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一、识字与写字(7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语文天地,斑lán_________夺目,滋养心田,哺育精神。
读其人:闪耀如邓稼先,为国奉献,鞠躬尽瘁;平凡如老王,渺小车夫,心地善良;听其声:隆隆如黄河,九曲___________连环,一泄万丈;脆响如皮鞭,滚落山涧,魂牵梦萦_________;感其情:顽强如红军,峡谷山巅,艰难行军;朴实如阿长,烦suǒ__________粗俗,日里长情。
1.请用正楷字将语段中划线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
2.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①斑lán__________夺目②烦suǒ_________
③九曲_________连环④魂牵梦萦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一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1分)
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二、梳理与探究(20分)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师们每天加班加点地改作业真是可歌可泣。
B.盗贼索性躲进了小楼,兀兀穷年地研究起了如何躲避警察的追捕。
C.可悲的是,有太多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却鲜为人知。
D.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5.下面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B.我和班长一起去和老师学习绘画。
两个加点的“和”词性都是连词。
C.《卖油翁》选自笔记小说《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和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白居易、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D.“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这句话运用了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6.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8分)
诗歌用文字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听觉盛宴,用心聆听,方可感悟诗意。
木兰替父出征,途经黑山,听,(1)“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战马嘶鸣,壮怀激越;王维隐居竹林,伴乐长吟,听,(2)“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内心淡泊,清幽宁静;李白深夜闻声,声随风动,听,(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悠扬渺远,全城幽咽;岑参偶遇使者,乡情乍起,听,(4)“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一句口信,安慰家人。
7.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天下国家”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8分)
【活动一】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
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表示的内容。
(2分)
“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图表
【活动二】爱国故事我来讲
①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凝聚的强大动力。
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雄图大业,对内积极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却被奸臣陷害、楚王疏远,悲愤投江,以身殉国;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一心为国、克己奉公,提前两年修成京张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③无数志士仁人,身体力行,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④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力量来报效祖国。
(2)文中有一处标点有误,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1分)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1分)
(4)请在文中横线处再补写一个爱国人物的故事(本册课文涉及的人物除外)(2分)
【活动三】【陶冶心灵,诵诗词】
中国男儿(节选)
石更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助读资料】
《中国男儿》,石更作词,辛汉作曲。
清末民初,一批新型学校逐渐建立起来。
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这类歌曲统称“学堂乐歌”,类似于今天的校园歌曲。
《中国男儿》是其中的代表作,1895年成为当时陆军的军歌。
(5)朗诵要有感染力,须把握材料的特点,请结合抒情方式,说说《中国男儿》(节选)是如何来增强感染力的。
(2分)
三、阅读与鉴赏(43分)
(一)阅读《晚春》,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描写暮春景色的七绝,一反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B.这首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透过景物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C.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D.“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9.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2分)(二)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题目。
(12分)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乙】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
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
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
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①。
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②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
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注释】①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
②抚:人名,周访之子周抚。
【丙】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恁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
(节选自豫剧《花木兰》)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2)朔气传金柝:_________
