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德国的“双元制”与中国的“一体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德国的“双元制”与中国的“一体化”教学
目前德国的“双元制”为全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
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系统里最重要的一类学校,在德国学校中所占比例较高。
其任务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注重从事未来职业的实践技能培养。
因而,“双元制”职业教育,实际上是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双元制”的一元为培训企业;另一元为职业学校。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有初中毕业证书,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模式下的学生。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由经济界(手工业、工业、商业)来负责职业教育。
在德国同龄的年轻人中,有半数以上在双元制中接受职业教育,法律没有规定要参加职业教育。
尽管进入职业教育时,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入学条件有所不同,一般情况,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培训,毕业时达到的水平是基本相同的。
双元制的根本目标是,要学习和培训结束后,劳动力能直接投入到职业活动中去。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其基本特点是掌握面宽且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艺和方法,具备复合型职业能力及群体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
德国职业院校重要特征是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以学徒为中心,企业、学校、行会和学校管理部门四者构成一个协同体,形成按照一个共同原则框架互相协调的教学和管理规则。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
(1)同生产紧密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的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
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3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课程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课程模式是结合本国国情,以社会职业需求、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着重培养操作技能,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其课程标准、能力标准都是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制定,并以此为目标进行课程开发。
由此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便产生了适合本土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一体化教学。
4 一体化教学概述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一体化的教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凸显我国职业教育特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
5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
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
二是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开展教学;注重学生
能力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知识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能力标准都是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制定,并以此为目标进行课程开发。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合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
一体化教学的要点是理论与实践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一体化教学要实现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放到实习场地,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训练实操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故一体化教学又称为“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他代表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放在实训场所,教学条件丰富了,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训练来掌握理论上的各个知识点。
这种教学方法直观生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特别适合专业教学。
但这种教学模式,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技能要求较高。
由此可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一体化教学目标。
需要有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和与专业规模相吻合的教学设施。
实施教学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建设一支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辛儒.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36-37.
[2] 陈怀俊.探索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J].交通职业教育,2004(3):10-12.
[3] 刘玉东.德国的职业教育与中国的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4] 许艳妮.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EB/OL].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