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初期与唐朝关系的发展与维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国初期与唐朝关系的发展与维系
公元707年,渤海高王大祚荣十年(唐中宗李显神龙三年)武则天病危, 其子李显复位, 是为中宗。
唐中宗复位后看到, 以往对待边疆各地方民族势力的反叛, 过分强调使用武力, 结果虽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却并不理想。
于是, 他决定调整政策, 改一味征剿为剿抚并用, 试图以和平的手段求得边疆的安定。
为了缓和唐与东北其他部族的关系, 他派侍御使张行岌
前往震国招慰与安抚大祚荣。
大祚荣建立震国刚刚十年, 虽说也有了一些基础, 但是, 为了使
自己的政权稳固发展下去, 他欣然接受唐朝的招慰,“自是每岁遣使朝贡”1为了表示对唐朝的
友好和忠顺, 大祚荣派遣自己的儿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到长安入侍, 唐朝将其留为宿卫。
至此,震
国这个“非法”建立的政权得到了唐朝的正式承认, 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唐朝也成功地化敌为藩, 巩固了对东北边疆的控制。
渤海国渤海与唐朝建立贡赐关系后,可以说是充分的利用了唐王朝寻求边疆安定的态度,积
极与唐王朝交往,渤海王大祚荣之子大门艺,于公元707年遣唐做宿卫,公元713 年回国,
也将唐王朝的先进文化带回国。
于是渤海国开始了向唐朝学习,并主动向唐王朝“求互市”,
入唐交易买卖和参加宗教活动2。
以强大自己的国力。
这种积极的态度,是渤海国成为东北
少数民族政权里出类拔萃的“海东盛国”的主要原因。
唐朝和渤海如此顺利的建立起羁縻关系是因为双方建立关系对渤海和唐朝都有好处。
对唐朝
来说:
第一,可以不动用武力与渤海建立领属关系,化敌为藩。
唐可以依据渤海的地理位置防范契
丹的扰乱。
解决了东北边疆的动荡局势。
第二,唐扩大了自己的政治也军事范围,可在渤海屯兵抵御契丹,也将自己的政治影响和先
进文化制度传到了东北境内。
使我过东北地区的封建化程度大大提高。
也将“车本书一家”的
民族制度发展的更好。
唐得到了一个忠诚稳固的藩属。
来自渤海国朝贡的方物,满足了皇室
的奢侈需求。
第三,册封渤海,成为了唐出色的民族政策的一个成功典范,封渤海为忽汗州,设忽汗都督,是羁縻政策的成功应用,使渤海既不用唐朝过多费心管理,也让渤海成为了唐政权的一个组
成部分。
即民族自治。
第四,渤海与唐建立贡赐关系,客观的成为了唐朝联系日本的纽带。
虽然这个好处并没有在
最初体现出来,也不是唐的主观愿望。
但是,渤海始访日本,便以平等的身份交往,这也客
观提高了唐的地位。
而渤海也成了唐与日本交流的中介,并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了极大的贡献。
对渤海来说:
第一,大祚荣建立国家,从中原的角度来讲属于非法政权,并没有被靺鞨其他各部及东北其
他民族的承认,接受唐朝册封以后振国得到了唐朝的承认,变得名正言顺,提高了大祚荣在
靺鞨诸部中的地位和声望,从而巩固了政权。
之后,渤海不断的接受唐朝的册封,其政治地
位也不断的提高。
留唐宿卫的渤海人也得到了唐的重用。
第二,从经济上而言,政权的稳固给人民带来的是安定的环境,从而渤海政权的农业也有了
稳定的发展,虽然渤海政权的东北区域仍然以畜牧业和狩猎为主,但是西南地区已经是非常
固定的农业区,这离不开唐朝的帮助,由此渤海的经济主体变成了农业和畜牧业及其他产业
的复合式经济,使渤海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公元713年,大祚荣的政权正式改名为渤海国后,便遣使朝贡并请开互市,目的是加强与唐的经济联系。
并且通过朝贡得到丰富的回赐。
虽然朝贡与回赐的经济意义并不高于其政治意义。
但渤海也得到了代表唐朝先进手工业的物品,如丝绸,帛等。
满足了宫廷需求也学习到了先进的文化。
第三,渤海和唐朝建立关系,使渤海逐步的成为了享负盛名的“海东盛国”。
渤海不断的学习
唐朝的先进文化和制度,仿效唐朝。
可以说是一种毫无保留式的模仿。
二、大祚荣时期与唐朝关系的巩固
大祚荣为渤海国第一任王于公元698年建立自己的政权。
共在位22年。
在大祚荣建立“振国”之初,中原王朝与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并不稳定,粟末靺鞨摆脱高丽的统治,又刚
刚摆脱唐帝武则天的讨伐,为了站稳脚跟,巩固政权,与契丹示好,求得联盟,得到了第一
份外界的支持。
直到公元707年,平庸的唐中宗即位的第三年,急于改变武则天留下的东北
边疆情势的烂摊子,于是遣派使者张行岌前往振国招抚大祚荣,大祚荣欣然接受。
公元711年,大祚荣首次向唐朝贡贡品。
3公元713年,唐玄宗即位,册拜大祚荣为左骁卫
大将军、渤海郡王, 以其所统为忽汗州, 加授忽汗州都督。
大祚荣建立的政权, 至此“始去振国号, 专称渤海”。
4同年冬,大祚荣遣子往唐朝,请求开互市以就是交易,并参拜内地佛寺,
请求在佛教交往活动。
公元719年,渤海王大祚荣病故。
渤海国“私谥为高王”。
5童年遣左监门率上柱国吴思谦摄
鸿胪卿, 持节充使前往渤海吊祭大祚荣。
唐朝使臣在吊祭完大祚荣后, 册封大祚荣的世子、已
经嗣立的大武艺为渤海郡王, 袭其父职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府都督。
6
大祚荣在位22年,初步创建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多民族政权,为渤海国的长期
稳固奠定了基础。
大祚荣为渤海盛国建立的贡献很大,他积极接受唐王朝的招抚,不但巩固
了自己的政权,也通过归顺唐朝后,积极地学习唐朝的文化。
使渤海国不仅仅是唐朝的藩属,并且两者有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遣送留学生朝唐,开了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
的先河。
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后,从各个方面都与唐朝有紧密的联系,主动要求开互市,从
事宗教活动。
佛教进入渤海虽然有着其政治意图,但对渤海的文化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在后续论述。
大祚荣也积极在东北境内联合其他属部,壮大实力,同时也稳定了东北
少数民族的局势。
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早期开发。
使东北边疆民族地区不在时蛮族,而是有着
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