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的治理
课标要求
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了解水土流失的含义。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 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 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课标解读
知道:水土流失的概念及水 土流失发生的基本原理,黄 土高原的自然特征。 理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影 响。 应用:能够根据材料分析水 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并据此 提出治理对策和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 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质山区。 新华网记者25日从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到 2015年,我国将确保实现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25万 平方公里,力争建设4 000万亩高标准梯田,解决3 000 万群众吃粮问题。 材料二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 循环系统示意图。
生态环境脆弱,植 被恢复难,常规能 源丰富
生物资源丰富,植 物生长快,常规能 源短缺
(3)A (4)B
(5)恢复地表植被
(6)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
煤,推广节能灶等。
知识点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 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刘禹锡《浪淘沙》
思考探究: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 沙来自哪里?
提示: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 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 发问题(森林、湿地的不合理开发)。 2.水土流失 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 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 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人 地 关 系 和 谐
强调不仅重视
增长数量,更 经济的发展要
追求质量、效 以环境和资源
经济 持续 发展
条 件
益、节能和减 少废弃物。环 境保护需要依
为基础,环境 发展循环经 的保护要依靠 济推广生态 人 经济发展来提 农业、清洁 地
靠经济发展来 供必需的资金 生产;建设 关
提供必要的资 和技术。生态 环境友好、 系
(1)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
分析其原因。
(2)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
景上的差异。
比较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
相同点 不同点
(3)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 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
量和产量较高,同样单位面积土地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 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②一旦表层较薄的土层被蚀去,石质裸露,很难再 恢复;③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 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 丘陵
土壤抗侵蚀力差,降 水集中,多暴雨;人 地关系紧张、开发历 史悠久、不合理的耕 作方式、开矿后未及 时复垦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项目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
措施
措施
功能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抽、引 水灌溉
贮水拦沙、改善生产 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 经营
深耕改土、粮草间作、 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肥 力、充分利用光热
4.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 技术措施三者密切结合,使本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工程措施的固沟、护坡、保塬方面的措施和效 果如下:
主要措施适用地段
打坝淤地
固沟
修水库
营造防护林
适用地段 沟谷地段
效果
拦泥蓄水, 防止沟谷继 续扩展
护坡 保塬
封坡育林育草 修筑水平梯田
平整土地
缓坡地段 部分塬面
拦截、涵蓄坡面 径流,发展林果 生产
合理利用水土, 提高劳动生产率
[思维拓展] 人口增长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人均耕地减少和燃料需 求的增加,满足对耕地与薪柴的需求导致植被破坏,引 起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 化,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农业单产不稳、不 高,人们便通过开垦荒地来获取更多的粮食,从而引发 人口的继续增长,如此循环,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不 断恶化。
1.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__________ , E________; 省会:C __________ , 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区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 该地存在大量的露天采矿点,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 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水土流 失的危害有哪些?
内涵
生态 持续 发展
作用 基础
内容和要求
强调发展要 与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力 相协调,它 包括资源利 用和环境保 护两方面; 要实现可持 续发展,首 先要实现生 态的持续发 展
关系
措施
目 标
生态、经 济、社会 的持续发 展相互联 系、相互 制约,共 同组成了 一个复杂 系统。
发展循环经 济推广生态 农业、清洁 生产;建设 环境友好、 资源节约、 可持续型社 会
染物资源化 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林草植被在材料二所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
D.绿化、美化环境
(5)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____。
(6)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 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
材料三 研究发现,黄土高原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水 土流失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10%左右,而由人为因素 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则占到90%左右。
(1)结合教材指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以及包含的省 级行政区。
(2)描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
(3)人为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
因,这些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金和技术
持续发展和经 资源节约、 和
强 调 发 展 要 以 济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型社 谐
社会 持续 发展
目 的
改 善 和 提 高 生 最终目的是为 活 质 量 为 目 了实现社会的 的,与社会进 持续发展
会
步相适应
2.水土流失成因的分析思路总结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在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 失的原因时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具体 分析如下:
提示:黄河泥沙含量减少。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 表植被的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减缓水的流 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 一。 (2)工程措施:包括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 、打坝淤 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4) 黄 土 高 原 水 土 流 失 的 人 为 原 因 主 要 有 :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行山 秦岭 兰州 银川
(2)煤炭 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 减产;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造成生 态环境恶化;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影响水资 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4)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利用土地
(2)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垦陡坡、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和樵采,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 洞,等等。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 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 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 平方 千米的侵蚀面积。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 施紧密结合。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鱼鳞坑示意图
(1)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分别说出 A、B、C、D 四处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治理措施。
(2)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读图 分析鱼鳞坑的生态效益,并判断①②③④四处哪处适合 植树?
