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2018版江苏省高中化学 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讲原子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表
知识扫描
一、1. 周期7 7 族18 16 (2) 等于等于
2. 3 ⅠA 3 ⅦA
二、 (1) 8 2 (2) 18 (3) 32 (4) 2n2低高
三、相同质子数的质子中子相同不同不同
典例分析
【例1】 C 解析:苯的结构式:;NaCl的电子式:;
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 Fe2(SO4)3=== 2Fe3++3SO2-4。
点拨导引: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常见有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
下面以乙烯为例,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以分子形式存在的物质才有分子式,如乙烯:C2H4。
(2) 最简式(又称实验式) 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及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的式子,它不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实际原子个数,如乙烯:CH2。
(3) 结构式表示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和结合方式的式子,不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
如乙烯:。
(4) 结构简式将结构式简化,突出官能团,可反映出物质的特性,如乙烯:CH2===CH2。
(5)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表示粒子最外层电子结构的式子,如乙
烯:。
【例2】C 解析: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7个主族、1个零族;ⅠA族的元素除氢以外,全部是金属元素;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
点拨导引:注意区别主族与零族,ⅠA族和碱金属元素。
真题荟萃
1. A
2. A
3. B
4. D
5. A
6. D
7. D
仿真体验
1. B
2. A
3. D
4. C
5. B
6. C
7. B
8. D
9. B 10. B
第十八讲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
知识扫描
一、 (1) 1 8 (2) 减小(3) 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 (4) 金属性非金属性
二、 (1) 强>>(2) 强中强强最强酸<<稳定<<<
典例分析
【例1】C 解析:由“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可知X是H;由“Y、R同主族且R原子核电荷数等于Y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可知Y、R分别是O、S;由“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可知Z、W分别是F、P。
H(X)与O(Y)能形成H2O、H2O2等化合物;P(W)、S(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3PO4<H2SO4;O(Y)、S(R)分别与H(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H2O>H2S;原子半径:r(O)> r(F)。
【例2】B 解析:X、Y、Z、M、N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X元素次外层电子数是2,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为O元素;X、M同主族,且M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M为S元素;N原子序数大于M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所以N是Cl元素;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Y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Y为Na元素;Z和N可以形成ZN2型化合物,Z原子序数大于11而小于16,所以N为Mg元素。
O与Na能形成Na2O和Na2O2两种化合物,A错误;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即Mg(OH)2的碱性小于NaOH,B正确;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即HCl>H2S,C错误;同主族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故单质的氧化性O>S,D错误。
真题荟萃
1. B
2. D
3. B
4. D
5. B
仿真体验
1. D
2. C
3. C
4. D
5. A
6. B
7. B
8. D 9. C 10. C
第十九讲化学键
知识扫描
一、1. 离子离子
2. 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
二、1. 共用电子对
2. (1) 非金属元素
4. (1) 同种(2) 不同种
三、1. 最外层
2.
