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解析
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古代寓言,说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屙尿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多未必能办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解析
在小学低年级的算术入门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两个人挖一条水沟要用2天时间,如果4个人合作,要用多少天完成?”小学生回答是“1天”。

而在实际生活中,可能“1天完成”,可能“2天完成”,可能“3天完成”,可能“4天完成”,也可能“永远完不成”。

为什么呢?答: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

人多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
有一个著名的“拉绳实验”为*:管理学家先把应试者分成2人组、3人组、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应试者单独用力拉绳。

测量和比较的结果是,2人组的拉力只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3人组的拉力只是这3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8人组的拉力则降到这8个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

拉绳实验中出现的“1+1<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一起干活的人越多,偷懒的现象越严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干活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并将其概括为“社会浪费”。

西方著名管理学者苛希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后来人们把这个发现称为“苛希纳定律”。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要复杂和微妙得多。

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为1,那么,10个人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小。

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独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这是苛希纳定律的本质。

这样看来,“三个和尚”所寓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

如果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面对“三个和尚”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最好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明确“挑水”岗位需要的最佳人数,如只需1人,则择优用1人,如需2人,则末位淘汰1人。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单位或企业的人力成本。

但现实管理中往往不允许裁减人员,又该如何应对呢?愚以为有以下四法:
第一,三个和尚轮流挑水,从而解决吃水难问题。

但此法过于直白,解决不了能力大小意愿强弱等问题。

第二,三个和尚分别承担挑水、砍柴、做饭之责,既分工合作,解决了吃水之难,又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

但是否存在多的岗位,又是否违背寓言初衷呢?
第三,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事先明确,哪个和尚主动承担挑水任务,就是对寺里作出了最大贡献,在物质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予以考虑。

但*的现实很残酷,常常是不劳者治人,勤劳者治于人。

况且,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话说某大学一宿舍共4名学生,其中3人来自城市,娇生惯养,不爱劳动,只有a来自农村,吃苦耐劳。

该宿舍距开水房较远,从来都是a为其他3人打开水,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习惯,认为a打开水是天经地义的事。

有一日,a因要事耽搁了,那3人竟然因为没有开水喝而迁怒于a,恶语相向。

第四,分别给三个和尚各一个桶,每次三人一起去打水,然后以取水多少定报酬。

此法虽然公平,却事半功倍,劳民伤财。

这样看来,“三个和尚”所寓含的道理又是很复杂的,只有求高人解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