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 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受物之汶汶者乎。

(《楚辞·渔父》)
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

(《克己复礼》),任重而道远。

(《君子之风》)
君子不以言举人,。

(《周而不比》)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诲人不倦》)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高山仰止》)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高山仰止》)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2.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札记(zhā)诓骗(kuāng)攻讦(jié)更相为命(gēng)
B. 蓦然(mò)槛阱(jiàn)妊娠(chén)强颜欢笑(qiǎng)
C. 僭越(chán)萌蘖(niè)喟叹(kuì)暴虎冯河(píng)
D. 盥洗(guàn)濒临(bīn)症结(zhēng)一语成谶(chèn)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挖墙角发愤忘食过犹不及防患未燃
B. 文身好行小慧蜚声中外鞭辟入里
C. 骄横徇徇善诱出奇不意能近取譬
D. 度假村举一反三恰如其份棋开得胜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2)菜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3)序列一经读出,它的质控、组装,递交、分析都有赖于生物信息学,而从现在开始,序列的意义完全决定于生物信息学。

(4)______GPS能大大优化公交营运管理,南京公交总公司已加快了“上星”工程的进度,争取年内“上星”公交车达到1000辆。

A. 质疑抑止以致鉴于
B. 质疑抑制以至鉴于
C. 置疑抑止以至出于
D. 置疑抑制以致出于
5.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后果和
影响耸人听闻。

B. 入夜,对于窗的处理也有“党派”之分:有的人窗内加帘,入夜合帘,阻止星
月之光侵入;有的人相反,纵使窗内有帘,入夜也不合,甚至欢迎星月之光升堂入室。

C. 小张站起来说道:“陈书记刚才的发言是抛砖引玉,让人茅塞顿开,我下面要
讲的话只能算是狗尾续貂了。


D. 如果读者不觉得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
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
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
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 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
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D. 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
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最合适的一组是
(1)鲁迅先生认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他教人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这部活书”。

(2)中山公园的再利用设计方案,通过增与减的设计,,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

①这样,才有丰厚的“库存”,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
②这样,才不致于提起笔来,搜罗枯肠,无从下笔,才有丰厚的“库存”
③更戏剧化的讲述场地的故事,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
④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8.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告诸往而知来者
B. 出则不知所如往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D.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事君数,斯辱矣
9.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与点也(赞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匡正)
B. 吾党之小子狂简(家乡)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C. 愿无伐善,无施劳(攻伐)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修饰)
D.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趋向)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警惕)
10.下列各项中,加线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浴乎沂,风乎舞雩
B. 故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友直,友谅,友多闻
C. 齐彭殇为妄作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D.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1.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恶徼以为知者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C.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1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酒食,先生馔
B.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彼且奚适也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B. 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已子路行以告
C.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吾道一以贯之
D. 异乎三子者之撰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4.【甲】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
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乙】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

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

结合甲文,简析孔子为什么会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4分)
乙文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5.阳关雪
余秋雨
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
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

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

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

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他们褪
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
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

”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

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
也找不到。

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

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

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⑤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
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⑥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

这里正是
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

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⑦远处已有树影。

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

登上一个坡,
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⑧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

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
站住。

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

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

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

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

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⑨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
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⑩这便是唐人风范。

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

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

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

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

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

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

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

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⑪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

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⑫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⑬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

怕还要下雪。

本文重点写寻访阳关,但开头两段却不写阳关,用意何在?(2分)
请简要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效果。

(4分)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⑪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2分)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

(4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6.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


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
吾岂忧匈奴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上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②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③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④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

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阃:外城之门;②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③上功:呈报功劳;④首虏:砍下的首级和俘虏。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谢:感谢
B.召唐,让曰让:责备
C.文吏以法绳之绳:制裁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犯……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岂忧匈奴焉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矣
D.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匈奴为患,孝文帝希望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来辅佐自己,但冯唐认为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难以得到孝文皇帝的重用。

B.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而被责罚,冯唐认为皇帝刻薄寡恩。

孝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派冯唐前去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职位。

C.冯唐的直言不讳令孝文帝很没有面子,盛怒之后的孝文帝还是虚心向冯唐请教诸如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不能得到自己重用的原因。

D.冯唐以对比的方式,以李牧前后不同的遭遇说明帝王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帮助自己建立功勋和霸业。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2分)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
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第七届“汉语盘点2012”活动中,“梦”被选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

2012年,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都一一实现。

融合国家与个人的中国之“梦”,成为国人最关注汉字。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这个“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个人的梦想,包括个人的自我实现。

它里边蕴含着要求,希望“中国梦”代表着一种公正、公平,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机会平等、公正公平的社会才能实现“美丽中国”,也就是美丽的梦想。

