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病人的护理ppt【54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病人的护理
【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生理概要】
血液供应丰富: 肝A 门V
生理功能:
1. 分泌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及脂溶性Vit的吸收 2. 合成蛋白质 3. 凝血功能 4. 解毒功能
• 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4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致病因素】
• 肝硬化:血吸虫、肝炎病毒、酒精等 病毒性肝炎(乙型) • 黄曲霉素 • 其它:亚硝胺、遗传等
术前晚清洁灌肠
理
【护理措施】
5. 维持体液平衡:
术
—— 积极保肝治疗,严格控制水和钠盐的摄
入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每日观察、
前
记录体重及腹围变化
护 6. 预防感染
—— 遵医嘱常规给予抗生素
理
7. 其他:放置胃管、备血,疼痛护理
【护理措施】
术 1. 体位:平卧位,不宜过早起床活动
2. 广泛肿瘤较多、损伤 机体较轻的微创“间质疗法”。它通过插 入肝 肿瘤内的射频针 尖发出中高频的射频 波造成组织细胞离子震荡 摩擦产热,使 局 部温度达到 70-100℃,引起细胞变性坏死, 并能使肿瘤周 围血管凝固闭塞,阻断瘤体 血供,防止发生转 移 。
优点
• 1 .射频热消融最主要的优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射 频的电极针最大只涉及直径5厘米的范围,对其余的肝组 织影响不大。而对于严重肝硬化患者,尽量保存有功能的 肝组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的肝癌,或者 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射频消融是比较 适合的。
• 2 .患者的痛苦、治疗后的反应也较小。在体外穿剌或腹 腔镜下射频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1~2天就可以出院休息, 几天之内就可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 3.另外一个优点是肝脏肿瘤射频可以反复进行,前阶段的 射频不影响以后的治疗。腹腔镜下射频因为在腹腔内基本 上不形成粘连,也可以反复在腹腔镜下行射频热消融术。 这就打消了许多人对于再次手术的顾虑。
• 肝区疼痛:RFA术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局部水肿刺激肝包膜及肝组织炎症水肿所 致。
• 肝功能异常: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不同程度 的血清转氨酶升高,1~2周血清转氨酶逐渐 恢复正常,或降至术前水平。术后应注意观 察患者皮肤有无黄染、食欲有无减退和水 电解质平衡情况。
• 腹腔内出血:是RF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 一。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凝血机制差,易出 血;另外,位于肝表面的肝癌血管丰富,一 旦血管破裂较难止血,如穿刺针由肿瘤表
原理:
1. 局部高浓度化疗:≥2/3 的药在靶器官内 剂量可大大提高,原来效差或无效的药重新有效 全身副反应减轻
2. 阻断90%以上血供,肿瘤缺血坏死缩小 3. 局部化疗药的长期持续释放
适应症:任何不能手术切除但可作血管
造影的病人,以膨胀型及有包膜者为佳, 弥漫性肝癌者疗效较差
禁忌症:肿瘤≥70%、有肝外转移、严重
B超检查(最常用) CT MRI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
B超
CT
肝动脉造影
【处理原则】
手 手术切除
不能切除肝癌的外科治疗:
术
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
治
消融方法:注射无水酒精、液氮冷冻、
微波热疗
疗
肝移植
• 肝动脉结扎 • 肝动脉化疗栓塞
液氮冷冻
微波热疗
1. 定性诊断 2. 定位诊断
1、定性诊断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AFP>500μg/L,持续4周,或AFP在200-500μg/L、 持续8周,结合体征可作出肝癌的诊断 (排除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妊娠等)
血液酶学及肿瘤标记物检查:
r-GT、AKP、LDH等
肝穿针吸细胞学检查
2、定位诊断
面刺入,极易诱发肿瘤破裂出血。术后要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如患
者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烦
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内出血征象,应及时 通知医师并准备输血和积极配合抢救。
◎介入治疗:
肝脏是体内唯一接受双重血供的脏器 (肝动脉,门静脉)
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血供几乎 全部来自于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后发 现肝癌血流减少90-95%,而正常肝组 织仅减少30%。
栓塞剂: 碘油 明胶海绵
