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孙中山 背诵 思想 流利 刚才 良好
学生自由提问题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孙忠撒是怎么做的?
……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的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懂就问。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课题
《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好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2、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它的意思,读得好,并能积累和运用。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二、学习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学生自由回答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5、口语交际及写话练习:改掉坏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独体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并能区别字义、组词。
2、正确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组。
3、口语交际及写话练习。
户外结合
体验活动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补充音节,巩固汉语拼音。
2、比一比,组词,巩固独体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并能区别字义、组词。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完成题单第一页。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4、积累词语:求教、拜访、耐心、本领、添砖加瓦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阅字典的好习惯。
户外结合
体验活动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第1单元单元主题好习惯
单元
解读
本单元围绕“好习惯”安排了两篇主题课文《不懂就问》、《字典大楼》,语文天地中安排了一篇自读课文《林卡上学》。对于学生而言,形成好习惯对学习和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视学生良好喜光的养成,让习惯成为孩子自动化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按规则行动,成为终身受益的一种力量。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背诵——很快
不懂——就问
养成——好习惯
教学反思
课题
《字典大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阅字典的好习惯。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好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户外结合
体验活动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读1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自读《林卡上学》,并能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有关活动,梳理愿意改掉不良习惯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习惯。
2、开始养成注意预防并修改错别字的习惯。
3、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问、拼、查、猜)等,认识31个生字,学会写16个生字。通过比较基本字与合体字,感知声旁的作用。
五、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交流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出示练习题:
林卡上学
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袖子抽屉塞在扑通
3、填空(填上表示声音的词语)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批注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让学生认识查字典的好处,培养学生爱查字典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前置作业。
2、小黑板、字典
前置性
作业
见题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3.查一查本课不理解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二、学习课文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类容,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3、积累“一……不……”,完成语文天地中“D”,“H”
课前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前置性
作业
见题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三、拓展延伸
1.讲讲你对字典的感受。
2.出示几本书:《成语词典》《名人名言》等,告诉学生要多买几本这类书。
四、布置作业动手查字典
查字典或看课本
一组查字典,一组看课本。
读作:dian
组词:字典、词典、宝典……
学生书空,注意笔顺、笔画、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分析形声字的字形:
比如:砖,读作:zhuan,石表示与石头有关,专表示读音。
血:用加一加的办法:皿+一撇
学生汇报:字典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可大了。我们也会经常拜访字典专家的。
字典、登门求教、建造、心血、添砖加瓦、一篇文章、住址、碎土、疙瘩、耐心、
门牌→()()页(4画)住址→)页意思→()读出一小节的满意,第二小节的疑惑与明白.
要读出着急——
内容真丰富
读出编写的困难。
字典是学习的好帮手
喜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及相应拓展练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补充音节,巩固汉语拼音。
2、比一比,组词,巩固独体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并能区别字义、组词。
3、积累动词词组,正确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组。
4、自学课文:《林卡上学》,完成相应练习。
一、导入
1、抽读本单元学习的生字卡片。
2、导入语文天地中的题目学习。
二、指导学习及练习
(一)、照样子补充音节的韵母和声调。
1、了解一个音节的组成。
2、出示要求补充音节的汉字,抽生拼读。
3、注意学生拼读时是否关注了平翘舌音、三拼音节等。
4、学生在四线三格中正确补充音节。
5、读一读,记一记。
三、读一读,比一比。
4、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逗号与句号,并初步学会使用。
5、通过课内外阅读和其它语文活动,培养语感、积累、运用语言。
6、至少一次写话练习或者写一篇日记。
学情
分析
通过二上的训练,本班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但到了二下,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我们要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作一定的提升。优等生的教学以指导自学为主,差等生的学习重在字词的积累和巩固,分类进行,围绕“好习惯”主体单元的学习,特别要让学困生改掉学生上的坏习惯,尽早的好习惯习惯。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完成P5B项练习。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教师特别注意:登、瓦、答等字的字形。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
2.分小组学习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运用字典,学习全文。
(2)组内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全班汇报,边汇报边进行朗读指导。
(1)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3)你对哪节诗歌还不理解?
