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底还能硬多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底还能硬多久
熟悉IT产业的人,对那个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速度的著名“摩尔定律”肯定都很熟悉。
但随着晶体管电路逐渐接近性能极限,这一定律终将走到尽头。
“摩尔定律”何时失效,众说纷纭。
不过根据专家们预言,随着半导体晶体管的尺寸接近纳米级,不仅芯片发热等副作用逐渐显现,电子的运行也难以控制,半导体晶体管将不再可靠。
“摩尔定律”肯定不会在下一个40年继续有效。
不过,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等新进展己经出现,有望应用到未来的芯片中。
到那时,即使“摩尔定律”寿终正寝,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变慢。
而另一个侧重于从提高处理器工作效率入手来提高性能的“基辛格规则”将取代“摩尔定律”。
自然科学如此,社会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一直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事实上在此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个“硬道理”虽然在中国经济特别落后的特殊情况下实现了普惠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
从而掩盖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而随着这种简单粗放式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甚至平台期的时候,不但既存的矛盾重新暴露无遗,而且贫富差距加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贪污腐败等新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并且开始阻滞经济的发展,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这也正是大家讨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毛泽东时代虽然生活穷困但是人心安定,如今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大家反而充满了怨气和牢骚。
发展确实是“硬道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发展,那是没有出路的。
十年文革结束,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受到了
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求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正确选择,我们权且放下了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 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低速度不是社会主义。
进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观点。
以改革开放为基木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30年来确实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飞速长足的发展。
但遗憾的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贪污腐败、钱权交易、官商勾结、特权横行;官僚主义“不作为”或“乱作为”屡肇事端;干部队伍素质下降,官员雇凶杀人竟成“现象”;有令不行有禁难止,矿难、食品卫生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民怨淤积沸腾;公民的基本权利经常受到不法侵害;“群体性事”甚至“个人恐怖主义事件” 不时发生。
公权凌驾于司法之上以及执法者违法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都明显地暴露出我们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经济的发展和效率,忽视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积弊。
也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正在破坏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普遍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著名的“拉美现象”就是例子。
拉美国家曾经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和榜样,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社会公平,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结果造成发展越快,隐患越多,财富越多, 积弊H甚。
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人均GDP越过1000美元后,出现了经济与社会的严重失衡,发展阻滞,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灾害频发,被称为“拉美现象”或“拉美化”。
普遍的特点是,虽然社会财富增加了,但是贫困人口剧增,治安陷入混乱。
暴力犯罪不断增加,社会诚信一落千丈。
欺诈、造假风行、贪污腐败、黑社会团伙等层出不穷。
大批破产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激增。
高楼大厦的阴影下笼罩着大片贫民窟。
失业率居高不下,血汗工厂里充斥着没有医疗保险,没有退休、养老等社会保障,更没有法定的带薪休假日的“黑工”,自然环境也日益恶化,自然灾害此起彼伏……
判断拉美现象的形成有三个基木特征:第一、国家的财富和利益的特权由政府控制;第二、中产阶级发展不起来,整个中产阶级只在10-15%之间徘徊,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的比例;第三、多数人不能进入现代化。
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问题,甚至还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这种拉美现象其实就是一个经济虽有增长,却没有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是一个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只有少数人能过上幸福日子的现代化。
放眼中国的现状,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拉美现象,某些方面甚至已经非常典型。
一方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 收入分配差距的与日俱增也是不容置疑的。
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己经超过0.5。
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1%的家庭占有了社会41.4%的财富。
最高和最低收入各10%的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达到55倍左右,制度因素和缺陷成为导致分配不公的罪魁祸首。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0年己达到 3.33 : 1, “落差”幅度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垄断行业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金融、电力、电信等行业的工资水平己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高达5-10倍;市场价格扭曲导致的行业暴利以及管理部门的灰色收入。
