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考试卷
1.本卷设有附加题,共5分。
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
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基础(20分)
1.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每句1分,共8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2).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描写洞庭湖不仅景象壮观,而且还充满活力的诗句是: , 。
(3). , 。
, 。
(《秋词》刘禹锡)
2.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 (1).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 ān ɡ hu án ɡ sh ī cu ò( ),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ji āo xi è( )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3).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ɡān ’ɡà( )的笑。
(4). 他不想让di ān p èi ( )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 B.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修改:将“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调整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
4.使用下面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
(80字以内)(3分) 干净利落 深恶痛疾 看风使舵 刮目相看 拘谨 执拗
5.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共创书香校园”专题活动。
请你 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点主要信息,并用简明、连贯的话向同学们发起倡议,以调动大家读书的 极性。
(4分)
材料一: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
界读书日”)。
日本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以“培养儿童在语言、
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
韩国政府在这天会发行
“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让当地的小孩,把阅读和写作的风尚,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随信
件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材料二:同样题材的故事,我国少年儿童愿意看漫画、电影,而不愿意看原著。
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文字表达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不少青少年说:
“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写不出来。
”
你的发现和倡议:。
二、阅读(40分)
(一)陋室铭刘禹锡(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无案牍之劳.形/不劳.而获C.谈笑有鸿.儒/大展鸿.图 D.可以调.素琴/风调.雨顺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
8.文中第一层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第二层先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陋室的环境,再写了室内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最后得出的结论。
(用原文的
语句填空)(2分)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上”“入”用得生动传神,以动写静,使景物人格化。
B.本文虽是一篇“铭”,但夹叙夹议,既有观点,又有论证。
C.作者写“诸葛庐”和“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出名。
D.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全文主旨。
(二)老王杨绛(10分)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
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
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
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
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
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
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lO.简要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中心内容。
(3分)
答:
11.文中第①、第④段中分别有两处划线词语,体会其含义。
(4分)
答: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 .课文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精神上没受任何污染,是纯
朴的好人。
B .本文是篇散文,作者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空间顺序把本文材料有机组织起来的。
C .本文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平淡却不是贫乏,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
D .文段中老王可怕吓人形象的描写是为了突显下文“作为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 三 ) 温暖一生 余华(15分)
下岗后,我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不好,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一天,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来到店门前,我一眼认出,她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
我赶紧低
下头去,想不让她发现。
我暗暗祈祷:刘老师,您千万不要到我店里来……
那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
虽然“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母亲一样的刘老师却被划为“黑五类”,
经受着折磨。
一个寒天,北风呼叫。
我上学早,看见刘老师蹲在教室外拐角处的窗口下,地上有一堆被毛孩子
们砸碎的玻璃,刘老师一块一块地往簸箕里捡,她的双手冻得通红。
我心里一阵酸,想起小伙伴军军给我的一颗“奶油太妃”糖,我一直没舍得吃――那年月,哪怕
是嗅一嗅“奶油太妃”的香味,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我掏出“奶油太妃”,走到她身后,说:“刘老
师,您吃糖。
” 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冷漠的双眸顿时生出光来。
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
也没说出来。
我转身离去,才听到她哽咽的声音:“谢谢你,孩子。
”
整整一天,刘老师总有意无意地向我投来凝思的目光;整整一天,我也感到无比的快乐。
晚上,军军问我:“小余子,我包在‘奶油太妃’里的肥皂泥是吃了还是扔了?”天啊,闹了半
天,我给刘老师的是一块肥皂泥,一块包在淡淡奶油香里的肥皂泥!――我竟闹了一个恶作剧,在她本
就受伤的心里,又插上了一刀!
夜里,我躲在屋子里哭了很久,有说不出的难过。
从此,我开始害怕刘老师凝视的目光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再没颜面去见老师,那颗假糖,成了我永远的痛。
“买两斤水果糖。
”老师还是走了过来。
我迅速打量她——她真的老了,脸上出现了老年斑,但她
慈祥的笑容,依然那么和善。
庆幸,她没有认出我。
我想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这是一个乞求她宽恕的机会! “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她惊异地看着我……我含泪点点头。
她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松开。
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她抓一把糖塞给我,说:“来,你吃糖,你吃糖!”
捧着糖,我不知所措。
我有什么脸面收老师的糖果呢?见我迟疑的样子,她笑了:“怎么,不好
意思吃老师的糖? 你忘了,你请老师吃过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奶油太妃’!”
我语塞了,不明白刘老师的意思,是揭我的疮疤,还是为了发泄几十年的怨恨?我脸上热辣辣的,
羞愧难当。
老师没有觉察到我的情绪变化,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颗糖,让
我感觉在非人的日子里,人世间的爱没有泯灭,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只是,老师没福气消受,
你走后,糖就被专案组的一帮人搜走了。
我至今后悔,为什么舍不得吃掉呢?”我仿佛拨云见日,几十
年纠缠在我心中的结,竟根本不是我想像的那样!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
老师问长问短,了解了我的现状,她对我说:“人生没有过不去
的坎。
”我听着她温馨话语,一股勇气在心头升起:当年,一颗搞错的糖,可以温暖老师的一生;而今,
我下岗这点儿挫折,比起老师那时的处境,要好上百倍千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下去呢?
(选自《青年博览》2009.3,有改动)
13.请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在“ ”处填写 “我”的心理状态。
(4分)
①我请落难的老师吃“奶油太妃”糖, ;②我知道糖纸里包的是块肥皂泥, ;
③我三十年来,不敢见老师,下岗后开店,生意不好, ;④我受到老师的鼓励和感激, 。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对它作简要赏析。
(4分)
老师缓缓地转过身子,她呆滞、冷漠的双眸顿时生出光来。
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什么
也没说出来。
答:
15.文中“‘刘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她惊异地看着我……,我含泪点点头。
”你能结合全文揣
摩出省略号中刘老师的心理活动吗?请以“刘老师”的口吻写出。
(4分)
答:
16.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首尾呼应,波澜生动,心理描写一抑一扬,我的心态形成一条起伏的心理曲线。
B.第二节写“我”不想让老师发现,既制造出一个悬念,又自然引出下文的插叙。
C.“糖”是本文的叙事线索,老师惦记的糖,里面有爱;请我的吃糖,里面有感激。
D.师生重逢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与轻松,说明“我”对下岗生活有了勇气。
(四)名著阅读(5分)
他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7.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定为自己的生日,谈谈你对小说这一情节的理解。
(2分)
答:
18.结合文段具体内容简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分)
答:
三、写作(40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位好友,
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
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
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
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附加题(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
”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
[注释]①谀:奉承。
②辄:就。
③事:对待。
④欤:呢。
句末疑问语气词
⑤颔首:点头。
⑥语:告诉。
⑦止:通“只”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分)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②至有龃龉
..(jǔyǔ)()
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标出朗读节奏(2分)
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3.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
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