肿瘤直径≤1mm,弥散营养 ≥2-3mm必须依靠血管继续生长 肿瘤新生血管一般无肌层,不能收缩, 血流慢,使碘油留于毛细血管内 新生血管漏出率高,内皮网状系统修复 机制不全,使碘油留于毛细血管外
碘油:碘化罂粟籽油脂肪酸酯,含碘38%,
对肝癌组织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可选 择性地滞留于肿瘤组织内达数月之久
介入治疗: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 ◎经皮下植入式输注泵灌注化疗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处理原则】
化疗
非 放疗 手 免疫疗法:
术
白细胞介素-2(IL-2)
治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
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护理措施】
术 1. 病情观察(肝癌破裂出血)
—— 尽量避免腹内压骤然增高动作,如用力
黄疸腹水、心肺肝肾功能极差者、出血倾 向者、有门脉癌栓者、碘过敏者等
常规准备:
1.X光申请单,手术志愿书等 2.碘过敏试验,出凝血时间,HbsAg,
肝肾功等检查 3.穿刺部位备皮 4.带造影剂、碘化油、化疗药、止
痛药、抢救药等 5.术前打静脉留置针。
步骤:
Seldinger 导管穿刺进入股动脉 →肝动脉→造影→化疗灌注 →超选→栓塞
常用剂量:10-20ml
明胶海绵:
安全无毒价廉,1mm的颗粒,机械
性阻塞+ 血栓形成,1-3周后可被吸
收,使血管再通。 导向性较碘油差
TAE的副反应:
发热(96%);腹痛(68%); 恶心呕吐(61%); 腹水增加(21%); 转氨酶升高(18%); 异位栓塞(胆53%、脾、胃、胰、肺等); 造影剂过敏; 穿刺处出血; 血栓形成等。
治疗时间:
2周~1月做 1 次 2~3 次可见缩小 一般 3~5 次后有明显疗效
若TAE无效,应全面血管造影看是否 有横隔下动脉;胃网膜动脉;肋间 动脉等供血。
虽然TAE已成为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 的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依靠TAE 治疗,边缘仍有残留,仍有扩散的 可能,故应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
后 3. 观察并发症:
—— 出血、肝性脑病(性格行为变化,如
护
欣快感、表情淡漠或扑翼样震颤)、
胆汁漏
理 4. 继续采取保肝措施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
1975年起用于治疗肝动脉出血 后用于治疗 腹部肿瘤 1979年日本学者开始用碘化油栓塞治疗
缺点
• 与其他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射频消融术也存在 着不足之处,比如比较大的肿瘤是无法通过这种 技术杀死的。大于5cm以上肿瘤射频消融的覆盖 面不容易完全,残留肿瘤的比例高。这种病人首 选应该是外科手术切除,如果是身体原因不能耐 受手术是可以考虑作肝脏肿瘤射频治疗。另一个 影响效果的原因是射频电极针穿剌的准确性,在 理论上说在肿瘤的各部位分布的电极针的各点, 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位置不 好,严重肝硬化结节对超声影像的判断,设备的 原因等都直接影响穿剌的准确性,最后都对效果 有影响。
治疗新进展
• 1。肝移植 • 2。分子靶向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多激酶抑 制剂。现在医院用在肝癌上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 多激酶抑制剂有两种:索拉菲尼(多吉美)、索 坦。这两种药物各有千秋。其毒副作用多吉美主 要表现为皮肤溃烂,且四肢更明显;索坦主要表 现为疲乏,甚至全身严重无力。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可同时起到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 双重作用。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发热:RFA术后肿瘤组织的坏死,产生肿 瘤坏死因子成为致热源所致。发热时间为 2~7d,体温一般不超过38.5℃,经物理或药物 降温后缓解。护理上主要观察体温的变化, 鼓励适量饮水,并配合物理降温,大多可 降为正常。加强基础护理,出汗多时及时 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注意密切观察, 尤其是年老体弱者,防止大汗淋漓、虚脱 等现象的发生。
适应症
• 严重的肝硬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肝切除 的患者 。
• 肿瘤位于第一或第二肝门,估计手术困难 • 合并严重并发症不能耐受外科手术。 • 肝癌术后复发不宜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 • 多发性转移性肝癌,病灶数目在3个以内。
禁忌症
• 主要为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 • 凝血障碍 • 大量腹腔积液
• 术前准备:术前做血常规、肝功能、凝血 四项、AFP、CT或B超、心电图检查;保证 术前1d充足的睡眠,术前禁食4~6小时;备 皮、清洁腹部皮肤。术前15min常规给予肌 注度冷丁针50mg,异丙嗪25mg避免出现 肝区疼痛。
【病理】
大 体 分 型
结节型
【病理】
大 体 分 型
巨块型
【病理】
大 体 分 型
巨块型
【病理】
大
结节型
体
巨块型
分
弥漫型
型
【病理】
组 肝细胞型
织 胆管细胞型
学 混合型
分
型
【病理】
