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
1.(1)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
1.(2)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
A. 沙粒粒径小
B. 地形平坦开阔
C. 风力较强劲
D. 沙粒湿度大
【答案】D
【解析】(1)厚田沙漠东临赣江,是赣江古河床的一部分,属于东部季风区,降水多,湿度大,沙粒不易被风吹起,而西北干旱地区以轻质沙粒为主,所以该地起沙时风的
速度会高于西北干旱区。

故选D。

【答案】B
【解析】(2)厚田沙漠位于赣江西岸,沙源来自赣江河床,江西省位于南方地区,冬
季风为偏北风,加上河谷地形的影响,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

故选B。

2.(1)推测白三叶比黑麦草削减污染物能力强的原因()
2.(2)草本缓冲带宜布局在下图中的()
A. 阻止入渗流量大
B. 抵抗冲刷能力弱
C. 吸收氮磷能力强
D. 抑制蒸腾作用强
【答案】C
【解析】(1)读图可知,白三叶吸收氮磷能力比黑麦草高,故白三叶比黑麦草削减污
染物能力强。

故选C。

【答案】D
【解析】(2)由材料可知,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和氮、磷等污染
库的污染。

故选D。

3.(1)科考发现,与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同步出现的现象是()
3.(2)对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能够预警全球()
A. 冰川更加发育
B. 咸水湖逐渐萎缩
C. 藏北高原变绿
D. 森林分布上限下移
【答案】C
【解析】(1)青藏高原变暖,气温升高,会使冰川融化,面积减小,A选项错误;
青藏高原上的咸水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咸水湖的补给量大大增加,咸水湖面积增大,B选项错误;
青藏高原变暖变湿有利于植被生长,会使藏北高原变绿,C选项正确;
青藏高原变暖变湿,森林分布的上限会上移,D选项错误。

故选D。

【答案】B
【解析】(2)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原咸水湖面积增大、藏北高原变绿等现象出现,所以对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能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预警作用,B选项正确;
洋流仅对所流经地区附近的气候有影响,对青藏高没有影响,A选项错误;
青藏高原远离工业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大气质量一直较好,没有太大变化,C选项错误;
对青藏高原的考察是对高原上植被、水文等的考察,其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与地震活动无关,D选项错误。

故选B。

4.(1)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①②③④中,可能出现()
4.(2)该山地南坡永久冰雪带下限的海拔比北坡低,是因为()
A. 热带草原带
B. 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雨林带
D. 针阔混交林带
【答案】D
【解析】(1)图中①②③④自然带位于永久冰雪带和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受热量、水分条件所限,ABC均不可能出现。

故选D。

【答案】A
【解析】(2)由山脉海拔高度可判断为我国喜马拉雅山脉。

其南坡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水汽来源较北坡充足,雪线低。

北坡降水少,雪线高。

故选A。

5.(2)与玉木冰期气候相比,现代气候()
5.(3)甲处典型植被()
A. 0°-15°E
B. 30°E-45°E
C. 110°E-125°E
D. 45°W-60°W
【答案】A
【解析】(1)由自然带从南向北的更替方向,可知位于北半球理想大陆的西侧。

30°E-45°E赤道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110°E-125°E为亚洲东部地区,30°N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45°W-60°W位于美洲东部地区,低纬度地区位于海洋中。

故0°-15°E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B
【解析】(2)低纬度热带沙漠范围向北扩大,热带地区暖干。

中纬度森林的分布范围向高纬度扩大,气候变暖湿。

与玉木冰期相比,高纬度地区大陆冰后退缩小,出现了多年冻土和苔原,气候变暖湿。

温带地区气候变暖湿。

故选B。

【答案】C
【解析】(3)甲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适应夏季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

故选C。

6.(1)消落带区域的植被()
6.(2)能看到三峡水库消落带完全出露水面的季节是()
A. 喜高温
B. 不耐贫瘠
C. 耐盐碱
D. 抗旱耐涝
【答案】D
【解析】(1)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

由于水库消落带会出现洪涝和干旱的周期性交替,生长在此带的护坡植被应该是抗旱又耐涝的草本植物。

故选D。

【答案】C
【解析】(2)夏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受洪灾威胁最严重。

三峡水库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故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C项正确。

故选C。

7.(1)桌山顶部荒芜的戈壁滩与植被茂密的洼地景观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7.(2)攀登桌山,沿途可以看到()
①常绿树种郁郁葱葱
②成群羚羊在林中漫步
③岩石层理构造显著
④成片的苹果林
7.(3)开普敦半岛()
A. 热量
C. 水分
D. 海陆位置
【答案】C
【解析】(1)桌山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其顶部平坦,虽受西风影响,但水汽
没有受到阻挡,没有形成降水,致使降水较少,风力侵蚀较强,蒸发旺盛,水源短缺,植被稀少,形成荒芜的戈壁滩景象;桌山顶部环绕的云团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山顶昼
夜温差大,夜间水汽冷凝附着在植物叶面上,汇集到洼地使得洼地水源充足,植物生
长旺盛。

故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故选C。

【答案】C
【解析】(2)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桌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山麓为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带,①正确;
羚羊是高山高原气候区的动物,桌山海拔较低,没有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②错误;
砂岩为沉积岩,层理构造显著,③正确;
苹果是暖温带水果,④错误。

