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年以来:保护价收购制度
17
农村税费改革
改革之前
农业税种和税率
农业税: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15. 5%
畜牧税:3% 特产税:不同品种税率不同,如柑桔香蕉荔枝苹
果梨税率为12%,其他水果干果税率为10%,果 用瓜税率为8%
18
此外,1992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农 民还需要缴纳
粮食直补 良种补贴 农业生产机械购置补贴 综合生产资料补贴
26
粮食直补
出台背景
粮食产量下降:1998年 5.12亿吨到2003年4.31亿吨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1998 年17亿亩到2003年15亿亩
流通企业补贴属于黄箱政 策,入世后必须要改革
发展时间
2002年开始试点: 2003年13个粮食主产区 2004年全面补贴
5 0 1978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官方贫困线
PPP1美元标准
7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行政村通路率:94% 行政村通电率:100% 行政村通电视信号 行政村通电话信号
我们是“明组暗户”,不 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 谁讲谁不是人。
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 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 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 小孩养到18岁。
10
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制度改革 社会制度改革
11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阶段
1978年-1985年,改革过去人民公社的经营体 制,标志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给农民充分的 自主权,让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市 场的需求去发展生产,去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职 业
20
造成了沉重的农民负担
1998年农民的税费总额1224亿元,包括了农业 税、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三提五统(即 乡统筹、村提留),教育集资以及以资代劳款、 地方行政性收费。其中农业税300亿元,乡统 筹、村提留共约为600亿元,余为其他费用。
21
2005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 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国家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2004年农业税税率 降低1个百分点的省份再降低4个百分点,2004年 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的省份再降低2个百分 点;全面取消牧业税。
乡统筹:是指乡镇向所属的农户收取的、用于辖区内乡村两 级办学经费或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 训练和修建乡村道路等五项由乡镇支配的资金;
村提留: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的、用于本村的 管理费、公益金和公积金等三项由村级支配的资金。
两工: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建勤、 修缮校舍等。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 5~10个农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和植树造林。按标准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 10~20个劳动积累工。
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及 时加以肯定和引导
肯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
明确提出土地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继续稳定和 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 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 强调依法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是稳定和完善家庭 联产承包制的重要保证
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 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 本制度,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 30年不变,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 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经发包方同意,允许15 土 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有偿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 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
国农村土地承 地承包经营权,对土地承包的诸多方面做出
包法
法律规定,对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16
农产品流通制度改革
1950年-1978年,统购统销制度:政府先后对粮棉油和 上百种农副产品实行了征购和派购的政策。农民只能 把农副产品卖给国家,没有卖给谁,卖什么价的选择。
补贴对象
农民
补贴方式
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 向农户发放储蓄存折
或储蓄卡两种方式
补贴规模
2006年142亿元
27
良种补贴
发展情况
补贴对象
2002年:高油大豆
农民
2004年:大豆、玉米、小 麦、水稻
供种单位
补贴范围:河北、内蒙古、 辽宁、吉林、黑龙江、江
补贴方式
苏、安徽、江西、山东、
2005年12月,全国有28个省市免征了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
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1958年通过的 农业税条例
22
税费改革的内容
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 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取消屠宰税。 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对村内进行农
1978——1984年实行有计划的调整统购价格:1979年 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
1985年以后实行开放价格为主,放调结合的制度:取 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 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合同定购价格 为统购价和超购价的“倒三七”价格(即70%按原超购 价,30%按原统购价)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
1
改革前中国的现状
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倒数第四 绝对贫困人口数量2.5亿,贫困发生率30%
2
改革三十年农村发展的成就
农业生产总值快速发展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大多数补贴 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 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
(3)补贴方式的隐蔽性: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补 贴方式多采取“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 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 给予补贴。
25
新的农业补贴政策
农业生产过程的补贴: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农用工业的补贴、生产资料的补贴、农业科学技术研 究与推广的补贴、农业贷款利息补贴、农业灾害补贴、 农业扶贫救济等。
交换过程的补贴主要是对农产品购销差价的补贴,补 贴对象是国有粮食企业
24
特点
(1)补贴范围的普遍性: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 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 流通的全过程;
• 补贴对象是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 产的农机服务组织,以农机专业户为主。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标 准为按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进行补贴
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数造林等集体生 产公益事业所需劳动力,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 民主讨论决定。 调整农业税政策,直至取消农业税 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直至取消。 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直至取消
23
农业生产补贴政策
传统的农业补贴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 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982年,明确包产到户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 社会主义性质,确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 村改革的一项战略决策,在全国加以推广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1983年至今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第二个中央一 号文件
3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134元, 2007年4140元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洗衣机 摩托车
(台) (辆)
电冰箱 (台) 移动电话 (部)
空调机 (台) 彩色电视机 (台)
6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1978年2.5亿, 2007年1479万
35
30
25 20 15 10
时间 1994年
1997年 1998年 2002年
政策和法规名 主要内容 称
关于稳定和完 原土地承包办法基本合理,群众基本满意的, 善土地承包关 尽量保持原承包办法不变,直接延长承包期; 系意见的通知 原则上不留机动地,确需留的,机动地占耕
地总面积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5%;提倡在承 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土地小调整间隔的时间不少于5年,
8
改革的标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党的政策逐渐由注 重意识形态领域转向注重经济工作领域
