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式走入烦琐分析、满堂问的误区,尤其是作文教学的程式化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丧失了它应有的情趣、美感,以及浓浓的人文气息,脱离了本该有的感悟、共鸣、陶醉。
作文教学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观察、去感悟、去创造、乐写爱写,学生笔下的文字才会充满多姿多彩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
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对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全,重方法指导轻生活积累;学生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太多,缺乏真情实感;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超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等等。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写作技能训练,轻视兴趣情感的培养。
虽然《新课标》提倡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老师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将作文教学的重点落在写作技巧的训练上。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研究句子结构、语法系统、材料安排等方而,忽视了作文本身的情感表达,忽视了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
长期以往,只会降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长期培养。
2.过分重视文章思想性,轻视日常生活题材的选择。
很多年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推崇中心思想的地位,过分强调作文思想深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过分拔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经常强调作文的最后一段要进行思想总结,要突出作文整体的思想性,但是,小学生根本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让他们进行思想总结是相当不符合实际的,如果硬性要求只会让学生生搬硬套,说假话、空话,甚至对作文产生抵触心理。
3.过分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文,归根结底是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达,是学生自身的主观感受。
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教师评价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作文中为得高分或讨老师喜欢而说假话、编故事,长期以往会压抑学生个性的抒发。
二、运用变式激发创新欲望
以往的作文教学,形式多数是陈旧的,即布置一个题目,便让学生作文。
这
是从科举时代就开始流行的办法。
这种形式当然是需要和必要的,但长此以往就会堵塞学生作文的思路,束缚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我在让学生写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同时,尝试采用多种形式拓宽学生作文思路。
其一是体裁的变换。
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或把故事改写成诗歌。
在将李白的《赠汪伦》改写成故事的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描写、叙述、对话、抒情、议论等手法进行改写。
学生根据指导,大胆合理想象,写出了《李白的故事》、《深情》等感情炽热的故事。
其二是人称的改变。
如将《我的战友邱少云》改成第三人称,写出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将《十里长街送总理》改写成第二人称,使文章更亲切。
其三是缩写。
缩写的好处是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准确又全面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如,指导学生把《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缩写成简洁的短文。
其四是续写。
续写对学生的想象力是一种考验与磨炼,我不仅让学生续写一些课文,如《凡卡》、《穷人》等,还让学生搞作文连环赛。
结果,全班学生,每人一节,将故事续写得生动曲折,引人人胜。
实践证明,形式的变换,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简单地说,想象思维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图像重新进行加工而实现的思维过程。
想象思维训练是训练学生创新作文的重要环节。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可以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的训练。
再造想象是根据他人的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从未感知过的有关事物形象的想象。
在《桂林山水》一课中,学生知道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在头脑中进行想象桂林山水的画面,由此产生一幅美丽旖旎的风光图画。
再看看我们所处在的位置有没有类似的美景,想象一下它与桂林山水的异同。
2.创造想象的训练。
中国传统的作文教学,受两句话影响最大:“文以载道”和“含而无文,行之不远”。
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进,世界瞬息万变,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总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应该在创造性方面下大工夫。
创造想象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摆脱原来定式的想象方式,产生一种新颖、独特的、前所未有的想象思维成果来。
对学生进行创造想象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拓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教育工作着者真心地来爱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创新的火花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人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11.
[2]袁浩,宁益民.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郁舒琳.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田.中国校外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