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背景
(1)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多媒体显示:
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是同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
教师讲述: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革”运动,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
【合作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思考这场为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动乱对国家、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具体表现。
2.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
多媒体显示:批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刘少奇冤案;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3.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教师(利用“文革”时期的图片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问:“文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主要发动者是谁?他发动“文革”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并思考。
1.“文革”发动的历史背景: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
②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③林、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教师归纳:“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作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这表明国家在决策方面缺乏法律的制约。
“文化大革命”期间,宪法的尊严遭到践踏,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行使权力,红卫兵和造反派无视法律,肆意破坏社会秩序,表明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
【师生互动】为刘少奇和彭德怀等人补开追悼会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能够解决问题:“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师:那么平反冤假错案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多媒体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图片资料
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什么法制建设方针?由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重新召开两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选举,认识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国家机构: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吸取“文革”教训,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制度上、法律上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管理,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政党建设: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的重要知识点。然而民主政治建设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课讲述】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出发点是什么?“文革”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教师总结:首先,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以及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
其次,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1967年从上海开始的夺权风暴,造成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此期间,各造反派组织间的激烈斗争更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状况,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
教师总结:这些情况导致人民无法安定地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国家建设遭到严重损失。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
3.教训
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提倡民主等。
【合作探究】2: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引导同学们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背景以及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情况,讨论、思考:“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规律总结: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年没有召开和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两件事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刘少奇冤案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实际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利。
教师引导:也就是说“文革”剥夺了人民所享有的正常权利,人治凌驾于法制之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把相关内容画出。①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②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过程评价: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中共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政治基础。
2.全面立法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
多媒体展示:1979年刑法和1982年宪法的有关条文。提出问题:新时期,党和政府是怎样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
1.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背景
(1)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多媒体显示:
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是同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
教师讲述: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革”运动,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
【合作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思考这场为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动乱对国家、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具体表现。
2.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
多媒体显示:批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刘少奇冤案;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3.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教师(利用“文革”时期的图片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问:“文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主要发动者是谁?他发动“文革”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并思考。
1.“文革”发动的历史背景: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
②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③林、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教师归纳:“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作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这表明国家在决策方面缺乏法律的制约。
“文化大革命”期间,宪法的尊严遭到践踏,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行使权力,红卫兵和造反派无视法律,肆意破坏社会秩序,表明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
【师生互动】为刘少奇和彭德怀等人补开追悼会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能够解决问题:“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师:那么平反冤假错案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多媒体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图片资料
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什么法制建设方针?由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重新召开两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选举,认识民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国家机构: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吸取“文革”教训,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制度上、法律上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管理,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政党建设: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的重要知识点。然而民主政治建设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课讲述】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出发点是什么?“文革”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教师总结:首先,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以及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刘少奇冤案,典型地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
其次,造反派“全面夺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空前践踏及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1967年从上海开始的夺权风暴,造成党政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此期间,各造反派组织间的激烈斗争更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状况,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
教师总结:这些情况导致人民无法安定地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国家建设遭到严重损失。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
3.教训
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提倡民主等。
【合作探究】2: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引导同学们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背景以及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情况,讨论、思考:“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规律总结: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年没有召开和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两件事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刘少奇冤案反映了宪法尊严所遭受的践踏,人民所遭受的严重人身迫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实际上剥夺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利。
教师引导:也就是说“文革”剥夺了人民所享有的正常权利,人治凌驾于法制之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把相关内容画出。①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②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过程评价: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中共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政治基础。
2.全面立法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
多媒体展示:1979年刑法和1982年宪法的有关条文。提出问题:新时期,党和政府是怎样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