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汽轮机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汽轮机概述
1.1概述
1.1.1产品概述
本产品是一台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表凝式间接空冷、单抽(采暖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机组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进行重新设计,通流结构介于反动式与冲动式透平之间,级数少,效率高;整锻转子高压通流反向布置,中压通流正向布置,低压通流为对称布置,轴向推力自平衡;采用多层缸结构,通流部分轴向间隙大,径向间隙小,具有较好的热负荷适应性;采用数字式电液调节(DEH)系统,自动化程度高。

引进后对该机组进行了完善化采用控制涡流型设计;现在又采用全三维设计手段,进行了全面优化设计。

全部动叶自带围带整圈联接;高压缸压力级叶片为倒T型叶根,中、低压采用枞树型叶根。

1.1.2适用范围
本产品适用于大、中型电网承担基本电负荷及热负荷。

本机组寿命在30年以上,该机型能运用在缺水地区,能适应直接空冷系统运行条件。

1.2技术规范
汽轮机型式: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表凝式间接空冷、单抽(采暖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额定功率MW 350
主汽门前蒸汽压力MPa.a 24.2
主汽门前蒸汽温度℃ 566℃
中联门前蒸汽温度℃566℃
排汽压力kPa.a(TRL)/(THA) 28/12
额定给水温度℃285±5
最大采暖抽汽流量t/h 600
采暖抽汽压力Mpa(可调整) 0.3~0.5
工作转速r/min 3000
旋转方向(从汽轮机向发电机看)顺时针
调节控制系统型式 DEH
最大允许系统周波摆动HZ 48.5~51.5
噪音水平dB(A)<85
各轴承处最大垂直振动(双振幅)mm <0.025
通流级数 34
高压部分级数 I+12
中压部分级数 11
低压部分级数 2×5
末级动叶片长度 mm 680
盘车转速 r/min 3.35
汽轮机总长m(包括罩壳)~17
汽轮机最大宽度 m(包括罩壳)~10.17
汽轮机本体重量 t ~708
汽轮机中心距运行层标高 mm 1067
1.3结构特点
1.3.1主机结构
汽轮机通流采用冲动式与反动式组合设计。

新蒸汽从下部进入置于该机两侧两个固定支承的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由每侧各两个调节阀流出,经过4根高压导汽管进入高压缸,进入高压缸的蒸汽通过一个冲动式调节级和12个反动式高压级后,由外缸下部两侧排出进入再热器。

再热后的蒸汽从机组两侧的两个再热主汽调节联合阀,由每侧各1个中压调节阀流出,经过两根中压导汽管由中部下半缸进入中压缸,进入中压缸的蒸汽经过11级反动式中压级后,从中压缸上部经过1根φ1219连通管进入低压缸。

低压缸为双分流结构,蒸汽从通流部分的中部流入,经过正反向各5级反动级后,从两个排汽口向下排入一个排汽装置,在采暖抽汽工况下,连通管上的蝶阀的开度,可根据采暖参数的要求,逐渐关小,使中排区域的压力逐渐升高,然后蒸汽从中压缸下部2-Φ1000的抽汽口抽走,另一小部分蒸汽进入低压缸,排入冷凝器。

高中压转子是高中压部分合在一起的1根30Cr1Mo1V耐热合金钢整锻结构,高压部分为鼓形结构,中压部分为半鼓形结构,总长7268.8,带叶片最大外缘直径为φ1666.3。

