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冲刺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1.能将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的是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中的()
A.继承性
B.创新性
C.系统性
D.控制性
答案:C
2.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指的是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中的()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D.伦理性原则
答案:A
3.访谈法、问卷法属于数据收集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答案:D
解析:调查法包括访谈法、问卷法、测查法、评价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4.系统科学基本原则不包括()
A.整体原则 B.教育原则 C.有序原则 D.反馈原则
答案:B
5.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简答)
一、客观性原则
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二、系统性原则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三、教育性原则
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心理学研究。

四、发展性原则
把心理现象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五、伦理性原则
……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七、科学性原则
八、有效性原则
6.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简答)
第二章研究设计
1.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
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用可感知、可度量的方法对自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

2.信度之于效度正如()。

A.准确性之于一致性 B.一致性之于准确性 C.偏差数之于常模 D.常模之于偏差数
答案:B
3.课题选择时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各种客观条件选题,以保证能按质按量地完成课题,体现了()
A.需要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答案:D
4.根据概括程度不同,研究假设分为一般假设和()
A.预测性假设 B.相关性假设 C.因果性假设 D.特定假设
答案:D
5.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的取样方法是()
A.系统随机取样法 B.简单随机取样法 C.分层随机取样法 D.整群随机取样法
答案:B
解析:整群随机抽样:整群地抽选样本单位,对被抽选的各群进行全面调查。

先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群,再从这若干个群中选出部分群进行抽样。

6.安慰剂效应属于()
A.自变量 B.因变量 C.环境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D
7.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包括()和归纳法
A.概括法 B.演绎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答案:B
8.某校三年级学生共300名,随机抽取其中100名,标准差为12,则抽样的标准误是多少?A.1 B.1.2 C.2 D.2.2
答案:B
解析:SE=s/根号 n,s为样本标准差,n为样本容量,带入直接运算。

9.课题论证(名解)
10.内部效度(名解)
11.自变量(名解)
12.因变量(名解)
13.简单随机取样法(名解)
14.系统随机取样法(名解)
15.分层随机取样法(名解)
16.整群随机取样法(名解)
17.多段随机取样法(名解)
18.平衡法(名解)
19.简述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

(名解、简答)
20.一个好的研究假设应符合什么标准?(简答)
21.简述文献阅读的原则。

(单选、简答)
22.简述提高外部效度的方法。

(简答)
1.外部效度是什么
2.要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应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如下因素:
①被试的代表性差;
②操作定义不明确;
③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
④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
⑤多重处理的干扰;
⑥实验者效应;
⑦研究与实际情境相差较大;
⑧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先解释一下外部效度是什么,再分点回答提高的方法。

①实验环境的人为性;②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③测量工具的局限性;④测验的反作用;⑤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⑥实验安排反作用;⑦重复处理。

23.简述取样的程序。

(简答)
24.如何确定样本的大小?(简答)
25.简述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差别并举例说明。

(简答)
1.系统误差是什么,它会影响什么,再举例。

2.随机误差……
26.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简答)
1.无关变量是……
2.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
(1)消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

(2)恒定法: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或很难消除时,让它保持相对恒定,如实验仪器、物理条件。

(3)随机取样法:平衡被试个体差异的方法,从理论上保证被试具有代表性,一般大于30个。

(4)等组匹配法:根据被试的某些方面的特征或行为表现,将被试人为地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使被试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同质。

(5) 抵消平衡法:有些额外变量不能消除也不能恒定,比如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

可以采取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6)统计控制法指用剔除极端数据、统计矫正、协方差分析等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后控制技术)
27.简述研究指标的原则和方法。

(简答)
第三章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
1.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哪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答案:D
解析:D,在调查访问时,是用录音机有助于记录访谈内容,帮助研究者进行研究。

A,太投机会对访问的客观性造成影响,且浪费时间。

B,座位的安排会影响访问双方的情绪等。

2.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A.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答案:D
解析:题目应适中,题目太多容易造成疲劳,导致被试胡乱答题。

3.下列选项中,根据问卷的传递方式来划分的问卷是()。

A.访问问卷 B.结构问卷 C.开放式问卷 D.人格问卷
答案:A
解析:根据问卷的传递方式可分为: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报刊问卷
4.敏感性和开放性问题应放在问卷的()。

A.前面 B.中间 C.后面 D.随机放置
答案:C
5.准实验设计不同于真实验表现为准实验设计:()。

A.自然发生的自变量 B.自然发生的因变量
C.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不同 D.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如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
答案:C
解析:准实验设计不采用随机被试,而是方便取样,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

真实验设计在随机化的原则上选择和分配被试,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可以有效操纵实验变量,控制额外变量。