转 血行转移:
门静脉转移
移
肝外血行转移:肺、骨、脑等
淋巴转移
途 直接蔓延 腹腔种植性转移
径
【临床表现】
1.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 2. 肝脏肿大(主要体征) 3.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虽然肝癌接受肝动脉90%以上的血供, 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仍存在吻合支和交通 支,任何一方受阻,另一方就会代偿性 地增加,因此单一肝动脉栓塞难以致肿 瘤完全坏死。
经皮下植入式输注泵灌注化疗:
将导管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入肝固有动脉 或更远的靶动脉,泵体固定于皮下。穿刺 至皮下泵体内即可进行灌注化疗,方便易 行。
• 例37床杜杨峰,男性,36岁,因肝癌术后 近4周,于7月21日入院行介入治疗。患者 于2015.6.24在全麻下行肝肿瘤根治术(肝 左尾状叶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 好,今来院行介入治疗。入院后白细胞低, 经升白细胞治疗后,白细胞上升,于7.24在 局麻下经股动脉栓塞化疗术,化疗药物为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盐酸吡柔比星。术 后予止痛、止吐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碘油的粘度大,表面张力及脂类的特性使 之在正常肝组织中几天内即可被清除, 而在肿瘤组织中滞留时间极长,可发现 3mm的肿瘤
化疗药物(ADM、MMC、E-ADM等)溶 解于碘油中起到一个载体和储存库的作用, 持续缓慢释放,避免在血中被稀释降解
碘油若注射技术高,可栓塞0.05mm的微血 管,即栓塞于血管末端的癌组织周围,使 侧支循环较难建立
—— 早期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 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 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出血、浮肿及恶病质 等 4. 并发症: ——肝癌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辅助检查】
—— 中年以上,有肝病史的病人,有原 因不明的肝区疼痛、消瘦、肝肿大者,应 及时详细检查
前
排便、剧烈咳嗽等;加强腹部情况的观察 (突然出现腹痛、伴腹膜刺激征)
护 2. 改善凝血功能 理 —— 了解凝血功能,术前3日起补充VitK
【护理措施】
术 3. 改善营养状况
—— 给予“三高”饮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
前
白蛋白、血浆及全血等
护
4. 肠道准备(预防肝性脑病)
术前3日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
【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生理概要】
血液供应丰富: 肝A 门V
生理功能:
1. 分泌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及脂溶性Vit的吸收 2. 合成蛋白质 3. 凝血功能 4. 解毒功能
• 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4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致病因素】
• 肝硬化:血吸虫、肝炎病毒、酒精等 病毒性肝炎(乙型) • 黄曲霉素 • 其它:亚硝胺、遗传等
术前晚清洁灌肠
理
【护理措施】
5. 维持体液平衡:
术
—— 积极保肝治疗,严格控制水和钠盐的摄
入量,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每日观察、
前
记录体重及腹围变化
护 6. 预防感染
—— 遵医嘱常规给予抗生素
理
7. 其他:放置胃管、备血,疼痛护理
【护理措施】
术 1. 体位:平卧位,不宜过早起床活动
2. 广泛肿瘤较多、损伤 机体较轻的微创“间质疗法”。它通过插 入肝 肿瘤内的射频针 尖发出中高频的射频 波造成组织细胞离子震荡 摩擦产热,使 局 部温度达到 70-100℃,引起细胞变性坏死, 并能使肿瘤周 围血管凝固闭塞,阻断瘤体 血供,防止发生转 移 。
优点
• 1 .射频热消融最主要的优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射 频的电极针最大只涉及直径5厘米的范围,对其余的肝组 织影响不大。而对于严重肝硬化患者,尽量保存有功能的 肝组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的肝癌,或者 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射频消融是比较 适合的。
• 2 .患者的痛苦、治疗后的反应也较小。在体外穿剌或腹 腔镜下射频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1~2天就可以出院休息, 几天之内就可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 3.另外一个优点是肝脏肿瘤射频可以反复进行,前阶段的 射频不影响以后的治疗。腹腔镜下射频因为在腹腔内基本 上不形成粘连,也可以反复在腹腔镜下行射频热消融术。 这就打消了许多人对于再次手术的顾虑。
• 肝区疼痛:RFA术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局部水肿刺激肝包膜及肝组织炎症水肿所 致。
