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拍照片、文字描述、画图等.
4、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
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
3、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4、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
消息的技术手段越
来越先进.天气预
报的手段也越来越
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5、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极热7个等级.
第3课观测天气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仪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
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2、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三个要素
变化形成的.
3、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温度计.
4、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5、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风向标能自由转动.
6、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7、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样.
8、测量气温;一是温度表离地面的高度为1.5米.二是温度表要放在隐蔽的地方、防止日晒雨林.三是温度表要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2、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的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3、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未来天气的科学预测.
4、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第5课天气与生活
1、天气影响人人们的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岛效应(原因是车流、人流、高大的建筑)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详见教材18页科学在线.
2、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3、检测酸雨方法:ph试纸、牵牛花, PH值小于7是酸性.等于7是中性.大于7为碱性.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4、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5、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6、台风是天气对我们生活和生产不利的一个例子.
7、农村与城市相比.气温低.人流量小.建筑物低矮.
8、城市中心的气温会比农村的气温高.
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知识点
1、固体的主要性质是: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流动.绝大多数不易被压缩.
2、液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并且能填充不同形状的容器.不易被压缩.
3、气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或体积.可以被压缩进一个较小的容器或无限膨胀.
二、演示实验
(一)使用天平
1、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每个天平都有它的称量范围.被测物体的质量;能超过这个范围.称量之前.先要估量一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再选用适当的砝码.
②要保护天平盘.脏的、湿的、有腐蚀性的以及粉末状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③注意保护砝码.往天平盘甲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夹.而不能用
手直接拿.用完以后仍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里.不允许放
在其他地方.
④要保护天平.取放物体、加减砝码都要轻拿轻放.避免振
动.
2、待指针指在标度盘中央.或从标尺上看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之
后.停止加减砝码.此时天平已平衡.
3、计算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包括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即为被
测物体的质量.
4、实验完毕.把砝码放回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
(二)使用量筒
把最筒(或烧杯)平稳地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左手(或一个人)扶住量筒(或烧杯).右手(或
另一个人)慢慢地往量筒中注入液体.为了防止溅出.要把杯子紧贴量筒(或烧杯).在接近1、
00毫升时.要格外仔细.尽量保持液面平稳.读量筒的数值时视线要和刻度持平.
三、拓展实验
【实验课题】测量石块的体积
【实验器材】量筒一个、石块一个、棉线、水.
【实验过程】
方法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
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方法2:在浅盘上放一个烧杯.烧杯里面装满水;将小石块轻轻浸入水中.溢出的水会流
到浅盘里;用量筒测出浅盘内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
一、知识点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读数时.
温度计不能拿出拿出水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2、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3、把水加热到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4、冰化成水的过程中它的质量不变;水在沸腾一段时间后它的质量减轻.
5、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
7、冰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水.再变成冰的过程需要
释放热量.
8、在寒冷的冬天.当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会结冰.
9、冰受热后化成水.还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10、水蒸气是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
二、分组实验
【实验课题】化冰实验(冰水和水蒸气三者的变化实验)
【实验器材】冰30克、两个烧杯、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实验一
1、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
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实验二
1、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
变化;
2、几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注意事项】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拿出水面.
第8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知识点
1、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3、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4、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的速度越快.相反.温度越低.表面积越小.风力越小.蒸发的速度越慢.
5、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夏天洒水也因为水蒸发带走周围的热量.所以感到凉爽.
6、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
二、分组实验
1、【实验课题】写字游戏
【实验器材】温水、黑板、湿布
【实验过程】
①用湿布在黑板或桌面上写一个字.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②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论】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要吸
收热量.
2、【实验课题】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水、玻璃2块等.
【我的假设】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实验过程】
①在两只碗里倒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发现向阳处的水蒸发得快.(验
证是否与温度有关)
②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一滴水.在其中一块玻璃上方用扇子扇.发现扇子扇的水蒸发得快.(研究是否与风有关).
③在盆和碗里倒同样多的水.同时放在阳光照射的同一地点.发现盆里的水蒸发得快.(研究
是否与蒸发面积有关).
【实验结论】温度高、风大、蒸发面积大可以加快蒸发.
第9课雨的形成
一、知识点
1、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3、用人为的手段促使云层降水成为人工降水.它不仅能有效的缓解旱情.还有灭火的作用.向
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
二、分组实验
【实验课题】小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向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要晃一晃.让玻璃片受热均匀.
3、同时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生成;热玻璃片上没有小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三、演示实验
【实验课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碎冰若干、铝盘、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水、大烧杯
【实验过程】
1、用锤子和铁钉在金属盘上打些小坑.使盘底向下鼓起小凸点.
2、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下.在烧杯中倒入约五分之一的温水.把盘
放在烧杯口上.
