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期中-连云港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3题,每题2分,共66分)
1.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其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这说明
A.科学研究促进了哲学的发展B.哲学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D.没有哲学作指导,就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
3.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可知论B.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4.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探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的是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③成天地者,气也④君权神授,天命难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下列与其观点相一致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仁者心动D.飞矢不动
6.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D.物质具有不可知性
7.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可以相互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

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相同的规律
③规律是是以改变和创造的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9.《美丽的家乡》将汉字结构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这幅画的独到之
处在于其做到了
A.尊重客观规律
B.坚信前途光明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发挥创造性思维
10.下列与成语“入乡随俗”哲学寓意相对立的成语是
①随机应变②郑人买履③随心所欲④按图索骥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1.下列各观点对“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②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2.物理学中的力、速度、位移等矢量的合成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因此,在对这些物理量进行分析时,如果应用三角知识,许多题目会大大简化分析过程或运算步骤,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这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13.2015年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

其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影响了一代人,这是因为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D.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不能夸大意志作用
14.下列观点体现了实践的观点的有
A.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B.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C.打柴问樵夫,渡船问艄公D.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15.“有了目标就要着手行动,不要面对多姿多彩的想法而陶醉不已,不去努力为之奋斗它永远只是一个漂亮的肥皂泡,最终是会破碎的;……”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6.“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你想了解砒霜是否有毒,也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

”这一说法
A.否认亲身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否认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认识
C.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否认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17.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有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下面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19.“纸包不住火”的老话面临新的挑战。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经过6年的努力,采用具有可控构造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

这一研究有力佐证了
A.实践从根本上推动认识的发展B.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循环往复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下列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观点的有
①瑞雪兆丰年②统筹兼顾③喜鹊报喜④刮目相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21.宋代徐于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C.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22.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男子篮球职业比赛中,各球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形上费尽心机,以求排出最佳阵容,使队员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最终战胜对手。

这表明
①关键部分的功能决定整体功能②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④树立联系观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2015年9月3日,中国隆重举行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

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这表明
A.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B.真理的客观性
C.部分影响整体发展D.量变引起质变
24.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要善于发现和改变规律B.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树立全局观念D.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25.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

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

下列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B.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
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6.“危机”这个词,一个字代表“危险”,另一个字代表“机会”。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②矛盾双方相互陪衬、相互斗争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普遍的、绝对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7.《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纲领指出,智能制
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上述材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④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8.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文中指出: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于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设时间表。

上述做法的唯物论依据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不同的国企具有不同的实际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④矛盾有主次之分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2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全面看问题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30.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孔子回答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B.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同一矛盾具有不同的方面
31.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万众创新”以来,其影响日益扩大,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更对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完善产生深刻和长远的重大影响。

下列对创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创新的过程是辩证否定的过程B.创新就是要坚持批判精神
C.创新就是克服已有的思想观念D.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3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为“土豪”添加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这一释义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33.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这份约1.7万字的报告中,“改革”的字眼一共出现77次,赢来满场掌声。

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
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

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①改革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

做人‘羊’眉吐气,生意‘羊羊’得意,前程‘羊’关大道,烦恼‘羊’长而去”立刻成为网络热词。

有不少人包括不少中学生在热衷于推算自己羊年的运势,希望羊年好运相伴。

我校高二(9)同学就此展开讨论。

同学甲认为:“属相、星座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运势,不得不信。


同学乙则认为:“人的命运与属相、星座等外在因素没有任何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完全靠主观努力。


⑴同学甲、乙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何种观点。

(4分)
⑵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评析同学甲的观点。

(4分)
⑶结合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评析同学乙的观点。

(4分)
35.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完善。

以下是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我国生育政策不断地调整、完善体现了怎样的认识论智慧?(12分)
36.“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

面对江苏城乡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我省苏北某地区想方设法建设新农村。

该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该地做法。

(12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互联网+”通俗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
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助飞传统行业。

当前,“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家居。

一从最初的共享信息,逐步向消费领域、生产领域渗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⑴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互联网+”的发展。

(6分)
“互联网+”也不是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筐。

地方政府在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时,要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策略,以防决策失误。

⑵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将“互联网+”战略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

(6分)
有专家指出:“融合的关键是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⑶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以《创新引领“互联网+”走进新时代》为题撰写一篇论坛交流稿。

(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论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BCBBC BACCD DACBA BBDCC ACABD BBDDC ABC
34.⑴甲:客观唯心主义,乙:主观唯心主义。

(2分,答出唯心主义即可)
⑵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分)同学甲的观点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没有根据的。

(1分)
⑶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可以对人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同学乙强调了改变自身命运要靠主观努力,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合理的。

(2分)但是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分)
35.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我国的生育政策从“鼓励生育”到“全面放开二孩”变化,每一次新的认识都是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而每一次新的认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践,为了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

(4分,原理2分,材料2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我国的生育政策随实际状况而发展、完善,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

(2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国的生育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2分)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所以我国的生育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2分)
⑤总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所以要不断完善我国生育政策,在实践不断中检验和完善我国生育政策。

(2分)
36.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该地区面对实际,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体现了这一点。

(3分)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充分借鉴了试点县的成功经验。

(3分)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坚持抓主要矛盾,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3分)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措并举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3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⑴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推进“互联网+”的发展,要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分)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要注重联系的多样性,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分)
③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既要搞好局部,又要树立整体意识。

(2分)
⑵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互联网+”战略要充分考虑本地传统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2分)
②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互联网+”战略需要发挥正确的意识的作用,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智慧。

(2分)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互联网+”战略需要按规律办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要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分)
⑶评分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