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标志着农村改革的开始
9
我们分到户以后,每户午 秋二季所收的头场粮食, 就要把国家征购和集体提 留交齐,谁也不准装孬种。
14
1978年以来土地制度的调整
时间
政策和法规名称
主要内容
1980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 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的通知
1 9 8 3 年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 问题
1984年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 农村工作的通知
1992年 1993年
关于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 理意见的通知
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0改革的主要内容社会制度改革11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1985年改革过去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标志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给农民充分的自主权让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市场的需求去发展生产去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职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12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等等13土地制度改革从1979年到1981年为实验阶段到1981年秋全国包产到户的队已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321982年明确包产到户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战略决策在全国加以推广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141978年以来土地制度的调整时间政策和法规名称主要内容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及时加以肯定和引导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肯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土地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1992年关于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意见的通知强调依法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重要保证1993年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
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
发放良种券 价格补贴
玉米、大豆和小麦每亩补 10元,水稻平均补7元
补贴规模
2005年38.7亿元
28
农业生产机械购置补贴
• 农机补贴重点为:(一)大中型拖拉机等农用动力机械如大中型 拖拉机、深松免耕机、精量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 秸秆综合利用机等;(二)农田作业机具,主要包括:耕整、种 植、植保、收获和秸秆还田等机具;(三)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产 后处理机械;(四)秸秆、饲草加工处理及养殖机械。
19
其他摊派繁多
199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中就 明令取消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共37项涉及农民负 担的收费、集资和基金项目,修改了17项收费 项目,取消了43项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 的达标升级活动,还纠正了10种存在问题的收 取与管理方法。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4
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 下降,1978年0.68,2007年0.43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5
农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上升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 基础性作用
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1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土地制度改革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农村分配制度改革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农业补贴政策改革 等等
13
土制度改革
从1979年到1981年为实验阶段,到1981年秋,全 国包产到户的队已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32%
关于进一步稳 全国推行“延包”政策,明确规定集体“机
定和完善农村 动地”不得大于耕地面积的5%,农户承包土
土地承包关系 地在30年期限内发生转包,其地租收益归原
的通知
承包农户。
关于农业和农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 村工作若干重 变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 大问题的决定 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
17
农村税费改革
改革之前
农业税种和税率
农业税: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15. 5%
畜牧税:3% 特产税:不同品种税率不同,如柑桔香蕉荔枝苹
果梨税率为12%,其他水果干果税率为10%,果 用瓜税率为8%
18
此外,1992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农 民还需要缴纳
粮食直补 良种补贴 农业生产机械购置补贴 综合生产资料补贴
26
粮食直补
出台背景
粮食产量下降:1998年 5.12亿吨到2003年4.31亿吨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1998 年17亿亩到2003年15亿亩
流通企业补贴属于黄箱政 策,入世后必须要改革
发展时间
2002年开始试点: 2003年13个粮食主产区 2004年全面补贴
5 0 1978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官方贫困线
PPP1美元标准
7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行政村通路率:94% 行政村通电率:100% 行政村通电视信号 行政村通电话信号
我们是“明组暗户”,不 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 谁讲谁不是人。
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 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 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 小孩养到18岁。
10
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制度改革 社会制度改革
11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阶段
1978年-1985年,改革过去人民公社的经营体 制,标志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给农民充分的 自主权,让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市 场的需求去发展生产,去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职 业
20
造成了沉重的农民负担
1998年农民的税费总额1224亿元,包括了农业 税、附加税、特产税、屠宰税、三提五统(即 乡统筹、村提留),教育集资以及以资代劳款、 地方行政性收费。其中农业税300亿元,乡统 筹、村提留共约为600亿元,余为其他费用。
21
2005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 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对国家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2004年农业税税率 降低1个百分点的省份再降低4个百分点,2004年 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的省份再降低2个百分 点;全面取消牧业税。
乡统筹:是指乡镇向所属的农户收取的、用于辖区内乡村两 级办学经费或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 训练和修建乡村道路等五项由乡镇支配的资金;
村提留: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的、用于本村的 管理费、公益金和公积金等三项由村级支配的资金。
两工: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植树造林、防汛、公路建勤、 修缮校舍等。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 5~10个农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和植树造林。按标准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 10~20个劳动积累工。
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及 时加以肯定和引导
肯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
明确提出土地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继续稳定和 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 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 强调依法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是稳定和完善家庭 联产承包制的重要保证
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 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 本制度,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 30年不变,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 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经发包方同意,允许15 土 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有偿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 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
国农村土地承 地承包经营权,对土地承包的诸多方面做出
包法
法律规定,对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16
农产品流通制度改革
1950年-1978年,统购统销制度:政府先后对粮棉油和 上百种农副产品实行了征购和派购的政策。农民只能 把农副产品卖给国家,没有卖给谁,卖什么价的选择。