如:第二节诗有疑难。
大家提得很好,老师对这一节诗也存在疑问,现在请大家拿出字典来找一找“钠”字,了解以下问题:
……
(4)指导朗读
a.齐读第一、二小节
b.朗读第三小节,硬写不出这两个字:砝码!急忙去拜访字典大楼。要读出耐心——它耐心地告诉我字的笔画。
c.朗读第四小节(真大,指什么?师引导:这么丰富的做到,编写起来要花费多少春夏秋冬,大家认为该用什么口气读?
d.朗读第五小节(“离不开它”指什么?)那么,要用什么口气读?
7、学生完成课本及补充的组词练习。
四、照样子说一说。
1、指名读例子:
2、在这个例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总结:动作前面的地要用提土旁的“地”。
4、归纳不同词组的字的使用方法:
(什么样)的(什么)
(怎样)地(做什么)
(做)得(怎么样)
5、以()地背诵为例,指导学生练习,发散思维
6、学生完成课本练习。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 )。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
批注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板书新生字:钠 砝码
同学们,老师不知道这几个字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谁有办法帮一帮老师?
2.学生回答:
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查字典,一组看课本。
4.汇报学习所得:谁对这几个字了解得最清楚?(查字典的一组)
5.教师谈话:对,字典的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就去字典大楼里去走一走,看看字典大楼里有什么。(板书课题),随题识字:典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1.连线
3、积累动词词组,正确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组。
4、自学课文:《林卡上学>》
第二课时:自学课文:《林卡上学》,完成相应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及写话练习:改掉坏习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前置性
作业
预习、同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批注
第一课时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学生先读一读,比一比,看看都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
第一组:功——工的读音相同,都读gōng,第一个功是由第二个工加上了表示意识的力字旁组成的,表示和力气有关。这两个字的意思不一样。
4、组词区分。
5、学生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剩余的几组字,
6、教师小结:每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都是在独体字上加上了表示意思的部首,字的意思不一样。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孙中山 背诵 思想 流利 刚才 良好
学生自由提问题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孙忠撒是怎么做的?
……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的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懂就问。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课题
《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好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2、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它的意思,读得好,并能积累和运用。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二、学习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学生自由回答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5、口语交际及写话练习:改掉坏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独体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并能区别字义、组词。
2、正确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组。
3、口语交际及写话练习。
户外结合
体验活动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补充音节,巩固汉语拼音。
2、比一比,组词,巩固独体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并能区别字义、组词。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完成题单第一页。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4、积累词语:求教、拜访、耐心、本领、添砖加瓦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阅字典的好习惯。
户外结合
体验活动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第1单元单元主题好习惯
单元
解读
本单元围绕“好习惯”安排了两篇主题课文《不懂就问》、《字典大楼》,语文天地中安排了一篇自读课文《林卡上学》。对于学生而言,形成好习惯对学习和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视学生良好喜光的养成,让习惯成为孩子自动化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按规则行动,成为终身受益的一种力量。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背诵——很快
不懂——就问
养成——好习惯
教学反思
课题
《字典大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阅字典的好习惯。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好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户外结合
体验活动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读1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自读《林卡上学》,并能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有关活动,梳理愿意改掉不良习惯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习惯。
2、开始养成注意预防并修改错别字的习惯。
3、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问、拼、查、猜)等,认识31个生字,学会写16个生字。通过比较基本字与合体字,感知声旁的作用。
五、完成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交流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出示练习题:
林卡上学
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袖子抽屉塞在扑通
3、填空(填上表示声音的词语)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批注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让学生认识查字典的好处,培养学生爱查字典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前置作业。
2、小黑板、字典
前置性
作业
见题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3.查一查本课不理解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二、学习课文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类容,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3、积累“一……不……”,完成语文天地中“D”,“H”
课前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前置性
作业
见题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三、拓展延伸
1.讲讲你对字典的感受。
2.出示几本书:《成语词典》《名人名言》等,告诉学生要多买几本这类书。
四、布置作业动手查字典
查字典或看课本
一组查字典,一组看课本。
读作:dian
组词:字典、词典、宝典……
学生书空,注意笔顺、笔画、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分析形声字的字形:
比如:砖,读作:zhuan,石表示与石头有关,专表示读音。
血:用加一加的办法:皿+一撇
学生汇报:字典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可大了。我们也会经常拜访字典专家的。
字典、登门求教、建造、心血、添砖加瓦、一篇文章、住址、碎土、疙瘩、耐心、
门牌→()()页(4画)住址→)页意思→()读出一小节的满意,第二小节的疑惑与明白.
