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_文本材料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
一、总体概述
在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形成了轴心国集团。
并且疯狂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终于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二战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互相支援,共同战斗,最终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使世界走向了和平与光明。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
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军横扫西欧、北欧。
敦刻尔克撤退。
不列颠之战。
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珍珠港事件。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战役。
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
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
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
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巴黎解放。
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能力目标:
1、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有关战争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大阴谋。
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纵容侵略的后果是自作自受。
2、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三、模拟训练:
1、慕尼黑阴谋最严重的危害是()
A 对法西斯侵略妥协退缩
B 德国占领苏台德等战略要地
C 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
D 加速了大战的全面爆发
2、“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地位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②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使战备松懈
③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法国作为欧洲强国,在德国的进攻下迅速战败投降的主要原因是()
A 战略思想落后。
B 意大利对法宣战。
C 法国消极防御。
D 推行纵容侵略政策
4、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后,在国外领导法国抵抗力量,继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是()
A 克里孟梭
B 贝当C戴高乐 D 邱吉尔
5、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A 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后果。
B 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 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D 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6、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的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
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结论()
A 英国
B 法国
C 波兰
D 苏联
7、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第一次大失败的战役是()
A 不列颠之战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阿拉曼战役
8、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
B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C 美国改变“中立”态度
D 苏联的参战
9、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是()
A 推行“三光”政策
B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C 南京大屠杀
D 投放原子弹
10、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①中途岛战役②阿拉曼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淞沪战役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
A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惨败
B 中途岛战役日军的惨败
C 阿拉曼战役德意军队的惨败
D 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B诺曼底登陆 C 中途岛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13、“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A 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C 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需要相互支援
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1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
A 法西斯战争的非正义性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 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军日作战。
15、两次世界大战()
A 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B 都是英法美代表正义一方战胜德国反动一方
C 一战是帝国主义性质,二战是反法西斯性质
D 战后都建立了持久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16、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有()
①对国际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③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④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历史的启迪是( )
①必须加强国际合作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难以合作
③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指出:“美国是民主国家(英国等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伊克斯的日记中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在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我们是力求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
材料三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太平洋会晤。
丘吉尔向罗斯福要求,希望他发表一个照会:日本在太平洋……推进,……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
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指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因为我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罗斯福的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材料三中,丘吉尔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罗斯福为什么要拒绝这个建议?
(3)根据材料二和三,说说罗斯福尽量避开与日本冲突的目的是什么?
(4)罗斯福对日本的态度带来了什么后果?
19、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和英国的冲突,将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
“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人物。
”
“在这几年里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
”
——引自希特勒1939年3月后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英德之间的冲突是一场什么性质的矛盾?
(2)希特勒所说的“人物”主要是哪些国家的?
(3)希特勒为实现第三条引文中所说的“战略”,在外交上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
(4)希特勒是怎样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回头对付东方的?
20、战争,总是造成惨烈的伤亡,而伤亡的又多是无辜平民,资料显示:二战结束以来,引发了近800场局部战争,大约1000万人死于战火。
请你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人类应该做出哪些努力,才能有效的减少直至避免战争的爆发?
21、材料分析: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德国右翼分子认为,没有什么口号比“背后捅一刀”更能蛊惑人心。
材料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三:“六年的战争尽管遭受种种挫败……我将含笑与世长辞……在任何情况下不要中断斗争,应该永远与祖国的敌人战斗……种子已经撒下去,有朝一日会生长起来……”——希特勒遗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希特勒是如何“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3)材料三中的“六年的战争尽管遭受种种挫败……我将含笑与世长辞……”说明了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德国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不要中断斗争,应该永远与祖国的敌人战斗…”。
(5)希特勒的遗愿“…种子已经撒下去,有朝一日会生长起来……”实现了没有?德国是如何对待二战问题的?
六、参考答案:
1——17题: DADCD BBBBC DBCBC CC
18、(1)美国要向民主国家提供军事援助。
(2)让美国为维护英国的利益不惜冒与日本作战的危险。
罗斯福不愿仅仅为英国利益对日作战。
(3)利用战争机会大力发展经济,坐视交战国互相削弱,根本出发点在于维护自己的利益。
(4)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迅速占领了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19、(1)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2)英国、法国。
(3)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①1939年9月突袭波兰;②1940年4、5月占领西欧一系列国家;③1940年6月灭亡法国,7月开始大规模轰炸英国;④1941年6月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0、可以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改组联合国,让其真正发挥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作用;加强第三世界国家间合作,各国都应该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教育的进步,缩小和强国之间的差距,减少遭受侵略的可能性等方面思考作答,不必面面俱到,言之有理即可。
21、(1)材料一说明了在一战后德国右翼势力猖獗,利用德国人普遍憎恨《凡尔赛和约》来蛊惑人心。
(2)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国发动侵略战争,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或进攻波兰,占领西欧,轰炸英国,突袭苏联等等)。
(3)说明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遭到失败,希特勒自杀。
(4)德国无条件宣告投降。
(5)没有。
二战结束后,德国取缔右翼组织,反思战争罪行,并得到全世界的一致承认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