
1.掌握长征的原因、路线、结果和意义。

2.把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讲述长征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4.学习先烈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配乐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一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你了解长征的具体情况吗?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1)分析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分析归纳: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播放片段: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A.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

)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
B.比较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

后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
C.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多媒体演示:长征路线图。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上对遵义会议后长征历程的叙述,并结合红军长征示意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曾经经过的省份、山脉、河流、起始点和终点及在每个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由湖南进入贵州,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河是遵义会议后首次改变被动地位的行动。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在云南渡过金沙江。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接着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

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3)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旅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

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推出哪几个景点?
小组抢答:瑞金——长征的出发地;赤水河——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创造了战争奇迹;遵义——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等。

图片展示:结盟碑、泸定桥、雪山、草地和大渡河等。

(4)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什么艰难险阻和困苦?
综合归纳: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党内“左”倾错误影响;复杂的民族关系等。

(5)长征胜利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原因:正确领导、人民群众支持、红军坚定的意志、艰苦奋斗、发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6)创造这一“伟大传奇”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讨论: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人民群众的支持;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等。

多媒体呈现: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丰碑。

(7)作为一名红军老战士,讲述你在长征途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和故事。

(8)长征这座历史的丰碑,它传承了哪些精神? 小组合作:《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彝海结盟》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深化: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那么,在今天,长征精神又有哪些体现呢?
小结:抗雪灾、抗震救灾、三峡工程、“神十”升天等,今天我们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红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学习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习,学好各种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1.歌诀小结:五“反”失利“红”转移,遵义救党毛核立,冲“围”克难到吴起,三军会师“长”胜利。

2.根据活动课三(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选题、选材,组内协作完成一篇导游词,通过网站的留言板上传,老师从中选出优秀的文章予以发表。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七、板书设计
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原因经过遵义会议:意义
胜利的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