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一、早春普遍中耕,锄划镇压,增温提墒,促苗生长
由于今年麦田普遍墒情充足,提倡有条件的农户要进行浅中耕,以达到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消灭杂草、促苗早发快长的目的。
对于群体较大的旺长麦田采取深中耕控制小麦旺长,减少无效分蘖,预防小麦倒伏。
注意中耕质量,做到锄细、锄匀、锄平、锄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
二、返青起身期因苗制宜,科学追肥和浇水
1、三类麦田的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为重点。
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返青期气温稳定超过5℃时(3月10日前后)开始追肥浇水,每亩施用5~7公斤尿素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
第二次在拔节中期施肥浇水,每亩施用10公斤左右的尿素,以提高穗粒数;对于越冬期追施肥料的三类麦田,可把追施肥料统一后移到拔节期使用。
2、二类麦田的肥水管理,促控结合。
对于二类苗,春季管理以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为重点,按照“前氮后移”技术要求,在小麦起身期(3月25日前后)追肥浇水,每亩追10~15公斤尿素。
3、一类麦田的肥水管理,控促结合。
一类麦田属于壮苗麦田,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重点,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每亩10公斤尿素)。
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在水源有保证的前提下,返青期可不浇水施肥,推迟到小麦拔节后期(3月下旬)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
4、旺苗麦田的肥水管理,以控为主。
对于群体80万以上的偏旺苗,以控为主,可采取深中耕的办法,控制新蘖滋生,个别旺长麦田在起身期用壮丰安每亩25~40毫升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控制旺长。
在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对群体偏大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
在拔节期前后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三、及时做好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
由于今年麦播后土壤墒情好,麦田杂草数量也较常年偏多,因此应及时除治杂草,避免杂草与小麦争水肥、争阳光,影响小麦生长。
小麦拔节以前,每亩用10%苯磺隆(巨星)可湿性粉剂15克左右,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除阔叶类杂草,每亩用3%世玛油悬剂20~30毫升,兑水25~30公斤喷雾防除禾本科恶性杂草。
春季病虫害的防治要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重点做好返青拔节期和孕穗期两个关键时期病虫害的防治。
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关键环节之一。
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或用多菌灵胶悬剂或甲基托布津防治;防治根腐病可选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
以上病虫混合发生时,可采用以上对路药剂一次混合喷雾施药防治。
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丙环唑乳油每亩8~9克,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32~64克喷雾防治,兼治一代棉铃虫可加入Bt乳剂或Bt可湿性粉剂;赤霉病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10%~20%时喷药预防,可用80%多菌灵超微粉每亩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喷雾。
要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穗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喷雾,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灰飞虱;防治一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
四、加强管理,预防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我市早春常发灾害。
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到来之前,采取普遍浇水、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冻害。
对于整地质量差,或秸秆还田的麦田要进行实时镇压,增加土壤紧实度,防治小麦冻害。
如果发生冻害现象,要及时采取追肥、中耕保墒、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补救措施,促苗生长,减少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