推力轴承位于前轴承箱处,与推力盘形成轴系的膨胀死点。

高压动叶片叶根为T形叶根,有效地防止了叶根处的漏汽,提高高压缸效率。

调节级与高压叶片均反向布置,中压叶片正向布置,同时还设计有3个平衡鼓,机组在额定负荷运行时保持不大的正推力。

低压转子为30Cr2Ni4MoV合金钢整锻结构,转子总长为7775,带叶片最大外缘直径为φ3108。

低压转子为双分流对称结构,1—3级为半鼓形结构,4—5级带有较大的整锻叶轮。

低压末级采用680叶片,强度好,跨音速性能好。

低压转子通过中间轴与发电机转子刚性联接。

转子装好叶片后,要进行高速动平衡,达到一定平衡精度,减少运行时振动。

为此在每根转子的中部和前后各有一个动平衡面,沿每个平衡面圆周分布螺孔,可以实现制造厂高速动平衡和电厂不揭缸动平衡。

高中压汽缸的结构形式和支撑方式在设计时给予充分考虑,当受热状况改变时,可以保持汽缸自由且对称的收缩和膨胀,并且把可能发生的变形降到最低限度。

由合金钢铸造的高中压外缸通过水平中分面形成了上下两半。

内缸同样为合金钢铸件并通过水平中分面形成了上下两半。

内缸支撑在外缸水平中分面处,并由上部和下部的定位销导向,使汽缸保持与汽轮机轴线的正确位置,同时使汽缸可根据温度的变化自由收缩和膨胀。

高压汽轮机的喷嘴室也由合金钢铸成,并通过水平中分面形成了上下两半。

它采用中心线定位,支撑在内缸中分面处。

喷嘴室的轴向位置由上下半的凹槽与内缸上下半的凸台配合定位。

上下两半内缸上均有滑键,决定喷嘴室的横向位置。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喷嘴室根据主蒸汽温度变化沿汽轮机轴向正确的位置收缩或膨胀。

主蒸汽进汽管与喷嘴室之间通过弹性密封环滑动连接,这样可把温度引起的变形降到最低限度。

外缸上半及内缸下半可采用顶起螺钉抬高,直到进汽管与喷嘴室完全脱离,然后按常规方法用吊车吊起。

在拆卸外缸上半或内缸下半时,尽量保持进汽密封处蒸汽室的形状,当汽缸放下时与密封环同心。

汽轮机高压隔板套和高中压进汽平衡环支撑在内缸的水平中分面上,并由内缸上下半的定位销导向。

汽轮机中压1号隔板套﹑中压2号隔板套、中压3号隔板套和高压排汽平衡环支撑在外缸上,支撑方式和内缸的支撑方式一样。

高中压缸的上下半,在水平中分面上用大型双头螺栓或定位双头螺栓连接。

为使每个螺栓中保持准确的应力,必须对它们进行初始拧紧获得一定的预应力。

正确的拧紧方法在“螺栓拧紧说明书”中描述。

汽缸精加工完成后,按照标准的程序并且中分面不涂密封油进行水压试验,保证汽缸不漏,当电厂装配汽轮机并准备投入运行时,中分面需要涂性能较好的密封油。

低压外缸全部由钢板焊接而成,为了减少温度梯度设计成2层缸。

由外缸、内缸组成,减少了整个缸的绝对膨胀量。

外缸上下半各由3部分组成:调端排汽部分、电端排汽部分和中部。

各部分之间通过垂直法兰面由螺栓作永久性连接而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整体起吊。

排汽缸内设计有良好的排汽通道,由钢板
全部低压缸重量,并使得低压缸的重量均匀地分在基础上。

在撑脚两侧及低压缸扩压管下部通过键槽与预埋在基础内的锚固板形成膨胀的绝对死点。

在蒸汽入口处,低压内缸通过1个承接管与连通管连接。

低压内缸通过4个搭子支承在低压外缸下半中分面上,低压内缸和低压外缸在汽缸中部下半通过1个直销定位,以保证两层缸同心。

为了减少流动损失,在进排汽处均设计有导流环。

低压缸两端的汽缸盖上装有两个大气阀,其用途是当低压缸的内压超过其最大设计安全压力时,自动进行危急排汽。

大气阀的动作压力为0.034—0.048Mpa(表压)。

低压缸排汽区设有两路喷水装置,第1路在空转和低负荷时根据转速和排汽温度自动投入,第2路根据排汽温度和背压限制曲线自动能够投入,降低低压缸温度,保护末叶片。

根据接空冷机组运行特点,低压缸和轴承箱分别落地,以避免排汽温度的变化使轴承标高受到影响,以保证轴承的稳定性,同时低压缸端汽封以3个支撑臂固定在轴承箱上,并具有水平及横向键以确定汽封体的中心,这样端汽封能与转子具有良好的同心性,避免动静碰磨,保证合理的间隙,汽封体与低压缸之间设有膨胀节,在保证真空前提下,能吸收低压缸膨胀引起的位移。