6.下列测验理论又称作真分数理论的是()。

A.经典测验理论 B.项目反应理论 C.概化理论 D.潜在等级分析理论
答案:A
7.在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方法之一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答案:A
8.直接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的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答案:B
9.()是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

A.观察法 B.访谈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答案:D
10.提出时间取样观察策略的是()。

A.施洛伯格 B.普拉切克 C.德韦克 D.沃尔森
答案:D
11.编排顺序时一般应遵守什么原则?
A.漏斗原则
B.顺序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随机原则
答案:A
12.问卷设计的原则()
A.目的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计划性原则
D.A、B、C
13.测验法的特点是间接性和()。

A.相对性
B.客观性
C.标准化 D直接性
答案:A
解析:心理测量的特征: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14.最原始的一种实验设计是()。

A.前实验设计
B.事后设计
C.准实验设计
D.非实验设计
答案:A
解析:事后设计和前实验设计统称非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15.问卷法(名解)
16.测验法(名解)
17.准实验设计(名解)
18.多实验设计(名解)
19.简述观察法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论述)
1.什么是观察法;
2.观察法的特点;
3.评价(优缺点)
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
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
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④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
⑤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

20.简述观察代码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简答)
21.试述访谈法实施的过程与技巧。

(简答、论述)
22.简述问卷法的类型。

(简答)
23.如何编制心理测验?(简答)
24.如何评价测验法?(简答)
25.你如何理解实验法,请你对其进行评价。

(论述)
26.现有三种不同颜色的裙子,欲检验哪种颜色更适合黄种人,设计哪种实验更合适?该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控制无关变量?(论述)
被试内设计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优缺点,方法。

第四章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
1.不能表示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A.算术平均数 B.方差 C.中数 D.众数
答案:B
解析:方差属于差异量数。

2.不能表示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标准差 C.标准分数 D.算术平均数
答案:D
解析:算术平均数属于集中量数。

3.()适用于等距等比量表测得的数据。

A.等级相关 B.点二列相关 C.积差相关 D.二列相关
答案:C
解析:A适用于顺序或称名数据;B一列真正二分变量,一列等距或等比数据;D一列人为二分变量,一列等距或等比数据
4.方差分析的条件不包括()。

A.总体正态分布 B.变异是可加的 C.实验组内部的方差一致 D.样本正态分布
答案:D
5.测量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时,当有多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且没有协变量时应采取()分析方法。

A.单向方差分析 B.协方差分析 C.因子多元方差分析 D.层次因子判别分析
答案:A
6.相关关系的数值取值为()
A.-1—1 B.-1—0 C.0—1 D.1—2
答案:A
解析:相关系数取值为-1到1
7.编码(名解)
8.协方差分析(名解)
9.使用方差分析的条件是什么?(简答)
定义+基本假定(可以补充一个:在重复测量设计中,要符合球形假设)
10.简述定性分析的特点。

(简答)
1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简答)
12.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简答)
13.常用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有哪些?(论述)
第五章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评价
1.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
B.顺序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随机原则
答案:A
2.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不包括()
A.推论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归纳法
答案:C
3.在任何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中,变量之间的三种相互关系不包括().
A.正交关系 B.相关关系 C.平行关系 D.因果关系
答案:C
4.确定变量间因果关系的途径不包括()
A.归纳法 B.实验设计法 C.统计分析法 D.模型方法
答案:D
5.依据结果进行综合和推论、根据结果建立或验证理论等内容是在研究报告的哪个部分()A.方法 B.结果 C.讨论和分析 D.结论
答案:C
6.对以前研究的文献综述包括在研究报告的哪个部分()
A.摘要 B.前言 C.方法 D.结果
答案:B
7.确定变量间因果关系的途径不包括()
A.归纳法 B.实验设计法 C.统计分析法 D.模型方法
答案:D
8.研究结论的概括性(名解)
9.研究评价有何意义?(简答)
10.说说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

(论述)
心理统计学
1.如果某同学在标准化测验中的分数位于75的百分等级,这意味着()。

A.参加测验的人中,有75%被试的分数高于该同学
B.参加测验的人中,有25%被试的分数低于该同学
C.参加测验的人中,有75%被试的分数低于该同学
D.该同学正确回答了75%的测验题
答案:C
解析:百分等级定义。

2.某学生第一周记住20个英文单词,第二个周记住23个,第三个周又记住26个,第四个周又记住30个。

描述该生学习记忆英文单词的平均进步率的代表值是()。

A.算数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答案:A
解析:加权平均数适合解决用各个平均数求整体总平均数之类的问题。

