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选考(2)全套(浙江高考24份含答案)(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额过小”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此时应该是官僚资本趁机不断扩张而不是萎缩,B项符合题意。A、C、
D三项符合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
解析
关闭
答案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1-
3.(2016· 10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 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 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 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 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 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 291家,工人达18.148 5万 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概括 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8-
真题回放 1.(2017· 4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 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 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 关闭 映了( )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依据材料可得出新歌主张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并通过媒体传播开来,在一定程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婚姻习俗,故D项正确。材料只能证明当时婚姻自由思 想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并不能证明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的风尚,故A项错误;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土地革命纲领,材料并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旨
在批判旧的婚姻习俗,并不能证明中西合璧,故C项错误。 D
解析
关闭
答案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6-
深化拓展 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1.积极 (1)交通和通讯更为便利和快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方式, 加快了生活节奏,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 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 流。 2.消极 (1)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 的掠夺。 (2)交通发展带来了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 影响;通讯工具的电磁辐射有损身体健康。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8-
史料普查 张福记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中说:“20世纪二三十年 代,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中已出现了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资本 主义企业管理与技术的人才。据对上海近代企业部分经理、董事 的学历调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调查总数447人的28.4%……银行业 方面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占47.5%……”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关 系: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更多的经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又为经济 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经济人才的培养反过来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
社会 习俗
交通 工具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5-
表现 通信 1932 年底, 中国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工具 通俗性报刊因其采用通俗易懂、取材世俗等特点, 满足了市 报刊 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在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 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普查 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 1.时间:民国初年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1912—1919年。 2.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 障碍。 (2)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 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3)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主要客观原因)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6-
2.阻碍因素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 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3)后天畸形。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 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 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5)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4-
二、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1.时间:国民党统治后期,主要指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 时期。 2.原因 (1)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强行劫夺中国 的工厂、矿山与民营企业。 (2)解放战争时期: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 坏;②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滥发法币,使民族工业遭受致命 打击;③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④官僚资本 (依靠国家权力)的压迫;⑤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工商企业负担沉重, 大量倒闭。
模块七
考点一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7-
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1.总体上: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 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政治上:有利于推动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 展。 3.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4.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3-
3.主要表现 (1)实业团体不断涌现。 (2)海外投资增加。 (3)新建厂矿、新增资本多。 (4)纺织(最大产业部门)、面粉(第二大产业部门)等轻工业发展 快。 (5)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7-
史料普查 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 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 互相叫詈(脏话),亦已数见不鲜……以我国之言论机关,竟予外人以 扰乱治安之口实……而封禁,言论自由之特权,无端剥夺于外人之 手,抑亦言论界之大污点也。” 依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大众传媒的特点。(特点:舆论环境 相当自由,报纸成为讥讽时政的阵地,但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带有 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4-
表现 (1)婚丧习俗: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婚姻自由观念出现, 婚礼仪 式简化, 丧礼也出现简化趋势 (2)其它习俗:①民国成立后, 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 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实施;点头鞠 躬和握手成为社交的常见礼节;③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 同时, 也开始走出家庭, 步入社会 (1)1924 年, 上海开始运行公共汽车 (2)20 世纪 20 年代初,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20 世纪 30 年代 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 全国所有省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解析
关闭
答案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交通工具11924年上海开始运行公共汽车2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起步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实现了飞机的运营模块七专题二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主干整合专题总结必修主干整合15考点一考点二表现通信工具1932年底中国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报刊通俗性报刊因其采用通俗易懂取材世俗等特点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在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模块七专题二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主干整合专题总结必修主干整合16考点一考点二深化拓展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1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2-
参考答案: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依据材料“上海的 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可得出 上海工商业发展迅速;依据材料“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十年 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可得出上海在全国具有优 势地位。
材料没有体现教育和实业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仅仅涉及沿海地区,
还包括整个中国,故D项错误。 C
解析
关闭
答案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0-
2.(2015· 9月浙江选考调研)1946年,上海5家印钞厂同时开工印制法 币,仍不敷用。1947年11月,中央银行只好把印好的50、100元券注 销,因为上市的万元券已嫌面额过小了。上述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 不包括( ) A.使民众生活日益陷入困境 关闭 B.导致官僚资本的不断萎缩 本题考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 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危机 中的时间 “1946年”“1947年”可知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由“万元券已嫌面 D.给民族工业发展带来极大困难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5-
深化拓展 一、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推动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 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客 观条件。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鼓 励兴办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4)实业家的实业救国思想及实践。 (5)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重大政治变革运 动(如辛亥革命)。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9-
真题回放 1.(2017· 4月浙江选考)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 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 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 词意在( ) 关闭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强调中国物产丰富,而且与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相比优点明显 ,进而希望国人踏踏实实地通过改良革新来提升民族工业的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层次 ,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国货的优势,并没重点强调洋货,故A项错误,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9-
2.(2016· 10月浙江选考)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 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 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关闭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 是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法令移风易俗,故A项正确;B、C、 D三项错误。 A
模块七
考点一 考点二
专题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总结
必修主干整合
-13-
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普查
表现 (1)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出结合中西服饰特点的中 山装 服饰 (2)改良旗袍: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 改良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 性的日常着装。中山装与改良旗袍两者都体现中西合璧的 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