3、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盘地出现小水珠.随着水珠的增大.从盘地落下.
【实验结论】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降落下来形成雨.
第10课周围的生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我们称为非生物;一类是有生
命的.我们称为生物.
2、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科学家们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三四多万种.
3、生物的主要特征有:能生长发育、能繁殖后代、能制造或获取营养物质并将废物排
出体外、能对周围的刺激能作出反应.
第11课种茄子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向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途径和方法了
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种茄子主要包括松土、浇水、浸种、播种、出苗、间苗等步骤.
3、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统计表、记录卡、拍照等.
4、种子发芽率= (种子发芽总数÷播下的种子总数×100% )种子发芽率和播种种子
数和发芽的种子总数都有关
第12课植物的生长
1、茄子从播种到结果主要包括出芽、长出第一片叶子、长出花蕾、开花、结果等生长
过程.
2、不同的植物对水的需求量不相同.
3、1999年.第一代508粒太空小麦在“和平号”空间站上收获了.
4、20世纪90年代.宇航员成功地在40厘米高的温室里种出了莴笋和萝卜.
5、用哪些方法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拍照片、制作生长记录表、画图画、录像、写日记等)
6、我们种的植物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时期:(出芽、长出第一片叶子、长出花蕾、开花)
7、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更好?根据植物的习性将它放在阳光下或阴暗处(①为植物松土②适时适量的浇水③适时适量的施肥④为植物捉虫、除草)
第13课养小鸡
1、小鸡在生长过程中.我们应该从羽毛的颜色和形状、身长和体重、鸡粪的形状和颜色
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
2、小鸡小时侯喜欢吃(小米(用水泡软)).小鸡有时也吃沙粒.因为(沙粒可以帮助小鸡消化食物)
3、我们可以把小鸡不同时期的样子(画下来或拍照下来).制作小鸡(生长情况记录图表).记录小鸡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第14课小动物的生长
我们可以采用文字描述、拍照、表格等方法来记录小鸡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
第15课毛毛虫不见了
1、蝴蝶把卵产在树叶上.卵孵化成幼虫.毛毛虫挂在树枝上成了蝶蛹.蝴蝶是成虫.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像蝶、青蛙这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出现的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我们称为变态.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
3、蝌蚪是青蛙的幼虫.生活在水里;成年的青蛙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以昆虫为食物.
4、制作蝴蝶标本的步骤: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再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
⑤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⑥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可把标本放进40℃的烘箱内烘于或放在通风干燥处约两周.使其自行干燥.为了防止(虫蛀).在标本盒内加入一定量的(樟脑片).标本要干燥
第16课我在长大
1、人的一生要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自己在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比较自己的照片;比较自己的手印等办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的生长变化.
3、人类通过受孕、出生、生长、衰老、死亡等过程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4、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都会死亡.这是正常的现象.并不可怕.
5、在我们生长过程中.不仅身体的(外部形态)在发生变化.身体的(内部器官)同样也在发育.当我们长到(成年)时,身体将不再生长了.
6、我们每人只有一个身体.它将伴随我们度过一生.所以.要仔细地照顾它.保持它的卫生.满足它的饥渴.确保它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和适当的锻炼.
第17课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一、知识点
1、液体、气体、固体在受冷或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这是它们的热胀冷缩性质.
2、水、牛奶、醋等液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说明液体有热胀冷
缩的性质.水在0摄氏度-4摄氏度时反常膨胀(热缩冷涨).在4℃时无论温度升高还是下降
体积都会变大.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一壶水放在火炉上.水还没有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因为水受热体积膨胀的原因.
5、瘪乒乓球入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向瘪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再放进热水中不会鼓起来.说明瘪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球内的气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的结果.
6、冬天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得比较紧.夏天比较松原因是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夏天气温较高.电线受热体积膨胀.因此较松;冬天气温较低.电线受冷体积收缩.所以绷得紧.
7、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①冬天水管破裂.
②有时候夏天路面会向上拱起,就是路面膨胀了.所以在铺路的时候路面每隔一段距离都
有空隙留着.
③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 冷却后里面气体
体积减小,外面大气压大于内部...所以难打开,我门可以微热罐头就很容易打开了
④铁轨也是到了一定长度.总要留有空隙.再接着往下延伸.也是因铁轨热胀冷缩.如不留
空隙.夏天高温下铁轨会膨胀隆起.
⑤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浸一会.瓶盖就很容易拧开了.
⑥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轮胎都不能充太足的气.防止温度高时.因气体
膨胀而引起爆胎.
⑦瓶子中的液体都装不满是因为液体受热体积会膨胀.