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和配置基木上都受
控于政府部门,市场价格难以形成,交易价格扭曲。
以低价获得矿山、土地等要素的企业会轻而易举地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而相关管理部门会以寻租等方式,从中获取大量灰色收入;在行业企业内部,工资、福利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正不断加强。
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当年央企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 元,其中最高的为4.46万元,最低的为149元,相差近300倍。
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推手。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己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
30年来中国确实发展了,但不可否认,发展这一“硬道理”也正遭遇到空前的“困惑”。
高速的经济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掩盖了包括城乡矛盾、干群矛盾、贫富矛盾等在内的诸多社会深层次矛盾。
正象IT领域的“摩尔定律”不能永远效一样,这个发展的“硬道理”也己经出现后继乏力的端倪。
靠上规模发展,规模总有个极限;靠卖资源发展, 资源会渐渐枯竭。
随着经济发展的迟滞,原有的社会积弊渐渐浮出水而,新的社会不公又造成了更多更繁杂更尖锐的矛盾。
如何解决矛盾, 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社会转型,已经是摆在我们而前不得不面对, 不得不解决的,也是最紧迫的,非常沉重,更是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
就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将怎样继续发展?发展的目标价值或者说方向是什么?正如有关学者提岀的:“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或政权,追求的目标价值是什么,直接决定它是否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只讲经济、科技、军事,只讲“发展”,而没有更高更普遍公认的经济目标以外的价值追求,人必然沦为经济动物,当一个社会被“经济效益”渗透于每一个毛孔时,这个社会要出问题
是必然的。
历史和中国目前的许多现象已经和正在警示我们,己经阻碍中国的继续“发展”了。
作为应对之策,在经济体制和目标方面,2001年5月,阜新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提出了以经济转型为主线加快发展。
这是阜新首次明确提出经济转型命题。
同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 批准阜新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经济转型这一命题被正式写入“中央11号文件”及“十六大”报告。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转型再一次被提及。
另外,在社会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方面,“十七大”提岀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这一文化意识形态的“建设”任务,恐怕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明显迟滞的时期,是一个比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紧迫的任务,也是必须加强的重点工作,否则国家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阻碍。
如果不进行调整,经济发展就难以为继;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永远不能完善;如果不能做到基本的社公平公正,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无从谈起的。
那么所谓的硬道理也必然成为强弩之末,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可能前功尽弃。
今年在“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又一次提及当年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中国历代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个著名的谈话和这个著名的兴衰周期律。
中共宣称找到的所谓“民主”这个法宝,并企图以此跳出和避免这个“周期律”的圈子。
但是就如今的中国而言,非但民主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关于民主的建设和改善更是任重而道远。
纵观中国历
史,许多王朝都开创过领先世界经济,甚至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煌煌盛世。
但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没有解决好各种积聚下来的和不断产生的社会矛盾而终于走向衰落甚至败亡。
普遍的现象都是在一度发展形成兴盛繁荣的物质文明之后,官僚集团耽于享乐,争权夺利,政治陷入混乱;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激化,社会曰趋黑暗。
一边是畸形发展的都市繁荣,一边是数量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挣扎于贫困无助的境地。
就目前来看,中国出现的种种现状,足以引起当局有司的高度重视。
拜金主义己经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唯权唯书唯上的政治风气又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
经济发展的成果日益被少数人把持和垄断,公众利益遭到了肆无忌惮地践踏和侵害。
以仇富仇官为表象的阶级对立情绪和矛盾正H渐突出和激化。
既得利益集团正在成为继续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最大阻碍势力。
如果没有雷厉风行的霹雳手段,没有壮士断腕的果敢决心,“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担心决不会仅仅是危言耸听。
发展虽然是硬道理,但到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调整为目的的深化改革则更像一场革命!毛泽东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所以革命就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就必然意味着新一轮国家意义和制度上的“杀富济贫”。
而我们所引以为能跳出兴衰“周期律”的灵丹妙药——“民主”,无非是一种制度的包装形式而己,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照样也可以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样,只有大多数人都能享有成果和利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保持它内在的生命活力。
如果仍然仅仅停留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理念执政和口号执政上,一方面是吃祖宗饭,花子孙钱的所谓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为了既得利益,为了所谓“稳定”而置民
生、民权于不顾,不但人亡政息在意料之中,并且这个久经考验的兴衰周期律仍然是刚性的存在和必然的趋势!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律来讲,那个制造了上海闸北公安分局血案,并且已经做古的杨佳的“名言”却真的很有道理——“你不给它个说法,它就必然给你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