答案:(1)A 处为黄土塬,通常为常用耕地;B 处为 缓坡,适宜开垦为梯田;C 处为陡坡,重点是植树种草, 保持水土;D 处为沟谷,可采取打坝淤地的方式,防治 水土流失。
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含了陕西和山西的大部分,河 南、青海、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
(2)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 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3)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地毁掉森林和 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 滥伐、开矿以及无计划修建窑洞等。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复合 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黄土的特 性: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多集中于7~9三个月, 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地表,可以阻挡雨水直接冲 刷地表,降低流速,使雨水慢慢下渗,使土壤涵养水 分;还可以过滤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大大减缓水土 流失。
知识点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黄土高坡”歌声里的大风,“白羊肚手巾”黄土地 上的“兄妹开荒”,陕西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这些留 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正在被满眼的绿色颠覆。从“兄妹开 荒”到“兄妹造林”,革命圣地延安正在转变生产方式, 全民动员在黄土高原上打造绿色新城推动绿色产业。
思考探究:黄土高原绿色增加对黄河泥沙含量有什 么影响?
解析:同样的水土流失面积江南丘陵损失大,可从 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工农业分布及土层等方面分析。两 地水土流失严重,相同之处要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 析。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农村能 源结构以薪柴为主,当地植被破坏较严重,所以治理措 施应以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主。
答案:(1)①这里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
(2)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提高植树的成活率, 增加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③处适合。
1.水土流失的危害 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 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 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2.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的治理
课标要求
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了解水土流失的含义。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 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 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课标解读
知道:水土流失的概念及水 土流失发生的基本原理,黄 土高原的自然特征。 理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影 响。 应用:能够根据材料分析水 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并据此 提出治理对策和措施。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 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质山区。 新华网记者25日从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获悉,到 2015年,我国将确保实现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25万 平方公里,力争建设4 000万亩高标准梯田,解决3 000 万群众吃粮问题。 材料二 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 循环系统示意图。
生态环境脆弱,植 被恢复难,常规能 源丰富
生物资源丰富,植 物生长快,常规能 源短缺
(3)A (4)B
(5)恢复地表植被
(6)开发水电、开发沼气、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
煤,推广节能灶等。
知识点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 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刘禹锡《浪淘沙》
思考探究: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 沙来自哪里?
提示: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 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 发问题(森林、湿地的不合理开发)。 2.水土流失 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 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 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人 地 关 系 和 谐
强调不仅重视
增长数量,更 经济的发展要
追求质量、效 以环境和资源
经济 持续 发展
条 件
益、节能和减 少废弃物。环 境保护需要依
为基础,环境 发展循环经 的保护要依靠 济推广生态 人 经济发展来提 农业、清洁 地
靠经济发展来 供必需的资金 生产;建设 关
提供必要的资 和技术。生态 环境友好、 系
(1)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
分析其原因。
(2)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
景上的差异。
比较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丘陵
相同点 不同点
(3)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 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 )
①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②实现有机质还田 ③将污
量和产量较高,同样单位面积土地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 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②一旦表层较薄的土层被蚀去,石质裸露,很难再 恢复;③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 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黄土高原
南方低山 丘陵
土壤抗侵蚀力差,降 水集中,多暴雨;人 地关系紧张、开发历 史悠久、不合理的耕 作方式、开矿后未及 时复垦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项目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
措施
措施
功能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抽、引 水灌溉
贮水拦沙、改善生产 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 经营
深耕改土、粮草间作、 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肥 力、充分利用光热
4.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 技术措施三者密切结合,使本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中,在工程措施的固沟、护坡、保塬方面的措施和效 果如下:
主要措施适用地段
打坝淤地
固沟
修水库
营造防护林
适用地段 沟谷地段
效果
拦泥蓄水, 防止沟谷继 续扩展
护坡 保塬
封坡育林育草 修筑水平梯田
平整土地
缓坡地段 部分塬面
拦截、涵蓄坡面 径流,发展林果 生产
合理利用水土, 提高劳动生产率
[思维拓展] 人口增长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人均耕地减少和燃料需 求的增加,满足对耕地与薪柴的需求导致植被破坏,引 起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 化,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农业单产不稳、不 高,人们便通过开垦荒地来获取更多的粮食,从而引发 人口的继续增长,如此循环,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不 断恶化。
1.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__________ , E________; 省会:C __________ , 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区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 该地存在大量的露天采矿点,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 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水土流 失的危害有哪些?