倒数平均数适合解决求平均速率一类的问题。

几何平均数适合解决求增长比率的平均数一类问题。

3.在有关离散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
B.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
C.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D.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答案:C
4.假设两变量线形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呈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答案:B
5.研究人员取若干名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成绩,计算竞赛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用()。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答案:D
解析:性别是真正二分变量,竞赛成绩是等距数据。

6.欲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指标是()。

A.全距 B.方差 C.四分位距 D.变异系数
答案:B
解析:方差定义。

7.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

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1表示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

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A.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 B.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
C.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 D.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
答案:B
解析:甲是给速食面排序,属于顺序数据;乙给速食面排等级,属于等距数据,丙挑出自己喜欢的品牌,速食面就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丙喜欢的,一类是不喜欢的,属于类目数据。


目数据又称成名数据。

8.一位教授计算了全班20个同学考试成绩的均值,中数和众数,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考试成绩集中于高分段。

下面哪句话不可能是正确的()?
A.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均值
B.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中数
C.全班65%的同学的考试成绩高于众数
D.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是负偏态分布
答案:C
解析:分数集中在高分段,说明呈负偏态分布。

则众数>中数>平均数。

9.已知一组数据6,5,7,4,6,8的标准差是1.29,把这组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5,然后再乘以2,那么得到的新数据组的标准差是()。

A.1.29 B.6.29 C.2.58 D.12.58
答案:C
解析:每组数据乘以常数C,标准差也要乘以C的绝对值。

10.下列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统计量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众数 D.四分差
答案:A
1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A.父亲的月工资是1300元 B.小明的语文成绩是80分
C.小强100米跑了第2名 D.小红某技能测试得了5分
答案:C
解析:其他三个都是计数数据,c是等级数据。

1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条形图 B.圆形图 C.散点图 D.线形图
答案:D
解析:A、B、C都表示离散性数据,D表示连续性数据。

13.测得某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均68分)和数学成绩(平均 80分),若要比较两者的离中趋势,应计算()。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答案:D
解析:比较两个不同对象,差异系数的使用条件。

14.甲班学生平均成绩80分,标准差8.8分,乙班学生平均成绩70分,标准差8.4分,因此()
A、甲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
B、乙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一些
C、无法比较哪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好
D、两个班学生平均成绩代表性一样
答案:A
解析:差异系数的比较,直接代入计算。

CV =(标准偏差SD / 平均值Mean )×100%
15.某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65分,标准差为5分,问分数在60与70分之间的人数占全体老先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A.15.8% B.34.1% C.50.0% D.68.3%
答案:D
解析:平均数为65,60-70是标准分数正负一个标准差内,
16.正态分布不具有以下哪一项特征()
A.单峰 B.渐进性 C.对称性 D.方差恒定性
答案:D
17.在人格测验上的分数形成正态分布μ=80,σ=12一个随机样本 n=16,其均值大于85的概率是()
A.2.52% B.4.78% C.5.31% D.6.44%
答案:B
解析:当总体分布为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其总体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从而下属统计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公式为,由题可知μ
=80,σ=12, n=16,样本平均数为85,带入计算得Z=1.67,查Z分布表可得当α=0.05时,Z≤1.67的概率在0.95~0.959之间,及Z>1.67的概率在0.041~0.05之间。

18.某个单峰分布的众数为15,均值是10,这个分布应该是()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众数大于平均数为负偏态分布。

19.区间估计依据的原理是()
A.概率论 B.样本分布理论 C.小概率事件 D.假设检验
答案:B
20.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较伸展
答案:D
21.在正态分布下,平均数上下1.96个标准差,包括总面积的()。

A.68.26% B.95% C.99% D.34.13%
答案:B
22.一个硬币掷10次,其中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A.0.25 B.0.5 C.0.2 D.0.4
答案:A
解析:C105·(1/2)10=63/256
23.从n=200的学生样本中随机抽样,已知女生为132人,问每次抽取1人,抽到男生的概
率是()。

A.0.66 B.0.34 C.0.33 D.0.17
答案:B
解析:男生68人,抽到男生的概率为68/200。

24.在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σ2已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

A.t分布 B.F分布 C.正态分布 D.卡方分布
答案:C
25.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σ2未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

A.正态分布 B.卡方分布 C.t分布 D.F分布
答案:C
26.有一个64名学生的班级,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σ=5,又知今年期中考试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按95%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

A.83 B.86 C.87 D.88
答案:B
解析:总体平均数区间估计。

27.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A.77 B.79 C.81 D.83
答案:D
解析:解题方法同26题。

28.总体方差未知时,可以用()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值,实现对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A.s B.s2 C.s2n-1 D.s n-1
答案:C
29.有人想研究一个辅导班对于托福成绩提高的效果,因此在30名高中生参加了辅导班之后,他收集了这些学生的托福考试分数,对于结果的分析最适合的统计方法是()。