• 肝功能异常: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不同程度 的血清转氨酶升高,1~2周血清转氨酶逐渐 恢复正常,或降至术前水平。术后应注意观 察患者皮肤有无黄染、食欲有无减退和水 电解质平衡情况。
• 腹腔内出血:是RF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 一。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凝血机制差,易出 血;另外,位于肝表面的肝癌血管丰富,一 旦血管破裂较难止血,如穿刺针由肿瘤表
原理:
1. 局部高浓度化疗:≥2/3 的药在靶器官内 剂量可大大提高,原来效差或无效的药重新有效 全身副反应减轻
2. 阻断90%以上血供,肿瘤缺血坏死缩小 3. 局部化疗药的长期持续释放
适应症:任何不能手术切除但可作血管
造影的病人,以膨胀型及有包膜者为佳, 弥漫性肝癌者疗效较差
禁忌症:肿瘤≥70%、有肝外转移、严重
B超检查(最常用) CT MRI 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
B超
CT
肝动脉造影
【处理原则】
手 手术切除
不能切除肝癌的外科治疗:
术
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
治
消融方法:注射无水酒精、液氮冷冻、
微波热疗
疗
肝移植
• 肝动脉结扎 • 肝动脉化疗栓塞
液氮冷冻
微波热疗
1. 定性诊断 2. 定位诊断
1、定性诊断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AFP>500μg/L,持续4周,或AFP在200-500μg/L、 持续8周,结合体征可作出肝癌的诊断 (排除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妊娠等)
血液酶学及肿瘤标记物检查:
r-GT、AKP、LDH等
肝穿针吸细胞学检查
2、定位诊断
面刺入,极易诱发肿瘤破裂出血。术后要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如患
者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烦
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内出血征象,应及时 通知医师并准备输血和积极配合抢救。
◎介入治疗:
肝脏是体内唯一接受双重血供的脏器 (肝动脉,门静脉)
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血供几乎 全部来自于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后发 现肝癌血流减少90-95%,而正常肝组 织仅减少30%。
栓塞剂: 碘油 明胶海绵
肿瘤直径≤1mm,弥散营养 ≥2-3mm必须依靠血管继续生长 肿瘤新生血管一般无肌层,不能收缩, 血流慢,使碘油留于毛细血管内 新生血管漏出率高,内皮网状系统修复 机制不全,使碘油留于毛细血管外
碘油:碘化罂粟籽油脂肪酸酯,含碘38%,
对肝癌组织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可选 择性地滞留于肿瘤组织内达数月之久
介入治疗: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 ◎经皮下植入式输注泵灌注化疗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处理原则】
化疗
非 放疗 手 免疫疗法:
术
白细胞介素-2(IL-2)
治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
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护理措施】
术 1. 病情观察(肝癌破裂出血)
—— 尽量避免腹内压骤然增高动作,如用力
黄疸腹水、心肺肝肾功能极差者、出血倾 向者、有门脉癌栓者、碘过敏者等
常规准备:
1.X光申请单,手术志愿书等 2.碘过敏试验,出凝血时间,HbsAg,
肝肾功等检查 3.穿刺部位备皮 4.带造影剂、碘化油、化疗药、止
痛药、抢救药等 5.术前打静脉留置针。
步骤:
Seldinger 导管穿刺进入股动脉 →肝动脉→造影→化疗灌注 →超选→栓塞
常用剂量:10-20ml
明胶海绵:
安全无毒价廉,1mm的颗粒,机械
性阻塞+ 血栓形成,1-3周后可被吸
收,使血管再通。 导向性较碘油差
TAE的副反应:
发热(96%);腹痛(68%); 恶心呕吐(61%); 腹水增加(21%); 转氨酶升高(18%); 异位栓塞(胆53%、脾、胃、胰、肺等); 造影剂过敏; 穿刺处出血; 血栓形成等。
治疗时间:
2周~1月做 1 次 2~3 次可见缩小 一般 3~5 次后有明显疗效
若TAE无效,应全面血管造影看是否 有横隔下动脉;胃网膜动脉;肋间 动脉等供血。
虽然TAE已成为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 的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依靠TAE 治疗,边缘仍有残留,仍有扩散的 可能,故应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化疗栓塞:
后 3. 观察并发症:
—— 出血、肝性脑病(性格行为变化,如
护
欣快感、表情淡漠或扑翼样震颤)、
胆汁漏
理 4. 继续采取保肝措施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
1975年起用于治疗肝动脉出血 后用于治疗 腹部肿瘤 1979年日本学者开始用碘化油栓塞治疗
缺点
