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本(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本
____侨中学符清杰
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潮流,其实质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并不能准确把握这一实质,更无法在课改过程中去实践它,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前进步伐,也妨碍了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

我们一线教师应认清形势,赶上时代的步伐,以“与时俱进”的心态,采取积极措施,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一、课改过程中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课改是“____”,是“赶时髦”
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改革体现在讲公开课、优质课的教学研究性活动中,是为教学研究需要而“____”,是赶课程改革大潮的时髦,是错误的。

因为课程改革是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它应该存在于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____”。

同时,它也是平实的,并不是为了“____”,更不是也不应该是“赶时髦”。

如果把课改看作是
“____”和“赶时髦”,那就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所看到的诸如名师的课堂____、优秀的教学设计等成果都是“秀”出来的,但我们并不能反过来推断课改是为教学研究“____”。

误区之二:“穿新鞋走旧路”
课改大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在课改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奋勇搏击,争做弄潮儿,涌现出了许多的名家大师,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将课改看作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抛弃了新的教育理念,只是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大容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不客气地说,这是穿着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双“新鞋”,走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旧路”。

我们必须承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而让学生“进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只不过是在应接不暇、眼花潦乱的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让学生看到了其实应该是显而易见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些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感官,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课程改革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误区之三: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是落后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部分改革先锋认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都过了时,是陈旧的,落后的,应该抛弃,这也是错误的认识。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包
含着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孔子的“因材施教”、陶行知的“知行统一”论、传统的讲授法等。

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不无冲突,而且在课改大背
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用到,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进行极力____,全盘否定,那绝对是错误的。

总之,我们对课程改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毫不犹豫地走出“误区”,抓住课改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二、锐意进取,应对挑战
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师的严峻挑战。

那么,面对课改洪流,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与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____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

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

第一。

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过程,害怕讲得不够、讲得不细、讲得不深、讲得不全,好像教师不讲学生肯定不会,考试肯定要吃败仗似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好像都是为了考试。

但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妨碍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堵塞了学生的实践渠道。

因此,教学必须
改革。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课程观念。

第二。

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

此次课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出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建立起立体的目标框架: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交流、____、相互激励与碰撞中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在头脑中自动生成知识,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走向,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第三。

注重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它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知识内容、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为教师发挥创造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理解与把握课标带来了困难,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其次,教材的使用与处理也应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因为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

以上这些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变革,都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研究、体会、反思、总结、修正、充实、完善。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师
应该重新学习课程理论、学习教学策略、学习教材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过程。

(二)发挥____的力量,汇聚____的智慧,建立____备课制度。

新课程有许多新内容、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

这些都给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挑战。

所以,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实施课程改革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需要发挥____的力量,汇聚____的智慧,建立____备课制度。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课改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携手进步,在团队的一致努力下,一齐发展、一齐提高。

(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积极投身课改。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脱颖而出,是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2024年十年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本(2)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有幸经历了2024年的十年课程改革。

这场改革源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需求,旨在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十年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场改革的心得体会。

首先,十年课程改革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改革的初衷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改革着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次,十年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改革后的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跨学科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发现,这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再次,十年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

改革后的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不断参加培训和学习,通过交流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我发现,只有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够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十年课程改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

改革涉及教育资源的重组和配置,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学校要改进管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社会各界要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十年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重要变革。

这场改革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体会。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