典例分析
【例1】C 解析: Cl2电子式为:;CO2电子式为:;NaOH电子式为:
;HCl电子式为:。
共价分子不含离子键。
【例2】 A 解析:CO2和H2O均为共价键;NaCl和HCl中,前者为离子键、后者为共价键;CCl4和KCl中,前者为共价键、后者为离子键;MgCl2和SO2中,前者为离子键、后者为共价键。
点拨导引:通常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非金属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
真题荟萃
1. C
2. C
3. D
4. B
5. C
6. B
7. D
8. B
仿真体验
1. D
2. D
3. C
4. B
5. C
6. A
7. C
8. B
9. D 10. C 11. C12. B13. B14. D15. D
第二十讲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扫描
1. 快慢浓度的减少浓度的增加mol/(L·s)mol/(L·min)Δc(反应物)
Δt
Δc(生成物)
Δt
化学计量数之比快慢平均
2.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加快加快加快
3. 完全进行到底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浓度最大限度外界条件
典例分析
【例1】A 解析:增加物质的浓度、升高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达不到100%。
【例2】 B 解析: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并未停止,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各物质的含量保持恒定,但当条件改变时,相应的特征也随之改变。
点拨导引:化学平衡状态(反应限度)的判断依据。
(1) v正=v逆。
(2) 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 全是气体参加的且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压强保持不变。
(4) 全是气体参加的且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 对于有颜色的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颜色不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6) 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真题荟萃
1. A
2. C
3. D
4. B
仿真体验
1. B
2. B
3. A
4. C
5. B
6. D
7. A
8. D9. A
第二十一讲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
知识扫描
一、1. 吸收放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
2.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生成物
二、1. 质量能量热量放出
2. 放吸放放吸放放
三、1. 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 不断溶解有气泡产生Zn-2e-===Zn2+氧化2H++2e-===H2还原沿导线由较活泼的Zn流向较不活泼的Cu 较活泼的
典例分析
【例1】 B 解析:由图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D为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 也是吸热反应。
而B是铝热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
点拨导引:
【例2】 C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2Fe+O 2+2H 2O===2Fe(OH)2”和电池图示可知,a 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子从a 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 电极;b 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真题荟萃
1. D
2. B
3. C
4. C
5. C
6. A
7. B
仿真体验
1. A
2. A
3. C
4. B
5. A
6. A
7. A
8. C 9. D 10. D 11. D
第二十二讲 甲烷、乙烯、苯
知识扫描
一、 1. 最 最 沼 天然 煤矿的坑道
2. 正四面体
3. 无色无味 轻 极难
4. KMnO 4 强酸 强碱
(1) 验纯 蓝
(2) CH 4+Cl 2 ――→光照CH 3Cl +HCl 、CH 3Cl +Cl 2 ――→光照CH 2Cl 2 +HCl 、CH 2Cl 2 +Cl 2 ――→光照CHCl 3
+HCl 、CHCl 3+Cl 2 ――→光照CCl 4+HCl
5. 原子 原子团 替代
6. 饱和
7. 分子式 结构式 2 CH 3—CH 2—CH 2—CH 3
8. 结构 CH 2
二、 1. 裂解
2. 调节剂 催熟剂
3. CH 2===CH 2
4. (1) ①明亮 黑烟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 ①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②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CH 2===CH 2+Cl 2―→CH 2Cl —CH 2Cl
CH 2===CH 2+HCl ―→CH 3—CH 2Cl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③n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5. 双 碳
三、 1.
单键 双键
2. 液 不 小
3. (1) 氢 (3) 明亮 浓烟
4. 煤干馏
典例分析 【例1】 A 解析:苯的结构简式为,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因为含碳量高,苯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分子中C 、H 元素原子个数之比1∶1,C 、H 元素的质量比为12∶1,苯与氢气反应需要一定条件。
点拨导引: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相对来说,易发生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例2】 C 解析:乙烯结构简式为:CH 2===CH 2;乙烷结构简式为:CH 3CH 3。