(3)逾城突围夜出:_________(4)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_________ 1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为”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可以为师矣
C.愿为市鞍马D.为杜曾所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13.丙文豫剧《花木兰》改编自乐府民歌《木兰诗》,这段唱词同样脍炙人口。
请比较分析甲、丙两则材料在语言方面的共同特点。
(写出两点即可)(2分)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6分)
材料一:第八条(严重惩戒)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失范,屡教不改的,或者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或者有欺凌同学、辱骂殴打教师等恶劣情节的,教师应当提请学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育惩戒:
(一)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
(二)由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予以训诫;
(三)安排专门的教育场所,由专业人员进行辅导、矫治;
(四)改变教育环境或者限期转学;
(五)学校校规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经教育惩戒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与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
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勒令退学或者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学生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学校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因违法、轻微犯
罪行为但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建议将其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材料二: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布,从一味提倡赏识教育,到明确教育惩戒,这是回归教育规律的理性之举。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把戒尺还给老师,才能让学生懂敬畏、明对错。
制度为老师撑腰,但尺度、温度和限度更需合理把握。
教师当惩戒有“界”,关爱方无“隘”。
——《人民日报》微博材料三:孩子就读市第六中学八年级的家长戴女士阅读教育部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后,表示支持。
她认为,教学教导需要秩序与教师权威。
没有惩戒,秩序和权威可能会逐渐被消解。
对于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虽然不能像过去那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对孩子进行体罚。
但是,适当的惩戒仍然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底,教育惩戒权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保证,对于及早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其健康成长势必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希望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尽快出台,以让教师不再明哲保身,让孩子健康成长。
”戴女士称。
材料四:教师杨刚在看完《征求意见稿》之后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对惩罚和体罚界限不明,导致教师从“不敢管”到“不能管”。
无所适从让教师成为了新的“高危”行业。
“条例各方面都考虑得比较细致,界线规定得比较明晰,惩罚行为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条例里都有,既让教师有了适当管教学生的依据,也能让学生对校规产生敬畏心。
”杨征表示,教师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绝不体罚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童与青少年应该在规矩中成长。
14.下列对相关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根据《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对于滋事打架的王同学,学校可以勒令让其退学,根据情节轻重也可以开除其学籍。
B.赋予教师以惩戒权,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能够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C.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不尽快出台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细则,部分教师会继续明哲保身。
D.在实施惩戒的过程中,尺度、温度和限度需合理把握。
教师也娶严格掌握绝不体罚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童与青少年应该在规矩中成长。
15.赋予教师以惩戒权有哪些作用?请分点概括。
(2分)
16.张同学多次在课堂上起哄、喧哗,严重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教学。
班主任要求张同学的爸爸将其带回家中教育,张同学的爸爸对此十分不解。
请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采取这种惩戒方式的原因。
(2分)
(四)阅读《床垫》完成问题(15分)
床垫
陈义怀
①父亲想买一张床垫有些日子了。
②季樊稼记得,父亲第一次提起买床垫是和自己一起掰玉米的时候。
父亲说:“赶场的时候看了一张床垫,躺着能缓解腰上的疼痛,就是贵了点,要三四千块。
”“看中了就买吧,那窝猪崽出栏了能卖两三千,再添点儿就够了。
”季樊稼沉默了一会儿说,连他自己也听得出来语气有些勉强。
“到时再说吧。
”父亲说完哗哗地掰玉米棒子。
③父亲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十几岁的时候就去过北京,亲手摸过金水桥的栏杆,也经常
去看电影、戏剧,这大概是他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时常在季樊稼面前提起。
但后来父亲又
回到了原点,回到了这个小村庄。
他挎了十几年书包的肩膀被扁担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单薄的身子骨压成了一张弯弓。
季樊稼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夜间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写作业,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双手捧起他的语文书,放到鼻子底下使劲地嗅着,很陶醉地说:“真香啊!”父亲是渴望过另一种生活的,可他无力改变什么,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④为读书,季樊稼没少挨父亲的打。
父亲希望儿子圆自己的梦,但季樊稼那时候对读书
没一点儿兴趣。
混到初中毕业,季樊稼脑袋里就再也装不进任何书本上的东西了。
父亲准备
了一挑新粪桶和一把锄头说,既然这样那就只有跟我走这条路了。
季樊稼不想也不愿过父亲
那样的生活,有些不屑地说:“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一副死脑筋。
”说着,掏出一支红梅牌
香烟,撕了封口正准备抽出一支,父亲一把抢过烟揉撕成一团。
“什么都不会,先学会这个,一副二流子样!”父亲怒视着季樊稼,季樊稼也冷眼瞅着父亲,父子间的一场战争一触即发。
季樊稼不服气地反驳:“你能干怎么混成这个样?”这一句话如一把匕首戳到父亲的心尖上!季樊稼看见父亲眼眶红着,嘴唇直哆嗦,他挑起粪桶提起锄头赌气说:“我不相信我要担一
辈子粪!”