要读出着急——
内容真丰富
读出编写的困难。
字典是学习的好帮手
喜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天地及相应拓展练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补充音节,巩固汉语拼音。
2、比一比,组词,巩固独体字加部首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并能区别字义、组词。
3、积累动词词组,正确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组。
4、自学课文:《林卡上学》,完成相应练习。
一、导入
1、抽读本单元学习的生字卡片。
2、导入语文天地中的题目学习。
二、指导学习及练习
(一)、照样子补充音节的韵母和声调。
1、了解一个音节的组成。
2、出示要求补充音节的汉字,抽生拼读。
3、注意学生拼读时是否关注了平翘舌音、三拼音节等。
4、学生在四线三格中正确补充音节。
5、读一读,记一记。
三、读一读,比一比。
4、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逗号与句号,并初步学会使用。
5、通过课内外阅读和其它语文活动,培养语感、积累、运用语言。
6、至少一次写话练习或者写一篇日记。
学情
分析
通过二上的训练,本班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但到了二下,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为了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我们要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作一定的提升。优等生的教学以指导自学为主,差等生的学习重在字词的积累和巩固,分类进行,围绕“好习惯”主体单元的学习,特别要让学困生改掉学生上的坏习惯,尽早的好习惯习惯。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完成P5B项练习。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教师特别注意:登、瓦、答等字的字形。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
2.分小组学习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运用字典,学习全文。
(2)组内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全班汇报,边汇报边进行朗读指导。
(1)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3)你对哪节诗歌还不理解?
如:第二节诗有疑难。
大家提得很好,老师对这一节诗也存在疑问,现在请大家拿出字典来找一找“钠”字,了解以下问题:
……
(4)指导朗读
a.齐读第一、二小节
b.朗读第三小节,硬写不出这两个字:砝码!急忙去拜访字典大楼。要读出耐心——它耐心地告诉我字的笔画。
c.朗读第四小节(真大,指什么?师引导:这么丰富的做到,编写起来要花费多少春夏秋冬,大家认为该用什么口气读?
d.朗读第五小节(“离不开它”指什么?)那么,要用什么口气读?
7、学生完成课本及补充的组词练习。
四、照样子说一说。
1、指名读例子:
2、在这个例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总结:动作前面的地要用提土旁的“地”。
4、归纳不同词组的字的使用方法:
(什么样)的(什么)
(怎样)地(做什么)
(做)得(怎么样)
5、以()地背诵为例,指导学生练习,发散思维
6、学生完成课本练习。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 )。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
批注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板书新生字:钠 砝码
同学们,老师不知道这几个字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谁有办法帮一帮老师?
2.学生回答:
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查字典,一组看课本。
4.汇报学习所得:谁对这几个字了解得最清楚?(查字典的一组)
5.教师谈话:对,字典的用处可大了。今天,我们就去字典大楼里去走一走,看看字典大楼里有什么。(板书课题),随题识字:典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1.连线
3、积累动词词组,正确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词组。
4、自学课文:《林卡上学>》
第二课时:自学课文:《林卡上学》,完成相应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及写话练习:改掉坏习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前置性
作业
预习、同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
批注
第一课时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学生先读一读,比一比,看看都有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
第一组:功——工的读音相同,都读gōng,第一个功是由第二个工加上了表示意识的力字旁组成的,表示和力气有关。这两个字的意思不一样。
4、组词区分。
5、学生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剩余的几组字,
6、教师小结:每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都是在独体字上加上了表示意思的部首,字的意思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