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下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齐鲁版)初一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的教材内容与前面的三章的内容联系密切。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老师点拨为辅,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解析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好奇好动,思维发达而欠缺抽象思维。
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组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诱思探究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内壁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突破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知道排泄的概念,描述排泄的三条途径。
(2)、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3)、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对肾脏内部结构特点和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分析,体会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利用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事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认知欲。
采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观察、对比分析的方法,诱导学生猜测、质疑、思考,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自己主动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规律,形成概念。
能够让学生在细致而周密的思维过程中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概念:排泄、排遗
肾脏(形成尿液)
二、泌尿系统组成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三、尿的形成
血液—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四、尿的排出
肾脏(尿)——输尿管——膀胱(暂存)——尿道——体外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有关知识,但是由于抽象思维的缺乏,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模型、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弥补了不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