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K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目录
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
K1 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1)
K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K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K4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圈的稳态 (1)
K5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 (1)
K1 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34.K1(2014·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以下不属于
...负反馈调节的是
A.湖泊污染后鱼类死亡,进而加重湖泊污染 B.生产者数量影响消费者数量C.血糖浓度影响胰岛素的产生 D.甲状腺激素影响垂体的分泌【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态
【答案解析】A
8.K1 (14分)(2014·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请据图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甲是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③和④分别属于和(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在图乙的食物链中,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主要与的复杂程度有关。

(4)在图乙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的作用
是。

(5)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影响很大,增加了CO2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

【知识点】生态系统
【答案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呈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兔、狼的数量应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食物链为植物→兔→狼。

【思路点拨】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典型总结】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40.K1 (2014·宁波高二八校联考)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
下列是对该图的分析。

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若C、D种群灭绝,一段时间后,E种群数量会增大
D.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知识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答案解析】C解析:该图不能表示一个群落,因图中有非生物成分,没有分解者,图中BCD 三个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E和F不存在着地理隔离。

【思路点拨】根据群落的概念及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42.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植物,则在
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
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
【知识点】种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
【答案解析】B 解析: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生态系统抵抗
力的稳定性最强。

【思路点拨】根据种群、生物多样性等知识分析。

27.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第二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组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解析】D
25.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知识点】生态瓶的制作
【答案解析】A 解析:甲瓶中小鱼很快死亡的原因是小鱼的数量过多。

【思路点拨】根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关系分析。

23. 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解析】B
22.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知识点】信息传递
【答案解析】A
16.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生态学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

【答案解析】D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思路点拨】根据生物多样性的类型的含义分析。

17.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
A.a>b>c B.c>b>a
C.c=b>a D.a>c=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图中落叶供给量及土壤中有机物的量的关系分析,落叶越多而土壤中有机物越少,说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反之弱。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的关系分析。

18.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在葡萄种植园内,葡萄与毛豆、花生等矮生作物间作套种,并放养了以杂草和昆虫为食的土鸡。

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与单一种植葡萄的园区相比,病虫害降低
C.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D.葡萄园内常利用荧光灯来诱杀害虫,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
【知识点】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解析】A 解析:该生态系统还需人工输入肥料等才能维持稳定。

【思路点拨】理解人工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

11.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解析】D解析:D顶中有四条食物链,最多,结构最稳定。

【思路点拨】据图分析食物网中含有的食物链条数。

12.K1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
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答案解析】D 解析: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除了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外,还有丙和乙之间。

【思路点拨】全面分析食物网中各生物间的关系。

【思路点拨】根据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分析。

10.J3、K1(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解析】D 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由于生物种类单一,物种丰富度降低;巨尾桉林由于生物种类单一,结构简单,
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思路点拨】根据演替的含义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分析。

4.K1 (2014·江苏盐城高二下学期期末)右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其中丙为分解者。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
B.图中包含两条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解析】C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图中只包括一条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表示在营养级之间。

【思路点拨】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及食物链知识分析。

22. K1(2014·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B.生物种群的繁殖与信息传递无关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知识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答案解析】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正确;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错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生态系统信息的分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

21.K1 (2014·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C.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有一定的限度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解析】D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有一定的限度,C正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的稳定性,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苔原高,但恢复力的稳定性比苔原低,D错误。

【思路点拨】准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原因、调节机制及表现种类。

10.K1 (2014·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存提供CO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知识点】生态系统内生物间关系
【答案解析】C解析:植物光合作用产生O2提供给鱼,A正确;鱼呼吸作用产生CO2供给植物光合作用,B正确;能量是由植物到鱼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若该缸长期在黑暗中,鱼和植物会因缺少O2而死亡,D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内在联系。

7. K1 (2014·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
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知识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稳定性
【答案解析】A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A正确;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有几个营养级,B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图b城市生态系统中
的人的数量多于植物的量,不光有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也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错误。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动植物的数量关系是否能维持生态平衡。