A.单样本t检验 B.一元方差分析 C.单样本卡方检验 D.皮尔逊相关
答案:A
解析:同一批被试,前后两次成绩对比,用单样本t检验,更细一点说是配对样本t检验。

30.在癌症检查中,虚无假设HO为“该病人没有患癌症”。

下面哪一种情况是最为危险的
()。

A.HO是虚假的,但被接受了 B.HO是虚假的,并且被拒绝了
C.HO是真实的,并且被接受了 D.HO是真实的,但是被拒绝了
答案:A
解析:最危险的情况是患病了但是没有被检查出来。

31.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命题,哪一个是正确的()?
A.如果H0在a=.05的单侧检验中被接受,那么H0在a=.05的双侧检验中一定会被接受。

B.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
C.如果H0在a=.05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a=.01的水平上一定会被拒绝
D.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甲用a=.05的标准,实验者乙用 a=.01的标准。

实验者甲犯II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大于实验者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单侧检验、双侧检验以及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A:我们可以将其具体化:假设题中α=0.05的单侧检验为标准正态分布中α=0.05的单侧检验对应的Z值即1.64。

因为题目中在α=0.05的单侧检验中未被拒绝,我们可以将其假设为1.7或者2.00,这时我们来看看当进行α=0.05的双侧检验时的结果,即Z=1.96,这时1.7<1.96,故接受假设。

所以A项正确。

对于B项“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由于存在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所以B项错误。

对于C项,如果H0在a=.05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a=.01的水平上不一定会被拒绝。

对于D项“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甲用α=0.05的标准,实验者乙用α=0.01的标准,那么实验者甲犯Ⅱ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大于实验者乙犯Ⅱ类错误的概率。

”由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与β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两个总体的关系若是确定的,则α增大,β就减小;α减小,β就增大。

由此可知,D项是错误的。

32.让64位大学生品尝A,B两种品牌的可乐并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

如果这两种品牌的可乐味道实际没有任何区别,有39人或39人以上选择品牌B的概率是()。

A.2.28% B.4.01% C.5.21% D.39.06%
答案:B
33.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
A.控制α水平,使其尽量小 B.控制β值,使其尽量小
C.适当加大样本容量 D.完全随机取样
答案:C
34.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A.十分精确的 B.自由分布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答案:B
35.检验一个因素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接近,这种卡方检验是()
A.配合度检验 B.独立性检验 C.同质性检验 D.符号检验
答案:A
解析:配合度检验的定义。

36.下面哪一指标较小时,可说明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极差 D.标准误
答案:D
解析:标准误越小,样本代表性越大,可靠性越大。

37.下列哪些方法对提高统计效力没有帮助()。

A.增加样本容量 B.将α水平从0.05变为0.01
C.使用单尾检验 D.以上方法均可提高统计效力
答案:B
解析:α越大,β就越小,1-β即统计检验力就越大。

38.虚无假设H0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

A.弃真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答案:A
39.2³析因设计表示:()。

A.有2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3个水平 B.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2个水平
C.有3个区组,各接受2种处理条件 D.有2个区组,各接受3种处理条件
答案:B
40.被试的个体差异是很多实验都会遇到的额外变量,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困扰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随机化设计
答案:B
解析:同质,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41.一个2×3的多因素设计可以得到()。

A.一个主效益 B.两个主效应 C.三个主效应 D.六个主效应
答案:B
解析:有几个自变量,就有几个主效应。

4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适用于()。

A.三个及其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
B.方差齐性检验
C.三个及其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
D.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
答案:A
43.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10、12、15,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着性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为()。

A.34 B.36 C.5 D.2
答案:D
解析:组内自由度N-k,组间自由度k-1.
44.二因素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交互作用的效应是F(2,74) =2.86,由此可知()。

A.研究中有78名被试 B.一个因素有2个水平,另一个因素有3个水平
C.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作用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有变化 D.其主效应是不显著的
答案:B
解析:C、D单靠交互作用看不出来。

(a-1)(b-1)=2,所以B是正确的。

总的自由度为总被试数-组数=74,总被试数为80。

45.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对区组划分的基本要求是()。

A.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B.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C.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 D.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
答案:C
46.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

A.综合虚无假设 B.部分虚无假设 C.组间虚无假设 D.组内虚无假设
答案:A
47.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 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均数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A.2 B.5 C.36 D.34
答案:D
解析:组内自由度N-k,组间自由度k-1.
48.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

A.达尔文 B.高尔顿 C.高斯 D.瑟斯顿
答案:B
49.测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2≤1 B.0≤r2≤1 C.-1≤r2≤1 D.-1<r2<1
答案:C
解析:测定系数又叫决定系数,用r2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