高、中、低压内外缸水平中分面部分合金钢螺栓需要热紧,以使其有足够的预应力,保证机组在一个大修期间法兰密封不漏汽。

本机组使用螺栓电加热器,给螺栓加热,使其伸长量达到要求的数值。

汽轮机的连通管上采用连杆膜板式膨胀节,吸收各方向热膨胀,连通管上装有阀碟,用以调节供热抽汽流量及压力。

1.3.2汽封系统
包括高压供汽调节阀,溢流调节阀等主要设备,每阀上均置一压力控制器,该控制器接受蒸汽母管的压力讯号后,产生空气压力输出,所以在各种工况下均能使通往汽封的蒸汽保持在给定的压力范围内。

1.3.3 后汽缸喷水系统
负荷时及机组正常运行时出现低压缸排汽温度大于90℃时投入运行。

第2路在背压超过背压限制曲线报警值时投入运行。

系统配置气动喷水调节阀
阀门名义直径—1英寸
气压失效时阀门关闭
1.3.4 本体疏水系统
1.3.4.1 系统中供有6个气动疏水阀
1.3.4.1.1 3个用于高压第1级和主蒸汽管道疏水。

阀门名义直径—1.5英寸
气压失效时阀门打开
1.3.4.1.2 3个用于高压外缸、再热进汽管道疏水。

阀门名义直径—1.5英寸
气压失效时阀门打开
1.3.4.2 系统中供有2个气动通风阀
阀门名义直径—1.5英寸
气压失效时阀门打开
2.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
2.1概述
主汽阀具有“双重阀碟”而且在水平位置操作。

主汽阀体和蒸汽室为一体。

附图中表示了主汽阀和执行机构的布置图,油动机安装在弹簧支架上,并且通过连杆及杠杆与主汽阀杆相连接。

2.2主汽阀
主汽阀是简单布置的通常被称为“双重阀碟”的结构。

它由两个单座的不平衡阀(9)和(14)组成,一个阀安装在另一个内部。

如图3所示,阀处于关闭位置时,蒸汽进汽压力与压缩弹簧(54)、(55)、(56)和(57)的作用力一起通过阀杆把每一个阀门紧紧地关闭在它的阀座上。

预启阀(14)由2部分组成,通过安装在阀杆(12)内部的弹簧弹性压紧在主阀上,关闭时能与主汽阀(9)内部的阀座同心。

阀杆(12)移动并打开主汽阀(9)时,预启阀(14)首先开启。

之后,预启阀(14)顶在主汽阀套筒的F端面上,开启主阀(9)。

主阀(9)全开时,主汽阀套筒(22)的上端面顶在阀杆套筒(23)的下端面上,防止蒸汽沿阀杆泄漏。

阀杆密封由紧配合的套筒(25)组成,如图所示带有适当的漏汽口。

这些漏汽口与根据运行条件所确定的低压区域相连接。

(如系统图所示)。

当阀处于如图3所示关闭位置时,阀杆导向块(28)的底部顶在阀杆套筒(23)的底座端面上,防止蒸汽沿阀杆泄漏。

圆柱型的蒸汽滤网作为阀盖(a)(b)的一部分,环绕在阀的周围。

2.3调节阀及蒸汽室
蒸汽室主汽调节阀体是整体Cr-Mo合金钢锻件。

机组有两个结构相同的蒸汽室,分别位于机组两侧,蒸汽通过主汽阀进入独立控制的调节阀,控制高压缸进汽。

每一个蒸汽室有2个调节阀,每个调节阀都由各自的执行机构控制。

每个阀都是单座结构。

每个调节阀被蒸汽所包围,其压力近似主汽压力。

如图所示,阀设计成两部分,阀蝶和阀杆活动连接。

调节阀杠杆(53,54)通过连杆(59)(35),销(43),特制螺母(37)和套筒(36)与阀杆(17)相连接,当油动
通过连杆(60)和销(4)与弹簧室(e)相连。

阀杆密封包括一个紧配合的导向套筒(C,D-1)和在阀盖中的套筒(18,19)。

套筒带有适当的泄漏口,高压漏汽口与高压排汽区连接,低压漏汽口与汽封冷凝器相连。

压缩弹簧(50,51,52)在所有时间内都给每个阀门施以关闭的力。

弹簧(50,51,52)力向下作用在弹簧座(47)上,以克服不平衡的力并提供一个可靠的关闭阀门的力。

2.4主汽调节阀的支撑
蒸汽室主汽阀体支架安装在底板(3)和(4)上,底板(3)和(4)通过地脚螺栓和点焊的方式固定在基础上。

蒸汽室主汽阀体靠近主蒸汽进汽侧通过挠性板(a)和连接套筒(d)支撑,挠性板(a)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蒸汽室主汽阀体另一端通过挠性板(b)支撑,挠性板(b)通过螺栓和销固定在底板上。