K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6.K2(6分)(2014·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单位为106 kJ)。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生态系统的由______所固定的总能量A为______×106 kJ。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3)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自身的______消耗,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______利用及少量能量被______利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6分)
(1)生产者111 (2)13.5% (3)呼吸作用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图中生产者是A,它固定的总能量=呼吸消耗量+分解者利用+未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量,B营养级同化量=0.5+9+2.5+3=15,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5÷111=13.5%;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全部能量的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及少量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思路点拨】根据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进行分析。

33.K2(2014·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某森林生态系统现有生物量为35 kg/m2,净生产量是5 460 kJ/m2·a,呼吸消耗量占总生产量的45%,总生产量是多少kJ/m2·a
A.191 100
B.5 495
C.9 927
D.19 110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解析】C
【思路点拨】总生产量=净生产量+呼吸消耗量
30.J2、K1、K2(9分)(2014·江西鹰潭高二下学期期末)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
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 2·a)
(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

(2)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

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3)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4)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解析】(1)竞争 样方法 随机取样 (2)大于 0.85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4)自我调节
解析::(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都属于第一营养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输出总量(枯枝、落叶、死根+粪便+尸体+呼吸作用).已知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2.3×107
J/(cm2•a),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 3.27×105-1.31×105-=1.96×105 J/(cm 2•a ),所以传递效率约为(1.96×105)÷(2.3×107)=0.85%.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 生产者 固定的 太阳能
2.31×107 植食动物 残屑 枯枝、落叶、死根 1.45×107 粪便 尸体
1.31×105
摄入3.27×105 用于 树根、树干 树枝、树叶 生长
5.01× 枯枝落叶层 未被分解
6.28×
105
分解者 ……
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这三大功能实现的基础。

(4)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出生或死亡都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0.K2 (2014·宁波高二八校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
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下列叙
述中不正确的

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
C. W1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
D.流入初级消费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2)
【知识点】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B 解析: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 【思路点拨】分析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即可。

41.K2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
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知识点】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D 解析:一个人所吃的玉米和牛肉的量无法知道,所获得的能量就无法比较;能量传递效率在两个营养级之间是都是在10-20%。

【思路点拨】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20.K2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
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知识点】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A解析:图中①表示的是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

【思路点拨】根据能量流动的含义进行分析。

21.K2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知识点】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A 解析:羊同化的能量=羊摄入体内的能量-羊粪便中的能量。

【思路点拨】理解同化量、撮入量及粪便量的关系。

15.K2 (201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知识点】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D 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思路点拨】根据能量流动的含义分析。

29.J2、J3、K2(8分)(2014·江苏盐城高二下学期期末)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

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 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 。

(2)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
▲ 结构。

(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类型属于▲ 。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上图。

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 和▲ ;沙氏变色蜥在
食物中所处的营养级为▲ 。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知识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解析】(8分)(1)样方法随机取样(2)水平(3)次生演替
(4)捕食竞争第三、第四(缺一不得分) b+d+e/a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调查时需随机取样;上图坡地体现的为水平方向的群落结构;该荒滩原来生长过植物,因而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沙氏变色蜥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第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b+d+e,因而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b+d+e/a 。

【思路点拨】根据种群、群落及能量流动的基础知识作答。

24. K2(2014·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能量从大象流向该蜣螂体内
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一只兔被一匹狼捕食,能量的传递效率最大为20%
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为生产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B解析:蜣螂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大象的粪便是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其中的有机物并未被大象所同化,所以被大象所同化的能量没有流入到蜣螂的体内,A错误;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针对种群而言的,而对某一特定个体是有可能超过20%的,C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分解者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D错误。

【思路点拨】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20. K2(2014·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
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 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D解析:、①是兔的同化量,A错误;根据题图不能判断出分解者所获能量的多少,B错误;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③和④是兔和狐未同化的量,属于草和兔同化的一部分,D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K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9.K3(2014·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A.碳酸盐 B.单质碳 C.CO2 D.含碳有机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解析】C解析: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间以CO2的形式的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