内涵
生态 持续 发展
作用 基础
内容和要求
强调发展要 与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力 相协调,它 包括资源利 用和环境保 护两方面; 要实现可持 续发展,首 先要实现生 态的持续发 展
关系
措施
目 标
生态、经 济、社会 的持续发 展相互联 系、相互 制约,共 同组成了 一个复杂 系统。
发展循环经 济推广生态 农业、清洁 生产;建设 环境友好、 资源节约、 可持续型社 会
染物资源化 ④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林草植被在材料二所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
D.绿化、美化环境
(5)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____。
(6)要恢复植被,必须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可采取哪 些措施解决燃料问题。
材料三 研究发现,黄土高原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水 土流失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10%左右,而由人为因素 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则占到90%左右。
(1)结合教材指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以及包含的省 级行政区。
(2)描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
(3)人为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
因,这些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金和技术
持续发展和经 资源节约、 和
强 调 发 展 要 以 济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型社 谐
社会 持续 发展
目 的
改 善 和 提 高 生 最终目的是为 活 质 量 为 目 了实现社会的 的,与社会进 持续发展
会
步相适应
2.水土流失成因的分析思路总结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在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 失的原因时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具体 分析如下:
提示:黄河泥沙含量减少。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 表植被的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减缓水的流 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 一。 (2)工程措施:包括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 、打坝淤 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4) 黄 土 高 原 水 土 流 失 的 人 为 原 因 主 要 有 :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行山 秦岭 兰州 银川
(2)煤炭 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 减产;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造成生 态环境恶化;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影响水资 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4)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利用土地
(2)人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垦陡坡、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和樵采,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 洞,等等。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 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 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 平方 千米的侵蚀面积。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 施紧密结合。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鱼鳞坑示意图
(1)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分别说出 A、B、C、D 四处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治理措施。
(2)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读图 分析鱼鳞坑的生态效益,并判断①②③④四处哪处适合 植树?
答案:(1)A 处为黄土塬,通常为常用耕地;B 处为 缓坡,适宜开垦为梯田;C 处为陡坡,重点是植树种草, 保持水土;D 处为沟谷,可采取打坝淤地的方式,防治 水土流失。
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含了陕西和山西的大部分,河 南、青海、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
(2)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 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3)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地毁掉森林和 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 滥伐、开矿以及无计划修建窑洞等。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复合 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黄土的特 性: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多集中于7~9三个月, 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地表,可以阻挡雨水直接冲 刷地表,降低流速,使雨水慢慢下渗,使土壤涵养水 分;还可以过滤淤泥,固定和改良土壤,大大减缓水土 流失。
知识点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黄土高坡”歌声里的大风,“白羊肚手巾”黄土地 上的“兄妹开荒”,陕西红色革命圣地——延安,这些留 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正在被满眼的绿色颠覆。从“兄妹开 荒”到“兄妹造林”,革命圣地延安正在转变生产方式, 全民动员在黄土高原上打造绿色新城推动绿色产业。
思考探究:黄土高原绿色增加对黄河泥沙含量有什 么影响?
解析:同样的水土流失面积江南丘陵损失大,可从 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工农业分布及土层等方面分析。两 地水土流失严重,相同之处要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 析。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农村能 源结构以薪柴为主,当地植被破坏较严重,所以治理措 施应以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主。
答案:(1)①这里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
(2)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提高植树的成活率, 增加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③处适合。
1.水土流失的危害 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 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 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2.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