故选C。

【答案】B
【解析】(3)据图中信息可知,开普敦半岛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多雨,A错误。

南大西洋的本格拉寒流流经该半岛西部,沿岸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
较多,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所以渔业资源丰富,B正确。

半岛面积较小,东西窄,南北狭长,河流少,水能资源缺乏,C错误。

半岛冬季沿海地区受西风影响,风浪较大,D错误。

故选B。

8.(1)大高加索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
8.(2)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下图中的()
A. 温带草原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A
【解析】(1)由大高加索山脉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出,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
稀少,因而我们可以得知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应该为温带草原带。

故选A。

【答案】C
【解析】(2)厄尔布鲁士山位于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上,西坡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受降水的影响,西侧冰川带的分布要比东侧低。

9.(1)边坡坡脚M堆积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9.(2)树木最早出现年份的空间差异反映出该地经历了()
9.(3)侧碛垄形成初期树木难以发育、生长,其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重力崩塌
B. 底部基岩风化
C. 流水堆积
D. 冰川堆积
【答案】A
【解析】(1)堆积体M位于边坡坡脚,推测其为重力崩塌形成的坡积物。

由于堆积体
M与冰碛物界面并不平滑相连,故其并不是冰川堆积物的一部分。

故选A。

【答案】C
【解析】(2)接近冰川的地区树木年龄较远离冰川地区的树木年龄更小,反映出冰川
萎缩,冰碛物发育并逐渐生长出树木的地理过程。

故选C。

【答案】D
【解析】(3)侧碛垄形成初期接近冰川,冰川几乎贴着侧碛垄存在,树木可能受冰川
占用空间及冷却效果的影响而不易生长,冰川继续退缩后,树木开始逐渐向此地繁衍。

故选D。

10.(1)土林一般形成于()
10.(2)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 高原塬面
B. 石灰岩台地
C. 谷地或盆地
D. 山顶
【答案】C
【解析】(1)由于铁质胶结物富集,风化后形成质地坚硬的铁帽,使其下部的粘土及
砂砾层得到保护,雨水的淋蚀力减弱,从而形成如塔如柱的土林。

土林一般分布于湖
相沉积的小盆地,以云南元谋盆地的班果、歪堡中的最为典型。

C对,ABD错。

故选C。

【答案】D
【解析】(2)该地风力作用影响小,不是主要外力,A错。

雨季降水集中,不是植被少的主要原因,B错。

土状堆积物,不是岩石裸露,C错。

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象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
壤贫瘠,D对。

故选D。

11.(1)与春季相比,秋季浮游动物较丰富的原因是()
11.(2)决定钦州湾浮游动物平面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径流下降
B. 水温上升
C. 围海造陆
D. 富营养化
【解析】(1)秋季相比春季,经过夏季后的径流量增加以及水温上升,使得太平洋钦
州湾浮游动物增多。

故选B。

【答案】C
【解析】(2)一般来说,营养盐丰富的水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但钦州湾内湾浮
游动物生物量水平较低,这可能跟营养盐结构比例失调有关,江河淡水输入(盐度和
营养盐)是决定钦州湾浮游动物平面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故选C。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2.(1)指出塔斯马尼亚岛平原地区的自然带名称。

12.(2)分析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的成因。

12.(3)与热带雨林相比,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的生物种类少。

从塔斯马尼亚岛的
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塔斯马尼亚岛平原地区属于温带海洋
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2)位于中纬度地区,为温带气候;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有利于
森林生长,因而形成温带雨林景观。

【解析】(2)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的成因从该地的气候以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方
面回答。

【答案】(3)地处温带,冰期气温更低,许多物种遭灭绝;热量条件较热带雨林区域差。

【解析】(3)该地地处温带,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许多物种遭灭绝;温带热
量条件较热带雨林区差,所以生物种类较热带雨林区少。

13.(1)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13.(2)根据图文材料中关于“巢穴公寓”的描述,分析当地鸟类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答案】(1)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
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不易扩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有下沉
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

【解析】(1)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可以从蒸发、水汽、洋流及副高控
制等方面回答。

该海区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西洋东岸,海区广阔,水汽充足。

受离
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离开陆地,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

沿岸有本格拉寒
流流经过,水温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雾。

【答案】(2)荒漠草原树木较少,群居织巢鸟共同选择枝干较粗壮的树木筑巢;昼夜
温差大,大型鸟巢厚实的干草可白天隔热,夜晚保温,利于鸟类生活;当地风力较大,“巢穴公寓”比单一的小巢穴抗风效果好,不易被风吹落。

【解析】(2)鸟类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表现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分析,其荒
漠草原广布、树木较少、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再结合“鸟巢公寓”的形态特点即可得出答案。

14.(1)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什么?14.(2)③处气侯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14.(3)图左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________。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解析】(1)略
【答案】(2)不符合,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它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影响。

【解析】(2)略
【答案】C
【解析】(3)略
【答案】(4)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为常绿硬叶林,该植被叶片常绿、坚硬,根系发达,具有耐旱的特征。

【解析】(4)略
15.(1)图中数字表示冷气团的是()
15.(2)受锋面影响,未来几天出现降水概率最小的地点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是冷气团,结合题中图可知表示冷气团的是②④。

【答案】C
【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②位于冷锋前后,可能会出现降水;④位于暖锋锋前,可能有降水,③位于暖锋锋后,降水几率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