因此,个人的梦和“美丽中国”的梦是融合在一起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我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2】安能以身之察察
【小题3】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题4】则修文德以来之
【小题5】无所苟而已矣
【小题6】士不可以不弘毅
【小题7】不以人废言
【小题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小题9】仰之弥高
【小题10】割鸡焉用牛刀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默写的量比较大,但难度不大除了个别字外,应没有多大障碍。

要注意几个因形似而易错的字,如“己”“隅”,同时还要注意几个因同他字音
同或音近而易出错的字,如“僮”“弘”“反”等字。

另外,平时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而这里要默写的是“割鸡焉用牛刀”,要注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

点评:注意名句的出处。

中国古代名句在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个别字词在书写上也不相同了。

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对课内的名句,字句的书写以课本为依据。

对课外的名句,识记时,要留心名句的出处。

如本题中的“割鸡焉用牛刀”,就不能写成平时常说“杀鸡焉用牛刀”。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札记(zhá);B项:妊娠(shēn);C项:僭越(jià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 级。

点评:本题考查是主要易误读的形声字和多音多义字字音。

对于易误读字读
音的考查,命题者常常把它设置分散在各选项里以增加干扰,因此答题时要
注意排除干扰仔细审读题干要求,根据题中信息探求答案,答题尽可能要避
难就易,用好排除法筛选。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挖墙角—挖墙脚、防患未燃—防患未然;C项:徇徇善诱—循
循善诱、出奇不意—出其不意;D项:恰如其份—恰如其分、棋开得胜—旗开
得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在使用中最容易出现错别字,命题选用
这样的字最具有迷惑性。

对这类词,结合字、词的意义来记忆特别重要。

做字形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出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这里可以用义辨法、形辨法、对文定形法去找出选项中的“别字”。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质疑:质,证据。

疑,疑问。

利用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

置疑:表示怀疑。

多用于否定。

抑止:制止;遏止。

抑制:约束;压制。

以致: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

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
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好的事情。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

鉴于:考虑到;觉察到。

出于:出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实词的运用,主要考查近义词(有些是同音词)的辨析。

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它要求考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
微差别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近义词的辨析,主
要从词义、色彩、用法三个方面入手。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耸人听闻,耸:惊动。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惊。

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就是说耸人听闻是假
的事。

此可用“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指实际存在,但让人不敢相信的事。

B项,升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C项,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
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只能用于自己。

D项,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
没有一句正经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望文生义”误用有个特点,表面上看放在原文中很贴切,但那只是照字面理解。

很多成语有转义、比喻义。

判断这种误用类型的方法只有一个:必须
理解该成语的实质意义。

当然,对那些一眼看去放在原文中按字面意思理解
很贴切的成语须格外留心。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动宾搭配不当,“解决”不能与“发生”搭配,可将“的发生”去掉。

C项不合逻辑,应将前后语序互换,即“现代文明不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而且带来了理性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

”D项,成分残缺,“出现”后缺少宾语,可在“人员”后加“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修改,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

《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类病
句中,前四类属于结构性病句,后两类属于语意性病句。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
题来看,侧重于结构性病句辨析,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


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

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
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

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⑴句讲生活对文艺创作的作用,应先有生活的积累,才有下笔的从容。

故横线处应选①;③④句,应是先讲述故事,然后再艺术化地再现,所以④句语序符合逻辑,⑵句应选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点评:一段话,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有
着一定合理的逻辑顺序或意义归类。

这点经常被出题者利用来作为考查点。

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外内、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明属于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然
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选项,都作副词,则,就。

A项:兼词,相当于“之于”;代词,指子贡。

B项,动词,到;动词,象。

C项,“若望仆不相师”是宾语前置句,“师”,动词,学习,效仿,尊从,“相”作“师”的宾语,你;副词,互相,相互。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 级。

点评:古汉语以多义词为主,很多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一般来说,
各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平时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
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面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

二要因
文定义,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

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明确其充当的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他
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含义。

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归,归向,趋向;C项,“何以文为”即“何以为文”,文,应作名词。

质,品质,指君子之“内修养”;文,与“质”相对,文彩,指君子之言行;D项,趋,跑,快步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 级。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
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平时要做好这类的题目,多积累。

1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乳,喂养;风,迎着风。

B项,都没有词类活用,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友,朋友。

C项,齐,把……看作相等,意动用法,博,使……广博,使动用法。

D项,垣墙,名词用作动词,修筑垣墙;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离,避开,不亲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的常见现象,大题中很少单独来考查,但在文言实词含义辨析及文言句子的翻译题中经常出现。

词类活用主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