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第二次验收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中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70°E B.23°26′N,20°W
C.0°,110°W D.23°26′S,100°E
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3月21日15时20分 B.3月21日8时40分
C.9月23日15时20分 D.9月23日8时40分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

读下图,回答3-4题。

3.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4.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

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A.11日16: 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
下图中的序号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各序号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①—沉积作用
B.②一风化作用 C.③—重熔再生作用 D.④一侵蚀作用
6.④作用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砂岩
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7-8题。

7.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8.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③②①地壳下沉 B.②①③地壳下沉
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
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数,以小时为单位。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9-10题。

9.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
A.1200 2000 B.1200 2400 C.1400 2400 D.1400 2000 10.对于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产生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贵阳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故日照时数少
B.昆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日照时数多
C.昆明与贵阳的气候类型不同,且降水比贵阳少,故日照时数多
D.贵阳冬季受锋面影响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是某月4-6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冷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
12.4-6日期间,该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
A.5日的深夜 B.6日的深夜 C.5日的日出前后 D.6日的日出前后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3-14题。

13.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14.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A.冰雪融水冬季 B.大气降水冬季
C.地下水春季 D.大气降水夏季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5-17题。

15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径流输送 D.蒸发
16.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17.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②低温冷害③台风灾害④泥石流⑤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下图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地下径流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坡度 B.植被覆盖率 C.降水强度 D.地面反射率
19.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排列顺序是
A.丙>甲>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乙>丙
下图是某水库流入水量和流出水量是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20-22题。

20.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21.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B.6月 C.9月 D.10月
22.该水库可能位于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右图甲中MC、MD分别为树木一年正午投影最长和最短时的影长,它们与河流AB段正好垂直,图中C所在河岸比 BD岸冲刷严重,图乙中两曲线A、 B分别代表图甲中 A、 B两处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据此回答23-24题。

23.关于图中河流的正确说法是
A.该河位于热带地区B.该河AB段有发生凌汛现象的可能
C.河流AB段自北向南流D.河流AB段自东向西流
24.若图中河流流量大小与树影长呈反相关,则该地气候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绿洲(地)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实地观测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绘制成下图。

据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绿洲和荒漠的气温日较差分别为
A.15℃,12℃ B.12.5℃,16℃ C.10℃,14℃ D.10℃,16℃
26.由甲、乙两地气温与风速的变化,可看出绿洲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增大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②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附近荒漠的侵袭④使地面反射率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右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27-28题。

27.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8.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29-30题。

29.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 .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 .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 .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 .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30.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 .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 .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第Ⅱ卷 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31.(2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图甲和乙分别为美国局部示意图和纳米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中的死亡谷都是降水少的极度干旱地区,周围寸草不生。

其中美国的死亡谷在地质时期曾为一个大湖泊,后因冰川消退,逐渐干涸。

(1)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图甲死亡谷地区由湖泊转变为干谷的过程。

(6分)
(2)据图文材料,说出图甲中死亡谷的地貌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6分)
甲 乙
(3)比较美国死亡谷和纳米比亚死亡谷降水少成因的异同点。

(8分)
32.(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

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炼油工业发达,湖区周边城市因此迅速发展。

马拉开波湖原本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

为了发展湖内的采油业,50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

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热”的原因。

(6分)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4分)
(3)分析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植被茂盛、土壤贫瘠的原因。

(4分)
(4)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湖水水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2分)湖泊为内流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冰川消退后湖水补给减少,蒸发量大,下渗量大;(2分)水量收入小于支出,湖泊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变成干谷。

(2分)
(2)地堑谷。

(2分)地处板块边缘,地壳运动形成断层;(2分)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运动为主,中部岩体相对下降成谷。

(2分)
(3)相同点:受副高影响,降水少。

(2分)
不同点:美国死亡谷西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且离海较远,降水少;(2分)纳米比亚死亡谷受寒流影响较大,(2分)处于东南信风背风坡,(2分)降水少。

32.(1)纬度低,气温高;(2分)位于南美洲北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分)盆地地形,地形封闭,风力较小,盆地内热量不容易散发;(2分))
(2)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2分)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海洋和湖泊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

(2分)
(3)马拉开波湖周边高温多雨,水热充足,植被茂盛;生物循环旺盛,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雨水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植物根系发达,吸收强,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

(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4)水质变化:污染严重以及湖水变咸(盐度增大)。

(2分)产生原因:①湖区周围石油开采、运输及周边城市迅速发展,人口增多,导致生产生活废弃物增多,带来严重的水污染;(2分)③开挖出海航道,海水倒灌湖区,导致了湖泊盐度增大。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