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9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课件20190404112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中国共产党为 争取民主和平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悍然发 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 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知识网络
考点必备梳理







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原因 日本要缓和社会矛盾,摆脱经济政治困境 时间 1931 年 9 月 18 日 结果 日军占领沈阳。接着,日本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伪满洲 1932 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 国建立 从中国分裂出去







3.西安事变 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
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经过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
“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 解决 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
易错警示 九一八事变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935年,日本侵略势力进一步向关内扩张, 华北形势万分危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的到来。
考点必备梳理







知识拓展比较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项目 时间
态度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 1937 年 7 月 7 日
背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 景 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概 况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 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
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
考点必备梳理







史料研读 史料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 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焚尸掩迹的有19万多人;被零散屠杀, 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有15万多人。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解读 南京大屠杀充分反映出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我们应该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抬头,遏制反对势力,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 演,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考点必备梳理







3.淞沪会战
时间 1937 年 8 月 13 日
概况 谢晋元率部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 200 多人
结束 1937 年 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 淞沪会战持续了 3 个月,毙伤日军 4 万多人,打破了日本 3 个 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
不许军队抵抗,为避免 命令军队奋起还击,全面抗击
事态扩大
侵略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于
结果
全民族抗战开始
敌手
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帝 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 影响
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世界的美梦破灭
考点必备梳理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 背景 危机 概况
背景
时间
一 二·九
口号
运动 结果
意义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 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近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原 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经 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世界反
因 济落后
法西斯联盟的支持
结 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 条约》
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影 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空 前加剧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 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的民族解放战争
特别提示 台儿庄战役是日军向台儿庄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在 李宗仁的指挥下进行的反击。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为粉碎日军的 “囚笼政策”而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考点必备梳理







图说历史 李宗仁在台儿庄
解读 1938年台儿庄战役期间,台儿庄火车站成为中日双方争夺 的焦点。中国守军在此坚守不退,英勇抗击,多次杀退进犯之敌,站 内外尸横遍野,血侵沃土。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 侵略军,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胜利后的4月8日,李宗仁在台儿庄火 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恒纪念。
抗战 胜利
1944 年到 1945 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 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 ①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 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②8 月 9 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发起 进攻。 ③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 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考点必备梳理







知识拓展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国际友
人的支援;爱国华侨的贡献;美苏的对日作战;等等。根本原因是以
1937 年 7 月 7 日晚,日军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 经过 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
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结果 7 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守军
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抵抗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考点必备梳理







2.第二次国共合作
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考点必备梳理







万家岭 战役 保卫大 结果 武汉 意义
时间 第三次 长沙 会战 意义
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 3 000 余人
中国军队于 1938 年 10 月有序撤出武汉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 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1 年 12 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 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 响
考点必备梳理







六、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 人民的内战
背景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蒋介石 集团 中国 共产党
军事上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政治上为欺骗人民,即 假和平、真内战
特别提示 以武汉保卫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 略相持阶段。
考点必备梳理







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背景
时间
平型 关
指挥官
大捷 地点
地位
抗日 概况
根据 地的
总后方
建立 战术
与发 展 土地
政策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 年 9 月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山西平型关一带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 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陕甘宁边区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 民游击战争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考点必备梳理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 族坚
内容
持抗
战 影响
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 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 掠夺
1940 年 3 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1941 年 1 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时间 1945 年 4 月
地点
延安
考点必备梳理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背景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
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台 指挥官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时间 庄
1938 年 3 月
战 结果 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 1 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
意义 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考点必备梳理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 抗战军民的士气
时间 1940 年下半年
指挥官 彭德怀 百团 大战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
地内的日伪据点
影响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 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 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
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
中共 内容 了党的政治路线。
七大
②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
写入党章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考点必备梳理一二三四



背景
战略 促使 反攻 日本 和日 投降 本投 因素 降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 亡国灭种的危险
1935 年 12 月 9 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等 青年学生遭到镇压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 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 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考点必备梳理
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 影响 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易错警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 形成,正式形成是在七七事变后。
考点必备梳理







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
考点必备梳理







图说历史 彭德怀在前线
解读 1940年10月底,八路军在山西省武乡县关家垴对日军冈崎 大队发动攻击。彭德怀在前线对日军阵地做近距离的观察。当时 日军的炮弹不时打过来,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依然手拿望远镜,全神 贯注地观察日军动向。摄影记者徐肖冰抓住时机抢拍下了这一珍 贵的画面。照片上彭德怀背依壕壁、手持望远镜瞭望时坦然自若 的姿态,表现出八路军将领英勇无畏的精神。
考点必备梳理







知识拓展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不同点 (1)抗战路线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 (2)战场区域不同;抗战的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会 战,打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 击战和运动战;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抗战初期起主导作用,是主战 场;后者在抗战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直到 抗战的胜利。
考点必备梳理







原 因
局部 抗战 表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 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②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 争。③1936 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 黑水之间
全国的合法地位
意 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义
考点必备梳理







知识拓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 与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转变分不开的。它的形成为抗日救国的神圣 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它的建立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 作用。
第九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知识网络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知识网络
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中华 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潮。1937年日 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中国共产 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经过浴 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原 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 因 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步伐
概 况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 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
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标 志
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 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