它们既不互为同素异形体,也不互为同系物。
【例3】 B 解析:CCl 4分子的空间结构同CH 4相似,为正四面体结构,CH 3Cl 中的C —H 键和C —Cl 键不同,不是正四面体结构。
点拨导引:甲烷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而非平面结构。
真题荟萃
1. B
2. B
3. D
4. B
5. B
6. B
仿真体验
1. D
2. B
3. B
4. C
5. C
6. B
第二十三讲 乙醇、乙酸
知识扫描
一、 1. 挥发 任意比例 75% 2. CH 3CH 2OH
—OH 羟基
3. (1)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取代反应
(2) ①CH 3CH 2OH +3O 2 ――→点燃2CO 2+3H 2O
②2CH 3CH 2OH +O 2――→Cu 或Ag 2CH 3CHO +2H 2O
黑 红 刺激性气味 乙酸
4. 溶 消毒
二、 1. 冰 冰醋酸 水 乙醇
2. C 2H 4O 2 CH 3COOH —COOH 羧基
3. (1) 红 (2) 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CH 3COOH +CH 3CH 2OH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3+H 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典例分析
【例1】 D 解析:乙醇分子式为C 2H 6O ,结构简式为CH 3CH 2OH 或C 2H 5OH ,乙酸分子式为C 2H 4O 2,结构简式为CH 3COOH ,它们既不互为同系物也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CH 3CH 2OH 是中性的,CH 3COOH 是酸,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CO 2,2CH 3COOH +Na 2CO 3―→2CH 3COONa +H 2O +CO 2↑,而乙醇不能故可用Na 2CO 3溶液来鉴别两者。
点拨导引:乙醇中的—OH 表现中性,乙酸中—COOH 表现酸性。
【例2】 D 解析:A 项正确的方程式为:CH 4+Cl 2――→光照CH 3Cl +HCl ,该反应属于取代
反应;B 项正确的方程式为: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 项正确
的方程式为: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真题荟萃
1. C
2. D
3. A
4. B
5. C
仿真体验
1. C
2. B
3. D
4. D
5. B
6. C
7. B
8. A
9. C 10. A
第二十四讲 糖类、油脂、蛋白质
知识扫描
一、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 无机盐 水
C 6H 12O 6 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 淀粉、纤维素分子式中的n 值不同
二、 1. (1) 砖红色 (2) 单质银 碱
2. 碘
3. (1) 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2) 高级脂肪酸 甘油 高级脂肪酸钠
(3) 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NH 2 —COOH 两性 α氨基酸
典例分析
【例1】 C 解析: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例2】 B 解析: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反应现象为产生光亮的银镜;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的现象为产生砖红色沉淀,利用这两个反应可证明葡萄糖的存在。
点拨导引:葡萄糖的还原性实质上是分子中—CHO 表现出的性质。
真题荟萃
1. C
2. C
仿真体验
1. C
2. A
3. B
4. A
5. B
6. A
7. B
8. C
第二十五讲 高分子材料、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知识扫描
一、 1. (1) 淡水 盐 (2) 蒸馏 电渗析 离子交换
2. (1) BaCl 2、NaOH 、Na 2CO 3、HCl
NaOH 、BaCl 2、Na 2CO 3、HCl
BaCl 2、Na 2CO 3、NaOH 、HCl
Mg 2++2OH -===Mg(OH)2↓ Ba 2++SO 2-4===BaSO 4↓ Ca 2++CO 2-3===CaCO 3↓
二、 一次 1. (1) 碳 氢 氧 氮 硫 干馏 气化 液化 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 煤的焦化 氢气 乙烯 一氧化碳 ②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 C(s)+
H 2O(g)=====高温CO(g)+H 2(g) ③液体 化学
(2) 碳氢化合物 沸点 分馏 物理
2. 塑料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nCH 2===CH 2――→催化剂 单体 链节
聚合度
三、 化石燃料 废气 颗粒物 土壤 水源
资源回收利用
典例分析
【例1】 D 解析:电解食盐水制得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即氯碱工业。
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
点拨导引:常见金属冶炼方法
汞:热分解法2HgO(s) =====△2Hg(l)+O 2(g)。
铜:置换法CuSO 4+Fe===Cu +FeSO 4 (湿法炼铜)。
铝:电解法2Al 2O 3=====电解4Al +3O 2(注意不能用AlCl 3,因为AlCl 3不是离子化合物)。
镁:电解法MgCl 2(熔融) =====电解Mg(s)+Cl 2(g)。
钠:电解法2NaCl=====电解2Na +Cl 2(g)。
钾:原理是高沸点金属制低沸点金属Na +KCl =====高温、真空K +NaCl 。
【例2】 D 解析:分馏是用加热蒸馏、冷凝的方法把液体混合物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煤的干馏是指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真题荟萃
1. A
2. B
3. A
4. B 仿真体验
1. D
2. B
3. B
4. A
5. D
6. D
7. B
8. A
9. B 1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