这种型式的支撑结构防止蒸汽室的横向移动,允许蒸汽室沿轴向膨胀。

2.5主蒸汽进汽管
调节阀出口与通向高中压缸上、下半的主蒸汽导汽管焊接在一起。

1号和2号调节阀出口连接在高压缸上半,3号和4号调节阀出口连接在高压缸的下半。

通往高压缸上半的高压导汽管设有法兰,使检修时能够拆卸高中压缸上半。

3 大气阀
3.1概述
大气阀装于汽轮机低压缸两端的汽缸上半上,其用途是当低压缸的内压超过其最大设计安全压力时,自动进行危急排汽。

3.2结构
如图所示,大气阀安装在汽缸上半,并用28个螺栓固定在汽缸法兰上。

它包括一个薄的铅板(5),被压紧在垫片(6)和阀盖(7)之间的外密封面上,也被螺钉和环夹(2)压紧在圆板(1)的内密封面上,圆板(1)对着外部大气,由阀盖(7)固定,见图A-A视图。

如果排汽压力升高到超过预定值,圆板(1)被向外压,使铅板(5)在环夹外缘和阀盖内缘之间被剪断。

铅板的断裂,使汽轮机后汽缸内的压力降低,蒸汽沿汽缸向上喷出。

阀盖(7)可防止铅板、圆板和环夹飞出伤人和损坏设备。

外径处的罩板引导汽流向上喷出。

铅板(5)与一个自动低真空跳闸机构相连接。

当排汽压力升高到预定点时,自动低真空跳闸机构使汽轮机停机。

铅板(5)断裂时低压缸内压为0.35~0.49Kg/cm2(表压),亦即0.034~0.048Mpa。

低真空跳闸机构见单独的说明书。

4.再热主汽调节阀和油控跳闸阀
4.1概述
再热主汽调节阀安装在再热器和汽轮机中压缸之间的管路上,二个再热主汽调节阀,每个阀都安装在三个浮动支承上,而三个连动支承用螺栓和定位销固定在基础台板上,基础台板灌浆在基础上,如汽轮机--发电机外型图上所示。

4.2再热主汽阀
再热主汽阀的作用是作为再热调节阀的备用保险设备,当超速跳闸机构动作,汽轮机跳闸时,万一调节阀失灵,则再热主汽阀关闭。

该阀是由悬挂在阀碟摇臂(48)上的阀碟(50)以及通过键与阀碟摇臂相连的轴(34)所组成。

轴通过连杆与活塞杆(67)相连接的连杆转动,油动机油缸活塞向上移动而打开阀到安全位置。

由关闭到全开油动机行程178mm。

全开时阀碟端部与阀端盖上制动凸台必须贴紧。

活塞向下移动关闭阀,由压缩弹簧(69)和(68)所产生的关闭力在全部时间内都作用在阀上,这些压缩弹簧作用在活塞上,从而产生一个正的关闭力,图示的“Y-Y”剖面即为阀在关闭位置。

二个旁通接头分别安装在阀碟(50)的前后,用管子连接,以便使作用在阀碟两侧的蒸汽压力比较均匀,以降低阀碟打开时的力矩。

在安装时,活塞杆(67)和活塞杆端部(61)之间的连接是用测量方法进行的,增加垫片(74)以便将活塞正确地固定在缓冲器内,阀碟就位和连接如图所示。

4.3油控跳闸阀
该阀是由控制阀和油动机组成,油动机和流体系统相连接。

4.3.1 当超速跳闸阀和事故跳闸阀关闭时再热主汽阀将被打开,油动机供压力油跳闸控制阀将被关闭,使阀杆漏汽不能排走,从而对轴产生一个推力,见
图I,使a、b各面密封,即能卡住轴使轴不能转动,又减少低压漏汽。