二、分组实验
(一)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红水在热水中上升.在冷水下降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空气的热胀冷缩
研究气体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实验材料:气球、冷水、热水
实验方法:(1)把一个吹好的气球放在热水中.观察;
(2)把气球再放在冷水中.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热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大了.放入冷水中的气球慢慢变小了.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在常温下.看铜球能否自由穿过铁环?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
3、加热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4、冷却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实验现象:热的铁球不能穿过铁圈.冷却后的铁球又能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操作.
2、禁止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球.以免烫伤自己.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第18课盐到哪里去了
一、知识点
1、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2、将水中不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有沉淀、过滤.结晶的方法可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像沙、锯末、铁粉、盐等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4、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先要把海水引到一些大池子中.经过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掉.几天后.开始有食盐析出.
5、汽水是一种溶液.它里面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
6、在制作汽水时.人们采用加压的方法.强迫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然后装进瓶子.紧紧扣上塞子.这就成了汽水.
7、如何把白糖水中的白糖分离出来?(①把溶液放在阳光下.使水分蒸发.②把溶液放在火上加热.使水分蒸发.③把溶液放在阴凉处.使水分蒸发.
8、夏天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东西?(因为人的汗水中有盐.水蒸发后.盐就留在了衣服上)
9、物体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生活中可逆的现象有:(①沙子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②铁粉与水混合后.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③盐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④白糖和水混合后.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演示实验
过滤实验(方法在下面)
三、分组实验
(一)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课题】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6个、玻璃棒、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水
【实验过程】
1、将6个烧杯分别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分别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6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现象.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食盐、白糖、能在水中溶解.铁粉、锯末、沙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等物体.
3、每个烧杯中的水量、固体的量、搅拌的次数均应该相同.
(二)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课题】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杯3个、玻璃棒1根、漏斗1个、漏斗架1个、滤纸1张、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
【实验过程】
1、把滤纸折成四层.展开.一面为三层.另一面一层.呈漏斗状.
2、用水慢慢浸湿滤纸.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低于漏斗边缘.
4、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下放空烧杯.漏斗颈紧贴烧杯壁.
5、斜放玻璃棒在漏斗内三层滤纸一侧.呈45度.
6、将沉淀后的水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内.水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实验现象:过滤后的水变清了.滤纸上留下了很多杂质.
【实验结论】过滤的方法可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细小杂质.
【注意事项】
1、将滤纸贴在漏斗壁上时.应用手指压住滤纸.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赶走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气泡.以利于提高过滤速度.
2、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第19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知识点
1、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2、醋与小苏打混合后的变化时不可逆的;水泥加入适量的水.水泥会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生活中不可逆的变化有:(①食品熟了②小树长高了③鸡蛋熟了④木头燃烧(5)个子长高).
3、洗衣粉会引起水污染.是因为有的洗衣粉中添加了含磷的物质.它的加入能使洗衣粉不结块、不吸潮、还可以增加洗涤效果.
4、含磷的洗衣粉会使藻类生长繁殖加快.河面被水藻覆盖.这会造成一些水中植物的死去并腐烂.又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的死亡.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二、分组实验
(一)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课题】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器材】小苏打、醋、食油、水、洗涤剂、水泥、玻璃棒、烧杯3个、记录表
【实验过程】
1、将三个烧杯依次编号为1、
2、3.
2、向1号杯中加入10毫升的醋.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
3、向2号杯中加入适量食油和水、再加入10滴洗洁精.搅拌后静置5分钟.
4、向3号杯中加入水泥.再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后立即倒入自制的模具中.
5、观察各杯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1号杯冒出大量气泡.2号杯中变浑浊.3号杯水泥变成硬块.
【注意事项】
水泥使用速凝水泥.
(二)除水垢的方法
【实验课题】除水垢的方法
【实验器材】水垢的水壶2个、小苏打、醋.
【实验过程】
1、醋除水垢如烧水壶有了水垢.可将醋放入水中.烧有段时间.水垢即除.
2、小苏打除水垢用结了水垢的铝制水壶烧水时.放1小匙小苏打.烧沸几分钟.水垢即除.
3、热胀冷缩除水垢将空水壶放在炉上烧干水垢中的水分.烧至壶底有裂纹或烧至壶底有“嘭”响之时.将壶取下.迅速注入凉水.或用抹布包上提手和壶嘴.两手握住.将烧干的水壶迅速坐在冷水中(不要让水注入壶内).重复2次至3次.壶底水垢会因热胀冷缩而脱落.
【注意事项】
观察除水垢的变化情况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洗涤剂去污实验
【实验课题】洗涤剂去污实验
【实验器材】粘有油渍的容器、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洗洁精……)、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用不同的洗涤剂去除容器上的油渍、汗渍、茶垢.比较其效果.
2、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不同的洗涤剂都能去污.效果不同.
【注意事项】
选用的洗涤剂量要相同.
第20课燃烧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