• 与其他所有的治疗方法一样,射频消融术也存在 着不足之处,比如比较大的肿瘤是无法通过这种 技术杀死的。大于5cm以上肿瘤射频消融的覆盖 面不容易完全,残留肿瘤的比例高。这种病人首 选应该是外科手术切除,如果是身体原因不能耐 受手术是可以考虑作肝脏肿瘤射频治疗。另一个 影响效果的原因是射频电极针穿剌的准确性,在 理论上说在肿瘤的各部位分布的电极针的各点, 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位置不 好,严重肝硬化结节对超声影像的判断,设备的 原因等都直接影响穿剌的准确性,最后都对效果 有影响。
治疗新进展
• 1。肝移植 • 2。分子靶向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多激酶抑 制剂。现在医院用在肝癌上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 多激酶抑制剂有两种:索拉菲尼(多吉美)、索 坦。这两种药物各有千秋。其毒副作用多吉美主 要表现为皮肤溃烂,且四肢更明显;索坦主要表 现为疲乏,甚至全身严重无力。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可同时起到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 双重作用。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发热:RFA术后肿瘤组织的坏死,产生肿 瘤坏死因子成为致热源所致。发热时间为 2~7d,体温一般不超过38.5℃,经物理或药物 降温后缓解。护理上主要观察体温的变化, 鼓励适量饮水,并配合物理降温,大多可 降为正常。加强基础护理,出汗多时及时 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注意密切观察, 尤其是年老体弱者,防止大汗淋漓、虚脱 等现象的发生。
适应症
• 严重的肝硬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肝切除 的患者 。
• 肿瘤位于第一或第二肝门,估计手术困难 • 合并严重并发症不能耐受外科手术。 • 肝癌术后复发不宜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 • 多发性转移性肝癌,病灶数目在3个以内。
禁忌症
• 主要为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 • 凝血障碍 • 大量腹腔积液
• 术前准备:术前做血常规、肝功能、凝血 四项、AFP、CT或B超、心电图检查;保证 术前1d充足的睡眠,术前禁食4~6小时;备 皮、清洁腹部皮肤。术前15min常规给予肌 注度冷丁针50mg,异丙嗪25mg避免出现 肝区疼痛。
【病理】
大 体 分 型
结节型
【病理】
大 体 分 型
巨块型
【病理】
大 体 分 型
巨块型
【病理】
大
结节型
体
巨块型
分
弥漫型
型
【病理】
组 肝细胞型
织 胆管细胞型
学 混合型
分
型
【病理】
转 血行转移:
门静脉转移
移
肝外血行转移:肺、骨、脑等
淋巴转移
途 直接蔓延 腹腔种植性转移
径
【临床表现】
1.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 2. 肝脏肿大(主要体征) 3.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虽然肝癌接受肝动脉90%以上的血供, 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仍存在吻合支和交通 支,任何一方受阻,另一方就会代偿性 地增加,因此单一肝动脉栓塞难以致肿 瘤完全坏死。
经皮下植入式输注泵灌注化疗:
将导管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入肝固有动脉 或更远的靶动脉,泵体固定于皮下。穿刺 至皮下泵体内即可进行灌注化疗,方便易 行。
• 例37床杜杨峰,男性,36岁,因肝癌术后 近4周,于7月21日入院行介入治疗。患者 于2015.6.24在全麻下行肝肿瘤根治术(肝 左尾状叶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 好,今来院行介入治疗。入院后白细胞低, 经升白细胞治疗后,白细胞上升,于7.24在 局麻下经股动脉栓塞化疗术,化疗药物为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盐酸吡柔比星。术 后予止痛、止吐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碘油的粘度大,表面张力及脂类的特性使 之在正常肝组织中几天内即可被清除, 而在肿瘤组织中滞留时间极长,可发现 3mm的肿瘤
化疗药物(ADM、MMC、E-ADM等)溶 解于碘油中起到一个载体和储存库的作用, 持续缓慢释放,避免在血中被稀释降解
碘油若注射技术高,可栓塞0.05mm的微血 管,即栓塞于血管末端的癌组织周围,使 侧支循环较难建立
—— 早期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 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 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出血、浮肿及恶病质 等 4. 并发症: ——肝癌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
【辅助检查】
—— 中年以上,有肝病史的病人,有原 因不明的肝区疼痛、消瘦、肝肿大者,应 及时详细检查
前
排便、剧烈咳嗽等;加强腹部情况的观察 (突然出现腹痛、伴腹膜刺激征)
护 2. 改善凝血功能 理 —— 了解凝血功能,术前3日起补充VitK
【护理措施】
术 3. 改善营养状况
—— 给予“三高”饮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
前
白蛋白、血浆及全血等
护
4. 肠道准备(预防肝性脑病)
术前3日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