⑤父子间几个月没说话。
十九岁那年,季樊稼决定去省城闯闯。
父亲送他到车站,他临
上车的时候,父亲掏出一包烟递给他,对他说:“一个人在外面,闷的时候抽吧。
”车开出
好长一段了,季樊稼回头,看见父亲还站在原地扯起衣袖不停地抹眼睛。
季樊稼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双手趴在椅背上,肩膀一起一伏地抽动着。
⑥没有手艺,没有学历,没有经验,他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他抱着麻绳、木棒在立交桥下等活儿,在公园的露天椅子上睡过,也曾因交不起房租被赶出门。
在他最低落失意的时候,负气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对父亲的埋怨和不满,责怪父
亲没有给他一条好的出路,还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那封信在身上揣了好几天,他还是忍不住
投进了邮筒里。
那一刻,他如释重负,想象着父亲读这封信时心里的痛,心中充满了快意。
⑦夏天的一个早晨,他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发现父亲一脸憔悴地站在门外。
接
到他的信,父亲坐了一个通宵的班车赶到省城,而季樊稼差不多把写信的事忘了。
父亲陪他
坐了一个上午,又坐了一个下午,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
父子俩喝光了一瓶白酒又喝光了
几瓶啤酒,父亲有几分醉了,他也有几分醉了,可他从来没有像那次一样清醒地读懂了父亲,知道了父亲的分量。
把父亲送到车站回来后,他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狠狠地打了自己几个
耳光。
⑧自那以后,再苦再难他都一个人扛着,尽管生活仍然没有多少起色,但他从内心里真
正长大了。
⑨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是到省城的第三年。
⑩母亲在电话里带着哭音说:“樊稼,快给你爸把床垫买了吧!他日子不多了……骨髓癌……”“骨髓癌”这三个字如一声霹雳,炸得季樊稼半天回不过神来。
⑪季樊稼一回到家便要带父亲去县城买床垫,父亲说:“得好几千块呢,我看算了吧!”季樊稼问:“你上次在哪儿看的?”“真要买?”父亲边说边从兜里翻找出那张已揉得皱皱
巴巴的名片递给他。
⑫铺床垫的时候,父亲坚持不扯床垫上的覆膜。
“让它留着吧,新崭崭的多好。
”夜里,等父亲睡着了,季樊稼守在床边,看他睡得香香甜甜的样子,心里踏实而满足。
他希望这样
的日子能长久持续下去,也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没舍得早给父亲买张床垫。
⑬那天,父亲在院子里编箩筐,季樊稼在一边默默地看着,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
到竹林里砍竹子做竹马的情景,他双手捂着脸,无声地抽泣,最后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
⑭父亲停下手中的活,抬头望着天空,良久说:“你早点儿回去吧,守着我也没什么用。
”
⑮季樊稼没有作声,他有很多话想说,可这时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⑯父亲站起身走过来,粗糙的手在他头上来回摩挲着,他听见一滴泪吧嗒掉到父亲手背上。
⑰季樊稼转身紧紧抱住父亲,他感觉到父亲的身子在微微颤抖。
⑱出七那天一大早,季樊稼扛着床垫去了父亲的坟头……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17.文中三次写到季樊稼哭泣。
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明他哭泣的原因。
(3分)
18.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4分)
(1)那封信在身上揣了好几天,他还是忍不住投进了邮简里。
(请结合加点的词语,简要分析季樊稼此时的心理。
)(2分)
(2)可他从来没有像那次一样清醒地读懂了父亲,知道了父亲的分量。
(季樊稼父亲有怎样的“分量”?)(2分)
19.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分)
20.李森祥的《台阶》和陈义怀的《床垫》都写到父亲和“父亲的理想”。
请说说这两位父亲各自有怎样的“理想”。
(3分)
2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对此,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分)
(五)名著阅读。
(6分)
选段一:牌局散了,太太叫他把客人送回家。
两位女客急于要同时走,所以得另雇一辆车。
祥子喊来一辆,大太太撩袍拖带的浑身找钱,预备着代付客人的车资;客人谦让了两句,太太仿佛要拼命似的喊:“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
选段二: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22.选段一是祥子给_________________拉包车的一个情节:选段二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
(2分)
23.祥子与老王都有着令人同情的命运,根据原著简要概括祥子在这家拉包车时的遭遇。
(2分)
24.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称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
它们或体现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或寄寓作者态度。
“骆驼祥子”这一名称有哪些深意?请参考示例,结合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示例】香菱(《红楼梦》):“香”,香气,暗示了她的形象——美丽温柔,诗心才情:“菱”,一种浮水水生植物,随波逐流,无所归依,暗示了她的命运——从小被拐,后来被卖,最后被弃,一生悲惨。
(2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如今的社会,同样因为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而更加美好,比如,疫情中逆行的身影、脱贫攻坚中奋进的楷模……他们都在默默的坚守中创造伟大,正像习总书记所说:“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其实,这些默默坚守岗位为校、为家、为国奉献个人力量的人就在你的身边。
请你以《他(她)让我如此