4.3.2 当超速跳闸机构跳闸时,油动机泻油,跳闸控制阀开启,排走阀杆漏汽,减少作用在轴上的压力,以便用最小的力关闭再热主汽阀。

安装时保证图示I、III间隙。

4.4 临时滤网的用途
在汽轮机最初运行期间能筛出进汽中的碎屑,装备有临时滤网的汽轮机的运行应采用单阀方式(全周进汽)。

4.4.1临时滤网的最长运行期限
在不超过90个整天的工作后,应检修或拆下临时蒸汽滤网,这个期限包括通过全容量的蒸汽流量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个整天,否则会引起临时滤网的破裂并可能损坏再热主汽阀,同时,由于碎屑也会造成临时滤网大面积堵塞。

4.4.2临时滤网的最短运行时间
在全容量蒸汽流量,相当于调节阀全开的运行条件下,临时滤网的最短持续工作时间相当于4个整天。

4.4.3 临时滤网在运行中应监测阀前与阀后的压降,此压降不应高于额定进口压力的10%。

5.中压调节阀
中压调节阀安装在汽轮机的每个中压进汽管道上,甩负荷后用以限制再热器去中、低压汽轮机的蒸汽流量。

起动期间,当汽轮机蒸汽旁路系统投入运行时,这些阀门也具有调节蒸汽去中压和低压汽轮机的控制能力。

中压调节阀为单座活塞式结构,每一个阀门都有自己独立的执行机构。

附图12表示其中一个阀门及其执行机构的结构。

执行机构见单独说明书。

中压调节阀出口通过中压导汽管与汽缸进汽室连接。

主阀碟(h)通过阀杆(12)和连接件(29)与油动机的活塞连接。

油动机活塞向下移动关闭阀门,向上移动打开阀门。

每个阀门通过压缩弹簧(40)、(41)始终向阀和连杆施加向下的关闭力。

预启阀(5)由两部分组成,和阀杆(12)之间为活动连接,使其关闭时与位于主阀碟(h)内的阀座自动对中。

因此当阀杆(12)移动开启主阀碟(h)时,预启阀(5)首先打开,随后阀杆继续移动,使连接螺母(7)与连接套筒(9)的“X”面接触,进而开启主阀碟(h)。

主阀碟(h)全开时,连接套筒(9)端部顶在套筒(13)上,防止蒸汽沿阀杆泄漏。

阀杆密封由紧配合的套筒(13)构成,阀杆漏汽通往轴封冷却器。

圆柱形的蒸汽滤网(c)装在主阀碟(h)外侧。

滤网底部和阀体上的凹槽配合,顶部和阀盖(d)(e)用止动销固定。

密封环(11)能够阻止蒸汽从阀套筒与主阀(h)之间泄漏。

安装时注意将凹槽对着蒸汽泄漏方向。

6. 连通管
6.1概述
连通管采用波纹膨胀节式连通管(曲管压力平衡室),连通管与汽缸之间的胀差完全通过波纹膨胀节的柔性来吸收。

连通管与汽缸相联管段所受弯矩的大小,除连通管自重引起的固定量外,完全取决于膨胀节柔性的大小。

膨胀节柔性大,管段所受弯矩小;膨胀节柔性小,弯管所受弯距大。

为了不让波纹膨胀节承受由内压而引起的巨大轴向力,通常在连通管上增加一组相同波数的膨胀节。

这样,由内压引起的轴向力,就可由管道及拉杆来承受,波形就只需承受由内压及差胀引起的负荷。

90度弯管采用热轧压弯头结构,防止脱落的问题。

在与汽轮机装配时,连通管采用冷拉预应力的方法(冷拉值13.8),连通管通过密封隔板与低压外缸法兰和低压内缸承接管法兰相连,也采用冷拉预应力方法(冷拉值6.5),以便在机组运行期间平衡一部分热应力,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膨胀节的受力状况。

6.2结构及安装
连通管的结构见本说明书中的各视图,其零件清单如下
序号零件名称备注
1 罩螺母
2 双头螺栓
3 六角头螺栓
4 垫片
5 垫片
6 法兰
7 垫片
8 压力平衡型补偿器
9 管子
10 垫片
11 管子
12 热压90°弯头
13 管子
14 六角头螺栓
15 法兰
16 垫片
17 一端带螺纹管子ZG1/2″
18 内螺纹楔式闸阀Dg15
19 蝶阀
低压汽缸顶部密封隔板的组装情况示于详图A中。

