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阅读练习2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散文诗两篇阅读练习2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我的小树林
(英)福斯特
几年前,我购买了一片小树林——里面树不多,并且被一条人行道分别割成两半。

一些人总想占点便宜,这是正常现象,然而时间久了,小树林给我带来的烦恼,让我发现一个问题:财产对人的性格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小树林使我心里时常沉甸甸的。

它给了我权威,却拿走了欢乐。

因为这笔财产使我拥有了许多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又给我带来了麻烦和不便。

就好比家具需要除尘,除尘器又需要佣人,佣人又需要保险印花,这些事情让我在准备赴宴或者到约旦河里游泳之前,左思右想,不能决定去还是不去,原来的好心情随之荡然无存。

其次,我觉得小树林应该再大一些。

几天前,我在树林里散步,听到有嫩枝响动。

我很恼火,以为有人在采摘刺莓,走近时,看到是一只小鸟。

这下我乐了:我拥有了一只小鸟,小鸟却不像我这一样高兴,它一看清我的脸就惊恐地飞过树林,落到一片田野上。

这片田野是海妮西太太的。

现在小鸟成了她的了。

倘若林子再大一点就不会发生这事儿了,可我没有能力买下她的田野,也不愿谋财害命,这种种限制使我心烦意乱。

其三,财产使拥有者感到他应该用它做一些事情。

有时,我想砍倒这些树,留下林地;有时,又想在这些树缝中间栽满新树。

这些奇怪的想法折磨着我,我无法享受树林。

我们这些地球的生命有权利追求物质利益。

然而,我们不知道如何回避它,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以至物质利益的追求与占有欲纠缠在一起。

用但丁的话来说,“拥有便是损失”。

其四,是黑刺莓带给我的。

在这片贫瘠的小树林里,黑刺莓产量不多,站在人
行道上就可以看到,于是便被人采走。

毛地黄也如此——人们将它连根拔起。

受到教育的淑女们甚至将蘑菇刨出,在星期一的课堂上展示。

另一些没有受到教育的女士,将欧洲蕨放在她们男友的臂弯里,地上扔着报纸,锡铁盒。

上帝啊,我的小树林到底属不属于我?如果它属于我,我能阻止别人在那散步吗?
林·雷吉斯附近也有一片小树林,也因为被一条人行道分割开而遭殃。

那个拥有者在这方面毫不犹豫,他在人行道两侧筑了高大的石头墙,并在上面架了桥,众人像白蚁一样沿通穿过。

看不到黑刺莓。

这个能干的家伙真正主宰了他的小树林。

可能我也会这么做,有墙将林子围起来,用栅栏把众人挡开,直到我也能真正享用我的小树林。

这些都是“我”可能会有的特点:身体肥胖、贪得无厌、貌似强大而自私透顶。

1.作者开头说:“小树林——里面树不多。

”请根据文意写出其含义。

【答案】“树林”代表财产,“小”和“不多”说明少。

(或嫌财产少)
2.作者说:“我们这些地球的生命有权利追求物质利益。

然而,我们不知道如何回避它。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析理由。

【答案】“生命”要生存,就要有物质基础,所以,“追求”是正当的也是正常的。

“回避”是对追求的节制,超出维持生存的尺度而不加节制,便走向贪鄙。

3.请根据文意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拥有便是损失。

”从本文看,“我”拥有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2)“这个能干的家伙真正主宰了他的小树林。

”此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作者采用的是什么笔法?
【答案】(1)我拥有了小树林(财产)和由此而来的权威。

失去了欢乐、健康和美德。

(2)完全占有了财产,独自享受,自私透顶,讽刺。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标题于朴素中含有深意。

“我的小树林”是一种常见的偏正短语式标题,“我的”突出了独特性和私有性,“小”点明树林虽小,却能给我带来许多趣味——
小小财产既有无穷乐趣,又能燃起自私贪婪的欲火,这正是本文所要揭示的问题。

B.文章由“首先”“其次”等列出四条内容,“它给了我权威,却拿走了欢乐”是概括全文的东西,置于首先的位置,可以收到居高临下,俯视全文之效,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可倒置。

C.为了保护小树林,我也会“用墙将林子围起来,用栅栏把众人挡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D.第四段中“这些奇怪的想法折磨着我,我无法享受小树林”,这句话,心理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了“我”拥有了财产又无法恰当处置财产的矛盾心理。

E.对自由欢乐的向往,对自私贪婪的批判,是本文写作的主旨。

虽没有明写,而是贯穿于全文对小树林的描写、感情之中。

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

【解析】A、C、E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答案】BD
二、阅读艾中兴的《灯光》,完成1~6题。