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我确实错了》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突出细节,力求有新意。
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
③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用“××”代替。
④禁止抄袭,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略
2、斓琐qūyíng
3、一泄万丈改成一泻万丈4.C5.A
6.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1)活动前,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
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2分)
(2)②句中变法图强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①句中的生存、发展、凝聚改为凝聚、生存、发展、
(4)开放式题目,有人物,有故事,有评价即可
(5)《中国男儿》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用夸耀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词句,来激发国民的爱国思想,歌词铺张扬厉,而又通俗易解,气势昂扬,而又琅琅易于上口。
8.D(2分)
9.(2分)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三)10.(1)越过(2)北方(3)越过(4)写信
11.A点拨:例句中“为”意为“替”。
A.替;B.成为;C.为了;D.被。
12.(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争战数载胜利归来。
(2)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
13.两则语言材料都呈现出明显的口语化特点,朴素平实,亲切自然。
还运用了对偶修辞,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
【乙参考译文】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奇特的节操。
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也吃光了,打算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却没有突围求救的办法。
荀灌当时十三岁,竟然率领数十名勇士,晚上越过城墙突围出去。
敌人追赶得很急,荀灌督促激励将士们,一边交战一边前进,进入鲁阳山才甩掉了追兵。
(荀灌)亲自面见石览请求派兵,又替崧写信向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救援,并和他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崧。
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
14.A
15.①使教育回归理性②让学生懂敬畏、明对错,③维护教学秩序与教师权威,④保障学生健康成长,⑤使学生得到适当的管教,⑥让学生敬畏校规。
(写出4点即可)
16.班主任采取这种惩戒方式,是因为张同学的行为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依据材料一中的第(一)种方式“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目的是让家长配合老师使张同学名对错,懂事理,守规矩。
17.①父亲的妥协和泪水加剧了他对父亲的不舍和依恋;②对父亲的理解,对写信行为的自责、愧疚与懊悔:③对往事的怀念,对父亲将要离世的悲痛与无措。
18.(1)从“好几天”可以看出季樊稼内心的犹豫与矛盾,既想发泄自己的埋怨与不满,又不想伤父亲的心;“忍不住”可以看出他明知道这样不对,却仍选择以这样的行为报复父亲,体现了季樊稼的叛逆和不成熟。
(2)父亲艰辛不易却始终支撑着全家的生活;父亲希望季樊稼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他自由选择生活的底气和后盾。
19.交代父亲年轻时的经历、爱好和追求,与时下父亲困顿的处境形成对比,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写父亲陶醉书香,暗含父亲对自己年轻时无法读书感到遗憾,为下文写父亲因季樊稼不好好读书而责打他导致两人产生矛盾、冲突做铺垫。
20.《台阶》中的父亲谦卑又好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文中的“台阶”对父亲来讲意味着地位和荣耀,建造九级台阶成为他的人生目标。
《床垫》中的父亲隐忍而坚强,希望儿子过上自己曾经渴望的另一种生活。
文中的“床垫”对父亲来讲就是理想生活的象征,拥有一张床垫成为他暮年的希望。
21.示例一:我认为儿子季樊稼是主人公。
一方面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季樊稼,展现了他从叛逆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季樊稼的行为能引发读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思考,提示人们要善待父母,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示例二:我认为父亲是主人公。
由父亲想买床垫展开全文,床垫作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父亲具有独立人格和丰富的精神追求,性格鲜明,形象丰满,有一定典型性。
示例三:我认为季樊稼和父亲都是主人公。
文章始终围绕季樊稼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展开。
在父子间关系的辗转变化中,父亲学会了尊重季樊稼的选择,季樊稼也慢慢学会了理解父亲。
父子两人都在改变,最终达到和解。
他们引发了读者对父子关系的深刻思考。
22.杨家(杨先生、杨宅)杨绛
23.祥子被当作佣人,做了许多额外的家务,还被辱骂。
(其他遭遇也可以)
24.祥子:吉祥如意之子,但他的一生总是与“不祥”联系在一起。
他事业不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生活悲惨,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真爱小福子上吊自尽,最后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