补贴对象
农民
补贴方式
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 向农户发放储蓄存折
或储蓄卡两种方式
补贴规模
2006年142亿元
27
良种补贴
发展情况
补贴对象
2002年:高油大豆
农民
2004年:大豆、玉米、小 麦、水稻
供种单位
补贴范围:河北、内蒙古、 辽宁、吉林、黑龙江、江
补贴方式
苏、安徽、江西、山东、
2005年12月,全国有28个省市免征了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
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1958年通过的 农业税条例
22
税费改革的内容
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 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取消屠宰税。 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对村内进行农
1978——1984年实行有计划的调整统购价格:1979年 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
1985年以后实行开放价格为主,放调结合的制度:取 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 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合同定购价格 为统购价和超购价的“倒三七”价格(即70%按原超购 价,30%按原统购价)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
1
改革前中国的现状
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倒数第四 绝对贫困人口数量2.5亿,贫困发生率30%
2
改革三十年农村发展的成就
农业生产总值快速发展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大多数补贴 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 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
(3)补贴方式的隐蔽性: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补 贴方式多采取“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 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 给予补贴。
25
新的农业补贴政策
农业生产过程的补贴: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农用工业的补贴、生产资料的补贴、农业科学技术研 究与推广的补贴、农业贷款利息补贴、农业灾害补贴、 农业扶贫救济等。
交换过程的补贴主要是对农产品购销差价的补贴,补 贴对象是国有粮食企业
24
特点
(1)补贴范围的普遍性: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 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 流通的全过程;
• 补贴对象是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 产的农机服务组织,以农机专业户为主。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标 准为按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进行补贴
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数造林等集体生 产公益事业所需劳动力,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 民主讨论决定。 调整农业税政策,直至取消农业税 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直至取消。 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直至取消
23
农业生产补贴政策
传统的农业补贴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 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982年,明确包产到户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 社会主义性质,确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 村改革的一项战略决策,在全国加以推广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1983年至今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第二个中央一 号文件
3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134元, 2007年4140元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洗衣机 摩托车
(台) (辆)
电冰箱 (台) 移动电话 (部)
空调机 (台) 彩色电视机 (台)
6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1978年2.5亿, 2007年1479万
35
30
25 20 15 10
时间 1994年
1997年 1998年 2002年
政策和法规名 主要内容 称
关于稳定和完 原土地承包办法基本合理,群众基本满意的, 善土地承包关 尽量保持原承包办法不变,直接延长承包期; 系意见的通知 原则上不留机动地,确需留的,机动地占耕
地总面积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5%;提倡在承 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土地小调整间隔的时间不少于5年,
8
改革的标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党的政策逐渐由注 重意识形态领域转向注重经济工作领域
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标志着农村改革的开始
9
我们分到户以后,每户午 秋二季所收的头场粮食, 就要把国家征购和集体提 留交齐,谁也不准装孬种。
14
1978年以来土地制度的调整
时间
政策和法规名称
主要内容
1980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 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的通知
1 9 8 3 年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 问题
1984年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 农村工作的通知
1992年 1993年
关于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 理意见的通知
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0改革的主要内容社会制度改革11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1985年改革过去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标志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给农民充分的自主权让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市场的需求去发展生产去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职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12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等等13土地制度改革从1979年到1981年为实验阶段到1981年秋全国包产到户的队已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321982年明确包产到户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战略决策在全国加以推广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141978年以来土地制度的调整时间政策和法规名称主要内容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及时加以肯定和引导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肯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土地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1992年关于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意见的通知强调依法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重要保证1993年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
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
发放良种券 价格补贴
玉米、大豆和小麦每亩补 10元,水稻平均补7元
补贴规模
2005年38.7亿元
28
农业生产机械购置补贴
• 农机补贴重点为:(一)大中型拖拉机等农用动力机械如大中型 拖拉机、深松免耕机、精量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 秸秆综合利用机等;(二)农田作业机具,主要包括:耕整、种 植、植保、收获和秸秆还田等机具;(三)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产 后处理机械;(四)秸秆、饲草加工处理及养殖机械。
19
其他摊派繁多
199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中就 明令取消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共37项涉及农民负 担的收费、集资和基金项目,修改了17项收费 项目,取消了43项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 的达标升级活动,还纠正了10种存在问题的收 取与管理方法。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4
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 下降,1978年0.68,2007年0.43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5
农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上升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 基础性作用
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1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土地制度改革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农村分配制度改革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农业补贴政策改革 等等
13
土制度改革
从1979年到1981年为实验阶段,到1981年秋,全 国包产到户的队已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32%
关于进一步稳 全国推行“延包”政策,明确规定集体“机
定和完善农村 动地”不得大于耕地面积的5%,农户承包土
土地承包关系 地在30年期限内发生转包,其地租收益归原
的通知
承包农户。
关于农业和农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 村工作若干重 变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 大问题的决定 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