在拧紧连通管法兰的罩螺母(3)和环体螺钉(1)时,该密封隔板即在连通管中心线方向被冷紧。

冷紧值由低压汽缸和连通管中蒸汽运行温度来确定。

在管道顶部装有供检查和维修用的入孔,在不使用时应将它盖紧并密封。

连通管在汽轮机上就位之后,继续进行如下工作:
6.2.1 拧紧法兰A的罩螺母(3)和环体螺钉(1)。

扭矩按下面的说明。

6.2.2用顶开螺钉来使法兰B就位。

6.2.3拧紧法兰B的螺栓(14),拧紧力矩按下面的说明。

注意:在装螺钉和螺母之前,用螺纹润滑剂涂在螺纹上,以防咬住。

用力矩扳手沿径向相互对称地依次拧紧各螺钉和螺母。

按照下列程序拧紧螺钉螺母,预应力为310.3Mpa。

用手扳紧。

拧紧到一半力矩。

拧紧到全部力矩。

对于不同规格的螺钉,其力矩为:
直径(mm)力矩(Kg.m)N-m
M27 50.9 499
M36 141.1 1383
M39 166.1 1627 在法兰经受了至少为三分之二的运行温度几小时后,低压缸进汽口处(法兰A)的螺钉连接就必须按规定的径向对称顺序来重新拧紧。

该接口处螺纹的摩擦系数由于螺纹润滑剂“受热蒸发”将会显著增加,因此重新拧紧到原来所规定的力矩值是不够的。

如果已经适当地加上了初始应力,那么,可以通过螺母扭转规定的附加转角来达到重新拧紧,在接合面有一块石棉垫片(4)的情况下,螺母拧紧31°,而有两个石棉垫片(7)的接合面,则拧紧螺母60°,要是螺钉和法兰温度近似相等而且在法兰上只有很小或者没有蒸汽压力载荷,那么可用加热法使螺钉重新拧紧。

如果用在中压缸排汽口外法兰(B)的垫片(16)是缠绕式垫片,那么螺钉就不需要重新拧紧,如果在法兰B处的垫片是石棉垫片,则必须重新拧紧螺钉,其步骤及要求均与A法兰的相同。

7.冲动式调节级
7.1 概述
7.1 冲动式调节级
附图16描述的是高压汽轮机冲动式调节级。

冲动式调节级由喷嘴组和转子上的调节级动叶组成。

7.1.1 喷嘴组
喷嘴组采用紧凑设计并通过电火花加工形成一个整体的蒸汽通道。

整体喷嘴组在安装时被分为上下两半,焊接在喷嘴室上。

每半喷嘴室内又形成两个通流流道。

喷嘴采用先进的子午面收缩型线汽道,以降低二次流损失。

7.1.2 动叶片
动叶片为电火花加工的三支叶片为一组的三联叶片。

动叶片叶根采用叉形叶根。

每组动叶片采用三个轴向定位销钉,通过冷淬的方法进行装配,将动叶固定在转子上。

每组动叶片自带围带,装配后形成整圈连接。

7.1.3 汽封
汽封片采用填片和锁紧片固定在喷嘴组上。

汽封片与动叶围带、转子之间留有较小的间隙。

如果这个间隙变大,需要更换汽封片。

7.2备注
在维修汽轮机时应该仔细检查下面几项:
·在喷嘴和动叶片上的外来积聚物
·叶片边缘和围带的侵蚀
·由于锅炉水处理不当造成的叶片表面的腐蚀
·初始裂纹
·叶根的松动
·汽封圈弹簧的硬度
·汽封片的接触和磨损


销 转子
填片 锁
紧片



喷嘴
组 喷嘴

围带 冲

室叶片 定
位销 转


1
6
8. 反动式动叶片(高压部分)说明书
图16-1
图16—2
图16—1为装配在汽轮机高压转子相应级别的高压缸反动式动叶片共12级,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均为"T"型叶根,叶片的工作部分为五个不同的截面伸缩而形成,顶部为自带冠的结构,其与轴向成30°的平行四边形。

采用机械加工而成型。

叶片装配时采用预扭安装的装配方式,可以使叶片之间形成一定的机械阻尼和摩擦阻尼。

动叶片通过转子上的末叶片槽装入转子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