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二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2】 (2016·天津文综,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 (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 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 时海岸线的标志。
(1) 与 天 津 市 其 他 地 区 相 比 , 北 部 地 区 降 水 较 多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解析 第(1)题,由两图中的信息可知,天津北部以山地为主,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上升。北部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于600 mm, 其原因主要是北部山区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B 项正确。第(2)题,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 产生大量的余热、废热加热了空气,形成热岛效应,故C项正 确。 答案 (1)B (2)C
一般不结冰的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洋流的影响
C.大气环流的影响 D.海陆位置的影响
解析 第(1)题,夏季温哥华西部海域形成高压中心,东侧陆地 是低压,因此最有可能盛行西北风。选D。第(2)题,温哥华位 于加拿大南部,其东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 使温哥华成为同纬度冬季温和的城市。其他不是主要原因。选 C。第(3)题,温哥华虽然纬度较高,但沿海有暖流经过,所以 冬季港口一般不结冰。选B。 答案 (1)D (2)C (3)B
【典例2】 (2017·长沙二模)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
布图,完成(1)~(2)题。
(1)对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影响
最大的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
(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
A.29℃
B.27℃
C.25℃
D.23℃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大 致与纬线平行,影响其走向的最大因素为纬度。第(2)题,根据 河流流向可知,A地地势较高,所以夏季气温较低。由图中等 温线数值信息可判断,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2℃,所以A地 气温应该在26℃~28℃之间。 答案 (1)B (2)B
A.降水变化
B.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
D.气温变化
(2)由图可知( ) A.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 大于晴天 D.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解析 第(1)题,降水变化影响云量大小和水滴多少,进而影响 直接辐射;太阳高度影响太阳光线的角度和路径,从而影响直 接辐射;大气洁净度影响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数量,从而影响 直接辐射;气温变化对直接辐射没有影响。第(2)题,太阳高度 只取决于太阳和该地的相对位置,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关系, 与晴天还是阴天无关;晴天时云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少,参 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弱;阴天时云层中水汽与颗粒 物多,参与散射的质点多,白天的散射辐射量大,又因为阴天 和晴天的夜晚散射辐射均为零,故阴天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大于 晴天;散射辐射的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还受大气中 的颗粒物多少(污染)、太阳高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 (1)D (2)B
[练·高考重点]
题组一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1.(2017·石家庄二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
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二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 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 成(1)~(2)题。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
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 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第(2)题,由图可 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 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 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 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第(3)题,本题 考查时间的估算。一般来讲,某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 地方时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 间晚2小时左右,相对于120°E偏西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 为90°E,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D。 答案 (1)B (2)C (3)D
地区 海水温度较低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悟·方法技巧]
【典例1】 (2017·课标全国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 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 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 化。据此完成(1)~(3)题。
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 大。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 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 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 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 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 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 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 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 七海南”。)
(5)下垫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 多,反之则少。(具体见下表)
多雨 气流上升
少雨 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锋面控制 地形迎风坡 迎岸风 暖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高压脊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背风坡 离岸风 寒流沿岸 冬季风影响
[悟·方法技巧]
审题指导 (1)知道平均气温日变化的含义。(2)枯雪年降水少,
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
解析 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
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
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
日变化 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
时
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间
变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
化
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 年变化
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
1.气压带、风带图示中风向的判定方法
在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 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 体风向。
2.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以区域图或环流模式图、气候类型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 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3.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 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位置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 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 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 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 风坡)角度去分析。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海洋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 垂直分布
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全球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空
间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
水
海陆间 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变平
化 分 内陆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
布 地区 地区气温高
沿海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
[练·高考重点]
题组一 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 1.(2017·湖北宜昌四校4月联考)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
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 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完成(1)~(2)题。
(1)该月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
专题二 大气环流与气候
[考纲原文呈现]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 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热力环流
亚洲
连续性降水 多阴雨
大气环流 洋流
考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近5年4考)
[理·主干知识]
【典例1】 温哥华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市内草地常绿、繁花 似锦。结合温哥华附近等温线图,完成(1)~(3)题。
(1)夏季温哥华最有可能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温哥华冬季温和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的影响
B.海陆分布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
(3)温哥华所处纬度较高,但港口冬季
题组二 气温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2.(2017·温州十校下学期初考)读“陕西省年平均地温和气温分
布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年 均地温的比较分析,叙述正确 的是( ) A.甲处地温较低是因为海拔最 高 B.乙处是汉水谷地,其地温高 于山区 C.丙处是渭河谷地,地温较高 D.丁处地温最高,其主导因素 是纬度和地形
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全国卷近5年2考)
[理·主干知识]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2.图解风的形成
3.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4.三圈环流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 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 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2)下列关于该省年平均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甲处所在的地区相比,丙处气温的地区差异大 B.丙处年平均气温小于10℃ C.渭河谷地的等温线向北侧弯凸 D.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
解析 第(1)题,甲处地温较低是因为纬度最高;乙处为渭河谷 地;丙处为秦岭,海拔高,地温低;丁处纬度最低,且为谷地 地形,所以地温最高。第(2)题,甲处与丙处相比,丙处的等温 线分布较密集,说明丙处气温的地区差异较大;根据气温的变 化规律可知,丙处年平均气温小于10°C;渭河谷地的等温线 向西侧弯凸;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 答案 (1)D (2)C
1.大气受热过程 (1)受热机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 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2)原理应用 ①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②“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③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 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④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⑤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⑥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