①星儿不见了,月儿失踪了,小窗灯光消失了,河面渔火熄灭了;黑暗,无边无际,无所不在。

无孔不入的黑暗,吞没了天空、大地、河流、村庄,我的眼睛被蒙上了黑纱,在我脚下延伸的道路成了难以跨越的深渊。

②我在哪里?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是到了悬崖边上、三贫道口,亦或是被黑暗封闭的隧道尽头?
③咕咚,一块石头从我脚下骨碌滚落水中,我脊背冰凉,脚骨发软。

调一个方向走吧,伸手不见五指,哪儿还有方向?
④我盼望,我祈求,我呼唤,呼唤,呼唤 ,一石沉大海,没有一丝回应。

星星被抢掠了,月亮被绑架了,饥馑的肆虐,村舍人家炊
烟断绝。

河里已无一条活用鱼可捕,何来灯光渔火?飞来一只萤火虫吧,把这黑暗
..大袍洞穿一个窟窿,萤火虫你在哪里?飞来一场暴风雨吧,用你的雷鸣闪电把沉沉夜幕划破,暴风雨何以音讯皆无?来一场野火吧,熊熊烈焰把黑暗烧个焦头烂额,
山野何以如此一片沉寂,无动于衰?
⑤挣扎,扭打,左冲右突,拳落处,没有触感,空若无物。

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精疲力乏……
⑥上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带电筒,不带风灯,连一根火柴也没有?老同志没责备我:“还是一个娃娃。

”可我懂了,夜行的时候,不能没有灯火。

1.前三段写了黑暗给夜行人带来困惑和恐怖,请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先写黑暗吞没一切,次写看不清道路,再写无方向可辨,极有层次地揭示了黑暗给夜行人造成严重危害。

B.通过夜行人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把黑暗的危害写得生动逼真,令人毛骨悚然。

C.借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夜行人的困惑感和恐怖感。

D.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黑暗的横行肆虐和“我”的惶惑心态。

【解析】与B项对照,可知C似是而非。

【答案】C
2.根据语境,应依次填入第④段空缺处的词语是()
A.河面的渔火、小窗的灯光、星星、月亮
B.小窗的灯光、河面的渔火、月亮、星星
C.星星、月亮、小窗的灯光、河面的渔火
D.月亮、星星、河面的渔火、小窗的灯光
【解析】可参见此句话后的描写顺序和第①段的描写顺序。

【答案】C
3.第④段中的“黑暗”,除了扼杀一切光明的事物之外,还意味着什么呢?请选出概括得完全正确的一组()
①不幸②荒凉③沉寂④贫穷⑤祸患⑥灾难⑦饥饿⑧死亡
A.②③④⑦⑧
B.②③④⑤⑧
C.①②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解析】“不幸”“祸患”“灾难”三个词在词义上有交叉,不能并列使用;这三个词在外延上还涵盖了“贫穷”“饥饿”“死亡”,也不能和这三个词并列使用。

【答案】A
4.第⑤段写“我”与黑暗作斗争,“我”之所以毫无成效,其原因是()
A.黑暗看得见却摸不着,全是瞎折腾。

B.四面八方都是黑暗,个人无能为力。

C.胡斗乱打,行动盲目。

D.没有灯光,目标不准。

【解析】A、B明显错误;D项,没有灯光,也就没有黑暗,不存在斗争目标。

【答案】C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A.灯光
B.黑暗
C.夜行的经历
D.思想感情的变化
【解析】夜行人的思想感情变化:害怕黑暗→诅咒黑暗→斗争黑暗→失败后自责、觉醒,认识到灯光是不应该离开的东西。

【答案】D
6.通读全文后,你认为“灯”象征些什么?请选出全对的一组()
①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正确的理论思想③正确的奋斗目标④正确的方针路线⑤正确的人生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解析】“灯火”是指示方向的,对目标的实现起保证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目标,故子项③为误。

子项⑤也有误,文中并未非议夜行而只是强调应用“灯火”。

【答案】A
阅读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的散文《暴风雨》。

完成文后习题。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绚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_到_______,季节是________。

2.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

3.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昨夜今晨春季
2.暴雨变成小雨(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比喻句要准确理解、分析它的本体。

根据第④段可知“铿锵的乐曲”和“节奏单一的旋律”均指“雨声”) 3.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4.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散文中作者的观点常以议论的形式出现,体现在本文中有两句话,第段议论是对大雨的作用的评价,而第段议论则是点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